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位

每到年底,醫院里體檢的人就驟然增多,每體檢一項都得排隊,一個上午能體檢完就不錯了。我的一個同事老張,他最煩排隊,也煩醫院里鬧哄哄的,他心想:周末,很多人在家睡懶覺,到醫院體檢的人應該不多,或許一會兒工夫就體檢完了。于是他決定周末到醫院體檢。
周六這天,老張起了個大早,他慌慌張張地收拾了一下,然后騎著自行車出發了。到了醫院,正好8點,老張滿意地向體檢中心走去。到了體檢中心,竟然沒開門,一問才知道,人家今天休息。老張呆呆地愣在那里,又是失望,又是惱火,他不停地抱怨:“現在的醫院可真是,憑什么周末不體檢?”
他想拿出體檢單看看上面有沒有截止日期,一摸口袋,竟然什么都沒有。“我的體檢單呢?”老張不停地問自己,仔細一想,頓時啞然失笑。原來,早上走得匆忙,竟然忘記帶體檢單了,他的心中不禁一陣竊喜,幸虧醫院體檢中心今天休息,否則還得再跑一趟。想到這里,他一轉身,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老張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他的體檢遭遇時,除了文字以外,他還專門配了幾個不同的情緒圖案來表達自己復雜的心情,讓人忍俊不禁。
記得著名的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曾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甘肅省張掖市講課,朋友請他吃晚飯,馬未都先生專門囑咐朋友,他不吃那種帶“蘿卜花”的“豪華飯”,吃“土菜”就行。朋友把他帶到當地一家農家菜館,上的全是農家菜、粗糧,其中有一盤“白薯”,吃起來很面,就是不甜,不太好吃。馬未都先生有點兒后悔,不應該來吃“土菜”,但礙于情面,什么也沒說。
第二天,馬未都先生來到張掖市的鄉下,吃晚飯時,桌上也有一盤“白薯”,由于前一天晚上剛吃過不好吃的“白薯”,所以他沒有再吃,而是啃起了玉米棒。同桌的朋友熱情地介紹起“白薯”來:“嘗嘗我們這兒的土豆,又沙又面。”馬未都先生怔了一下,原來這“白薯”竟不是白薯,而是土豆啊!
于是,馬未都先生挑了一個土豆咬了一口,感覺又沙又面,又香又甜,很是可口。馬未都先生心想:真是奇怪啊,同樣的土豆,當你以為它是“白薯”時,不好吃;可當你知道它是土豆時,竟然覺得自己從未吃過這么好吃的土豆,簡直是美味!
像這樣的事情,估計很多人都經歷過,面對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物,心態不好就可能情緒低落,甚至釀成災禍;心態好時,就會豁然開朗,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