時曉晴
摘要:伴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以屏幕為載體的媒介傳播方式逐漸被大眾接受并廣泛使用。基于屏幕尺寸不同,媒介傳播形式的獨特性,研究不同尺寸的屏幕適合播放的動態視頻類型以及影響用戶選擇屏幕媒體的因素。
關鍵詞:屏幕尺寸 屏幕媒體 動態視頻
在不久的將來,世界將會呈現出競相開“屏”的狀態。在科技時代蓬勃發展的今天,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走入我們的視野當中,我們觀看影像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大到電影屏、電視屏、電腦屏、小到平板屏、手機屏甚至手表屏。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時代,我們得以通過屏幕迅速的接收信息,并從中提取有用的部分。這一系列由屏幕帶給我們的“快餐”行為讓我們十分享受科技的成果。
因此,科技的變化改變了我們許多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我們觀看電影、電視劇等動態視頻的行為習慣。在觀看影像時可選擇的途徑增多的環境下,受眾行為習慣的不同影響了其觀看視頻所使用的屏幕載體;不同尺寸的屏幕對于受眾又有著怎樣的觀感體驗;不同尺寸的屏幕究竟能在各自的位置上扮演怎樣的角色等等一系列問題不由得令人思考。在本文中,我們通過電影屏、電視屏、手機屏這三類我們最常接觸影像的媒介手段展開分析和討論。
一、影響用戶使用屏幕媒體的因素
不同的用戶需要,催生了不同的屏幕尺寸。例如,當用戶想要感受好萊塢大片給我們帶來的驚險刺激時,那么我們會走進電影院,戴上3D眼鏡去享受3D MAX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當我們下班回家,想要和家人一起享受片刻的溫馨時,我們便會打開電視機,隨心所欲的播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和家人邊看邊聊,增加感情。再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隨時隨地拿出手機,觀看任何我們想看的視頻。
(一)“大屏”:電影從黑白片過渡到彩色片再到立體圖像,從普通銀幕(露天幕布)到寬銀幕、超大銀幕再到方興未艾的動感球幕、穹幕、水幕、環幕,電影院的規模、環境、銀幕大小、視聽技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沒有任何燈光或者外界的干擾,透過大屏幕純粹的觀看電影,是許多人想要追求的電影氛圍。“整個人坐在屏幕前,很容易就被帶入到了場景當中。”在電影屏幕前觀看電影往往會給觀眾帶來一種“莊嚴感”、“真實感”。巨大的屏幕在畫面的展現上也更加細致、飽滿。縱觀最近幾年的數據,院線的排片往往都是以好萊塢大片居多。而當下好萊塢影片多側重于一些如科幻、動作、競技類的大場面,這些場面似乎就是為了電影院而生的。如果想要感受一場饕餮盛宴,感受畫面的震撼,還原畫面的真實,那么電影院的確是我們最好的選擇。顯而易見,這些影片的觀感是我們在家用電視或者手機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二)“中屏”: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黑白電視便誕生了。而電視誕生的意義,通俗地講,就是播放視頻畫面。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收到了很大的沖擊。電視就是受害者之一。但即使這樣,我們卻不能否認電視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受眾使用電視的模式為伴隨性使用,另外,電視仍是家庭活動的“據點”。即電視在現如今已經不是專門用來觀看某一視頻內容的途徑,更多的,是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比如吃飯、做家務時具有伴隨性的活動。并且,電視是一種具有“歸屬感”意義的物件,是使“家庭”相聚的媒體。
另外,電視多是受眾無選擇權的被動觀看。即電視臺播什么,觀眾就看什么。那么在這個信息交流如此開放的今天,可以說電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再是年輕人追捧的屏幕媒體了。
然而,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增長,許多年齡大的人很難掌握互聯網等相關技術,他們不會用手機電腦來觀看視頻,又不盡認同去電影院的消費觀和娛樂方式,因此更多的會選擇在家里看電視。電視的操作簡單易懂,又受到老年人群行為習慣的影響,因此,老年人群是電視的主要受眾群體。
(三)“小屏”: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速寬帶網絡的普及和成熟,利用手機屏、平板屏、甚至電腦屏這些智能終端看動態視頻已經越來越常見了,尤其是手機屏幕的。根據調查,人們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逐漸增高。手機上網的平均年限為 4.5年,但平均每日使用時間已達4小時。與此同時,它也被認為是三屏中最不可或缺的媒體。
