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峰
【摘要】 氣象服務是一項對于人民生活、社會和經濟都有重要作用的服務項目,它通過提供氣象信息,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對于其效益的評估尤為必要。世界氣象組織(下文稱WMO)非常重視氣象服務的效益問題,很早就注重其效益評估的方法。中國作為最早加入WMO的發展中國家,也對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做出了許多努力,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并展望其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 氣象服務 效益評估 現狀與展望
一、引言
氣象事業隸屬于科技服務行業[1]。氣象服務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氣象信息及氣象工程服務,而成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氣象信息服務包括氣象預報信息和氣象情報信息兩類服務。服務范圍包括發布氣象預報、防御氣象災害等,以及通過觀測所獲取的實時大氣狀況等。而氣象工程服務更是包括農業、雷電防御、人工影響天氣等等多個項目[3]。
二、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概述
2.1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
由于氣象服務效益難以預估,包含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沒有一勞永逸的統一方法,至今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但通過日常生活,本文總結出較為常用的主要方法加以分析。
該方法從衡量支付意愿的角度考慮最終的效益,具有科學依據,普遍適用性較高。
節省費用法:與上述方法不同,該方法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效益,出于節省費用的角度來衡量最終效益。其模型與上述方法相同,但是自愿付費法中,Cj代表著第j個付費等級的中數,而在此法中代表節省費用等級的中數。
專家小組法:又名德爾菲法,該方法注重程序,選擇多名專家參與調查,在此期間專家之間不得互相溝通交流,只能通過自己與被調查者的溝通來確定預估值。在完成之后,匯總所有專家的意見,討論并修改得出最終的結果。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也較為科學。
2.2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現狀
從1983年開始,我國的氣象科技經濟效益就參與了預估工作。對于全國范圍內的氣象效益評估研究,有三次極具代表性(見表1)。
在1994年的評估工作中,我國團隊首先運用經濟學和統計學理論建立評估模型,這一方法對后來的評估工作給予了重要的啟迪作用,影響意義深刻。從2006年開始,《高敏感興業重點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實施方案》出爐,雖然目前來看在范圍、內容和過程的規定上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與差異,但是一直作為重要的工作參考依據。2009年,氣象服務效益延續運用德爾菲法,并加入專家評估和微觀評估等方法,使得調研結果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總的來說,我國氣象服務評估的工作雖然起步并不是太早,但是發展的速度比較快,也比較穩妥,對于評估方法一直在不斷完善,對此的展望呈積極的態度。
三、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未來展望
1、完善評估體系,實行規范化管理。目前對于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工作,政府雖然重視,但是沒有規范化、統一化的程序與方法。不同地區對于評估指標的選定仍存在差異。所以,加強規范和標準的建立,完善評估體系尤為重要。但是,規范建立的同時也要注意兼顧不同地區的不同實際情況。在實際工作的進行中,需要逐步建立規范的管理和指導機構,對效益評估的工作進行合理的指導和規范的管理。
2、加強部門之間聯合,使氣象服務人性化。通過2009年的評估效益工作,不難發現聯合各部門、重視調研并聯合發布結果的方式非常適用于我國現在的情況。借鑒該方式,聯合各部門,打通合作渠道,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這樣一來,氣象局作為主要的參與者,不再是自己評價自己的工作,而是有了學習的益友,監督的良師,能夠幫助其拓寬調研的范圍,拓寬工作的渠道,使得氣象服務更加合理并人性化。
3、開展重大災害天氣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在天氣預測工作中,往往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這些來源與預測的不確定性。通過重大災害天氣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可以改造并完善氣象服務的流程與體系,建造包括災前防護、災中管理與災后反思在內的較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評估內容包括對于災害的預測是否及時、準確;服務的覆蓋情況、措施采取的效率等。
總結:本文簡述了目前我國氣象效益評估服務的現狀、常用方法,并對日后的發展做出了展望,提出完善體系、部門參與、災害預測評估等未來發展方向,旨在為我國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借鑒意義。相信通過合理的指導和規范的管理,我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能夠愈來愈完善和科學,充分發揮其社會和經濟價值。
參 考 文 獻
[1]張鈦仁,宋善允,田翠英,柴秀梅,潘雙迪. 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及其研究[J]. 氣象科學,2011,02:194-199.
[2]吳林榮,羅慧,魯淵平,程永進,趙奎峰. 重大氣象災害服務效益評估系統設計與業務應用[J]. 氣象科技,2010,03:394-398.
[3]顧春霞. 公眾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