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一書,你可以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世界哲學史,而絲毫不會產生任何枯燥厭煩的感覺。這或許是本書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知名作家南方朔認為《蘇菲的世界》可以當做哲學啟蒙書來閱讀。它的小說部分中,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則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要義嗎?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崇高的評價;有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番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真善美的事物上。
賈德用過一個很好的比喻:這個世界就像是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當然這只兔子極其龐大。大家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個完全。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就順著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享樂。當大人們的心靈逐漸習慣了世界上的一切規(guī)則,當他們過慣了喧囂吵鬧、燈紅酒綠的生活,他們便不再去追求那與他們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學,便不愿離開溫暖舒適的兔毛深處,不愿像哲學家一樣盡力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這樣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不會再去思考像“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了。其實,生活之中哲學似乎無處不在。《蘇菲的世界》不是很薄但也不算非常厚,五百多頁、四十幾萬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祁克果、弗洛伊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千年、兩千年,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像另一個《愛麗絲夢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
讀完《蘇菲的世界》,內心模糊不定的哲學的定義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如果你閱讀的時候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也沒有關系,就像艾伯特說的:“哲學便是教會人們思考,教會人們怎樣面對生活,怎樣生活得更好。”
我想很多問題雖然不能得到答案,但我們還可以思考。很多事情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但我們還有過程。
【賞析】
這篇文章展示出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們要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不要只滿足于此時此刻的舒適和溫暖,安逸的生活會使人漸漸消磨意志。我們不如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頂端”,再度以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我們不難看出,《蘇菲的世界》是一本系統(tǒng)地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它用事實證明了哲學并不是脫離現實的枯燥乏味的文字,而是充滿活力和思索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