手機屏以其小巧、方便、快捷,功能強大而聞名。手機終端配合網絡,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可以說基本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大到幾個小時的電影,幾十分鐘一集的電視劇,小到十幾分鐘的微電影,幾分鐘的短視頻。只要你想看、會操作,隨時隨地,都能滿足你的訴求。盡管很多用戶清楚用手機觀看電影電視劇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有時處于受眾的個人需要,比如方便,可以消磨許多時間;追劇;或者院線上已經沒有排片了等一系列個人因素,受眾會仍然選擇用手機觀看。
二、不同尺寸屏幕適合播放不同的視頻類型
要想研究不同尺寸屏幕適合播放什么類型的視頻,我們需要先清楚觀看同一部影片的三種屏幕媒體對于受眾分別是什么樣的觀感體驗。在這里我們拿《奇異博士》通過不同屏幕播放達到的觀感體驗舉例。電影屏,毋庸置疑一定是最好的。拋開劇情不談,但從畫面來看,《奇異博士》中大量顛倒乾坤、扭曲時空的視效場面、讓人眼花繚亂的魔法加持特效,讓電影畫面的呈現更加迷幻,讓受眾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代入感很強。電視屏:相對較差,受環境、屏幕尺寸影響,只是能感受到由情節、臺詞等部分帶來的震撼,能夠投入到影片當中,卻不能感同身受。手機屏:幾乎沒有代入感,視覺沖擊幾乎沒有,仍然可以理清敘事內容,相比于其他兩種媒體,觀看的環境更加隨意。
(一)電影屏:正規電影院的屏幕大多是16:9,一般的影院墻面也在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因此電影院的屏幕的長寬最小也要幾米。這種大屏幕因為尺寸大,更容易展現出以下幾種電影類型:
1.大場面電影,如電影《驚天魔盜團》中,四個人在天臺表演大型魔術,而觀眾坐在大熒幕前,仿佛置若其中,相當震撼。2.景別是大遠景、大全景一類的風光、建筑等環境的電影。如電影《火星救援》中,相當長的一段太空畫面,充分的展現浩瀚宏大的外太空。3.大動作,打斗戲,競技類場面。視覺效果非常明顯。比如漫威影業的諸多影片,《X戰警》《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的打斗場面,在大屏幕前觀看便有種身臨其境之感。
影院的大屏幕直接成就了影片展現環境的真實感。1:1或者2:1的比例,讓我們覺得屏幕上的任何一切都觸手可及。另外,影院的寬屏幕也會留給觀眾遐想的空間。會讓觀眾有欲望去了解屏幕之外的世界是如何延展的。由此可見,電影院的大屏幕相對更適合觀看一些電影情節中有大場面的影片。
(二)電視屏:介于電影屏幕和手機屏幕之間。電視屏幕的長寬比例有16:9和4:3兩種。按照日常用戶習慣觀之,這里以多數的電視觀眾——老年人為代表,他們觀看的節目一般是一些電視劇、新聞節目、綜藝節目、保健節目等。這些節目大多是中近景、小全景,特寫一類的景別。內容主要也是以突出人物關系,敘事為主。因此電影中的“大場面”在電視屏幕上就很少能見到了。
(三)手機屏:手機以小巧、方便而受人追捧。雖然近些年手機屏幕逐漸變大,但大都保持在4.7寸到5.5寸之間。可想而知,無論我們是觀看一些大場面的電影,還是觀看電視劇,手機都因其屏幕尺寸相對較小,不足以展現畫面內容,而不能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代入感自然也很差。即使是觀看電影,也適合觀看一些畫面景別較小,單幅畫面展現的內容較少,敘事性較強的電影。那么排除受眾因為個人因素而使用手機觀看電影電視劇的情況,受眾在手機屏幕前更適合觀看時間短、畫面簡單、信息量稍大的視頻。
綜上所述,受眾會因其個人不同的行為習慣或是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選擇不同的屏幕媒體。而不同尺寸的屏幕也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尺寸屏幕適合播放畫面精細的動態視頻,屏幕小的則適合播放一些“快餐”視頻。不同的尺寸屏幕媒體在現實生活中都對受眾這不同的影響。在網絡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難想象,未來的趨勢一定會是三種屏幕逐漸的融合,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參考文獻:
[1]余璐.受眾多屏媒介使用行為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4.
[2]牛鑫.多媒體時代電影多元化生存:多媒體時代電影傳播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傳媒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