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實踐性,要堅持以客觀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為指導,科學開展對于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正確處理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主體性與客觀性以及因果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實踐性 方法論 原則 辯證統一
方法論,顧名思義,乃是關于方法的理論,它以多種多樣的方法為研究對象,探討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為人們正確認識事物、評價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具有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誕生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最大的特色就是實踐性,這也是其區別于歷史上任何其它方法論最為顯著的特點。人類的基本實踐形式包括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而物質生產實踐是人的第一個歷史活動。脫離了物質生產實踐,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產生,更不能創造出燦爛的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實踐作為人的存在方式,作為人為了解決自身需要與外部世界的矛盾而進行的能動地適應與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其基礎性作用決定了我們開展人類一切活動的前提是必須堅持以實踐為前提。當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更要必須堅持以實踐性為前提,特別是以解放全人類事業為己任的共產主義者。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必須堅持以實踐的需要作為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在承認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必須堅持以實踐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備問題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與實踐和時代的發展同步,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愿望,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必須強調其實踐性。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應該堅持客觀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堅持客觀性原則也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敢于并勇于揭示自然、社會的發展規律,堅持以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不迷信、不固步自封,善于打破陳規,堅持求真、求善、求美。堅持主體性原則也就是要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推動者和創造者,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整體性原則也就是要正確認識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堅持納人類社會發展于自然——社會的整體系統中,將人類社會現象看做社會總體運動的部分,按照中國傳統社會“天人合一”的整體宇宙觀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達到自然與社會和諧統一的局面。堅持具體性原則也就是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原則。在解決任何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既要看到其于外部事物的普遍聯系,又要看到具體問題的特殊性,堅持以矛盾的二分法原則辯證地看待問題,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按照其內在性質、空間范圍和時間特性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考察研究,作出定性、定量和定時的分析與判斷。堅持發展性原則也就是辯證地將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看成有機地整體,而不是割裂地予以對待。事物的發展有其因必有其果,不斷地處在動靜變化過程中,要能夠以對現實的把握為基點,回溯社會發展的歷史,展望社會發展的未來。在事物動態的發展過程中看到其靜態的一面,又不拘泥于其暫時穩定的形態而看不到其發展的動向。
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要注意幾對概念范疇的正確使用。
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要正確處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統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統一。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組成的,因其矛盾而發展,矛盾導致問題的發生、推進、解決。正確運用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必須以準確把握其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統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統一為前提。任何罔顧事物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的做法,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甚至將問題導向不可解決的歧途。在研究事物矛盾的過程中,要時刻堅持注重研究不同領域矛盾的特殊性。
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要正確處理客觀性與主體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客觀性是事物的本來發展狀態,因時間、地點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和內在規律的制約,其自身的發展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堅持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要正確處理因果聯系的關系。因果聯系不僅是構成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也是構成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關鍵因素。客觀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該事物的現有形態必然是以過去為根基,而其未來發展形態又以現有狀態為過渡階段。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通過這種循環往復以至于無窮的實踐與認識的辯證演進過程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乃是符合人類認知行為方式的合理規律。重視實踐的基礎地位是正確建立人類文明的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實踐性必須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主觀主義,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著作選讀·第1冊[M].人民出版社,1986.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
[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旦培,講師,本科,單位:西藏山南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