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東
【摘要】 筆者的任務便是在歸納整理當前我國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基礎上,結合豐富實踐經驗探討出日后富有針對性的創新應對舉措,希望能夠為今后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進程和質量同步改善,提供堅實的支持服務動力。
【關鍵詞】 社會保障 信息化管理 遺留問題 創新改進
前言:所謂社會保障,即國家為了克制公民社會風險搭建起的規范體系,尤其在我國進入大社保階段之后,社會保險事業獲得蓬勃發展機遇,有關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亦同步呈現出統一化發展趨勢。不過因為我國在該類領域中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因此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諸多弊端,針對這部分問題制定妥善化的創新整改方案,明顯是勢在必行的。
一、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中遺留的弊端問題
1、社會保障理念的缺失。雖然說社會保障屬于一類關鍵性的公共服務模式,但是因為我國社會保障體制創建期限不是十分久遠,加上有關部門信息化建設與服務理念不夠堅決,使得社會保障有關量化工作不到位、社會保障績效指標體系不健全、統計體制陳舊落后等問題廣泛衍生。社會保障信息化改建工程至此面臨深度挑戰危機。
2、服務模式的陳舊。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顧名思義,就是說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上研發出的現代化服務模式和信息處理手段,對于社會保障信息化改建工程覆蓋落實,有著極強的推動功效。如今某些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已然貫穿融入了高端的衛星定位系統,相比之下,我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明顯不夠健全可靠,開展的信息服務也存在誤差隱患;再就是不同機構之間的信息不能實施流暢化共享交流,不利于后期政府宏觀管理體制功能的有機發揮之余,更令信息傳遞變得愈加閉塞。長此以往,有關社會大眾的社會保障服務需求勢必難以得到合理化滿足。
3、微觀服務上的漏洞。西方發達國家在開展社會保障信息化改革工作期間,對于微觀服務供應質量十分關注,因此會預先構建起健全化的個人承包控制機制。相互對比之下,盡管說我國既有的養老保險體制存在可觀的微觀服務項目,不過仍舊面對養老金騙保事件的預防挑戰危機。而在中央-省-市等不同層級內成功創建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之后,就可以輕松實現保險業務辦理的信息化,可同步狀況下還是不可避免地面臨社保關系轉移門檻過高危機,許多在城市務工的農民亦因此逐個退出養老保險。
二、日后進行我國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創新改進的具體措施
1、提升信息系統綜合服務水平。創建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是針對既有社會保障服務項目加以改良修繕的必要途徑。須知當前我國社會保障覆蓋空間范疇全面擴張,服務對象數量亦飛速增長,在此類背景下,便需要針對電氣政府服務實效加以有機提升。想要順利貫徹該類目標,最重要的方法便是創建數據庫系統,畢竟唯獨保留規模合理的數據庫之后,才能持續迎合各類用戶實際需求。而為了愈加理想地應用電子政府內的信息資源,則需要考慮將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和電子政府予以融合,保證針對各類信息資源加以充分共享,進一步布置拓展全面和人性化的社會保障服務。長此以往,更可以細化管理各項社會保障資金基礎上,及時獲取勞動力市場招聘、勞動保障、求職、培訓等重要性信息,進一步修繕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相關的各類服務內容。
2、縮減信息系統的具體服務成本。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原本就是一類惠民利民的工程,如若管理成本無法在合理時間內予以削減,便會令廣大民眾承受過重的經濟壓力。為了確保今后能夠更為合理地縮減社會保障服務成本數量,同時更加理想化地改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應用實效,就必須預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第一,技術層面上要靈活沿用社會保障基金。想要達成該類目標,就需要持續優化改進社會保障指標的量化技術、信息收集整合模式等,如此便可以快速地改善社會保障行政績效。第二,管理層面上要強化社會保障工作的評估質量。主要是針對社會保障信息收集、管理、反饋等工序流程加以有機評估優化,進一步贏得有關管理成本持續降低的改革成就。
3、強化對農民群體的社會保障實效。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始終憑借城市為中心進行布置拓展,之后才會朝著附近農村予以逐步輻射,可現實中,許多農村并未及時享受到這部分社會保障服務,亦映射出當前我國社會保障權利不夠平等的消極狀況。為了在今后愈加理想地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關工作人員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持續改善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畢竟唯獨將農村區域快速納入到社會保證信息系統內部,才可切實地貫徹落實全面化的社會保障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關于社會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創新改革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順利完成的。而筆者在此提供的意見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日后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不斷予以修繕。相信長此以往,勢必為令我國更為快速地達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目標。
參 考 文 獻
[1]馬彥.社會保障信息化若干問題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17(10):120-134.
[2]尚芳.胡曉義:以信息化保障事業發展,引領管理創新[J].中國社會保障,2012,26(05):115-122.
[3]周俊良.關于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問題探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19(16):79-88.
[4]索榮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及建設措施[J].通訊世界,2015,31(03):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