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曹成龍+王玉虎
【摘要】 供電能力是衡量供電系統電能質量的關鍵指標,是電力行業有無滿足國民經濟電能發展,以及衡量國家經濟水平的主要表現。在我國進一步發展農電戰略的過程中,對農村抵壓配電網制定了較高標準。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農村地區當前低壓配電網變站的布點和低壓配電網特征、提高供電能力的措施,以期推動我國農村電力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農村低壓配電網 供電能力 配電自動化技術
我國從1998年開始加強了改造農村電網的措施,建立電力管理體系以逐漸推動農村電網的健康發展。國家電網在2006年制定了“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方案,充分反映出滿足農村用電標準、推動農電有序發展的積極理念,本文則著重論述了提升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能力的措施。
一、農村低壓配電網的特點
第一,電力設備過于陳舊,年久失修導致安全隱患過多,無法保證供電安全;因縣級電力事業提供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大,導致電力設備的工作環境過差,出現配電室門窗密封不嚴、配電盤陳舊老化、電線桿腐蝕嚴重、線路陳舊等局面;同時,農村低壓配電網的整體布局存在線下種樹、建房的問題,出現“三線”搭掛局面。
第二,農村低壓排灌臺區的管理能力不足。因農灌臺區為集體性質,村委會通常會特派人員來管理,由于農村人員的業務素養不高、缺乏安全意識、管理能力弱,容易出現電力設備應用不科學,減少了其使用周期;同時,因資金支持力度不足,無法定期維修養護電力設備,導致設備出現超負荷、超周期工作的負面現象,不利于供電系統的安全運作。
二、農村低壓配電網的方案規劃
我國農村地區低壓配電網存在供電路徑短、消耗小、低阻抗和效能高的特征,且配電臺區供電半徑普遍低于0.5KM,設置0.38KM2為各臺區的野外合理控制面積。縣級電力企業基于有關技術標準,設置各臺區前期的出線至低為2路,再增加終期出線為4路、6路。此外,諸多關鍵配電區以網格式兩側配點網絡為主,對其整體規劃并逐步實行。選取統一電桿架設10KV電線與低壓干線,無高壓的區域則架設電線桿,并對套戶線、接戶線進行沿墻敷設,將漏電安全保護裝置設置在各家各戶的電表中,為農村低壓配電網的安全運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強化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能力的建議
1、優化管理模式。村級低壓配電網的安全運作需要以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為基礎,以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實際狀況為主要,建立“政企聯動、村企協助、村民自治”的協作共管的供電管理方案,通過每一級的協調,將裝置、投運三級“漏保”為主要目的,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安全用電管理模式。縣委方面要結合實情出臺相應規章制度,如運行管理規范、安全管理措施等,為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依據,建立縣、鄉、村委的用電管理層次,通過政府文件來確定各級用電管理的權責義務,以強化村級供電系統的安全運作。
2、選取科學創新型電力營銷模式。加大管理農村電網的力度,不僅要大力建設基礎設備,還有優化監管電力營銷程序。農村供電系統要結合科技發展趨勢,選用高科技手段,實現對供電系統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化管理。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服務能力,通過科學技術構建農村電力營銷智能管理體系。所以,縣級供電企業需積極引進供電系統微信端與用戶平臺,對關鍵電力信息進行定期發布,切實優化農村供電系統的服務效率與質量。
3、實現配電自動化。DA(配電自動化)是集數據傳輸、電腦技術、先進設備和管理技術為一體的整體化信息管理系統,以推動現代電網運作的實時監測與智能化、信息化監管,便于發現配電網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實現安全用電。考慮到電力容量較大、負荷轉供水平較高,配電網自動化運作的資金需求較高,縣級電力企業為緩解資金壓力,可選擇分階段逐步投資、實踐操作的措施,明確各階段的變電站、供電范圍與饋線并建設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相關子系統,以實現每子系統的相輔相成,進一步提高檢修電力故障的效率,優化供電質量,有利于推動村級低壓配電網的安全運作。
4、選用智能化有載調容配電變壓設備。考慮到我國農村區域配電系統的節能消耗問題對農戶的用電效率、用電質量存在影響,和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存在一定關聯。因此,需要將農電消耗控制在可控范圍內,而在配電系統中變壓裝置發揮關鍵作用,日常運行負載的低谷期和高峰期顯著;其中,變壓裝置在低谷期為空載狀態,這一階段的空載消耗占總供電的40%,進一步減小變壓裝置的輕負載,實現對供電總消耗的降低,以保證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系統的安全運作。
小結: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當地電力系統的發展程度。因此,農村電力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實情優化工作思路,全面優化電力系統的技術能力,進而提高我國農村電網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以保障農村電力資源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滿足縣級電力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響應我國大力發展農村電力系統的號召。
參 考 文 獻
[1]張秀亮,胡景彥,孫飛等.農村低壓配電網供電模式[J].內燃機,2012,(2):5-7.
[2]宋曉輝,盛萬興,史常凱等.新農村電氣化村典型供電模式[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8,32(17):104-107.
[3]劉振華.農村地區低壓配電網環網可行性探究及其典型模型的建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