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脫貧電視夜校受熱捧

進入摘帽脫貧奔小康攻堅期,海南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2016年11月18日開播第一講,到2017年2月16日已播出23期,得到社會輿論和貧困戶的普遍贊揚。電視夜校是一檔全方位普及脫貧致富政策、知識和技能的大型公益節目,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其做法和經驗給予肯定和高度評價,人民日報頭版進行點評,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進行專門報道。1月5日召開的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工作推進會上,海南省又對今后電視夜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海南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運行機制
培養對象
●全省5000多名鄉鎮干部、幫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組織11萬多戶貧困人口同聽課、同學習、同討論
教學內容
●分為五大類,即扶貧政策知識類、產業發展類、思想教育類、扶貧典型案例類和其他有關內容(主要是就業信息、產銷信息、市場預測、農民工返鄉創業等)
主辦單位
●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工作推進小組主辦,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等多部門協辦
運行模式
●“電視+夜校+熱線”
運行特點
●整合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站點、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各種媒介資源,固定頻道固定時間開課,每期都針對精準脫貧的現實問題,相關領導、行業專家、致富能手及優秀幫扶干部現身說法,講政策、舉案例、教技術、出點子
教學形式
●“直播課堂+電視欄目”。通過典型案例或人物導入,以個人訪談、實地操作、現場互動、穿插“961017”熱線電話等形式,解讀和總結扶貧相關政策,普及扶貧知識,實操致富相關技能等,同時將誠信、感恩教育融入教學內容之中,易學、易懂、易記、易用
播出時間
●首檔節目播出后,每周一、四、五各播出一期,每期節目時長60分鐘,播出時間:海南綜合頻道晚8點,三沙衛視晚8點45分
學時安排
●分為一學年四個階段,一個階段三個月,共104門課,每周2門,每門1小時,通過“長短結合”,合理分配教學內容
責任要求
●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夜校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第一書記、村支書要組織貧困戶聽課,確保一戶不落,聽完課后要組織討論交流;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手機要百分之百安裝“釘釘”通信系統,及時掌握各地組織收看課程、開展討論的情況;要加強督促檢查,獎優責差
播出成效
●截至2017年1月5日,《電視夜校》已播出14期。海南電視臺的收視數據顯示,兩個月來,海南省網、??谑芯W平均收視率為2.33%、1.32%,平均每期有195萬人收看節目
●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共有2784個教學點、10余萬人參加課堂學習、討論,參學的貧困戶代表達到8.3萬人,簽到率達到了99%以上?!?61017”服務熱線共接聽貧困戶來電9161個,辦結工單5905個
播出方式
●節目播放以電視直播為主,遠程教育終端站點重播、點播,網絡在線播放,微信推送等為輔
六大好處
●一是了解和掌握國家的幫扶政策;二是學習種植、養殖技術;三是把農產品更好地賣出去;四是獲取就業信息;五是提供求助熱線;六是為困難群眾當紅娘、當媒婆
“三個全面”
●全面覆蓋
全省所有市縣、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干部必須一個不落、一期不少、不留死角地100%都來聽課,聽完課要100%開展討論交流、加深理解、入腦入心、思考出路,決不能一聽了之、不求甚解。
●全面考核
無論是貧困戶,還是幫扶干部,對參加電視夜校的情況都要進行考核,幫扶干部的表現要跟組織考核、進退留轉等掛鉤,貧困戶的表現要跟發放物資、安排項目掛鉤。
●全面監督
考核是建立在精準監督的基礎上,因此要加派人手、強化督查,進行明察暗訪,對夜校辦得好的要表彰獎勵、鼓舞斗志,對辦得差的要嚴肅問題、毫不手軟。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更多“黃埔軍?!?/p>
缺斗志、缺知識、缺技能,不掌握政策、信息、思路,是貧困群眾脫貧路上的絆腳石。對癥下藥,開班省級脫貧電視夜校,海南勇開先河,這是針對在脫貧啃硬骨頭、攻城拔寨階段“授‘魚’容易授‘漁’難”“輸血容易造血難”的實情,落實習總書記“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要求的重大舉措。電視夜校是扶貧教育培養平臺、脫貧問題解決平臺、脫貧力量團結凝聚平臺和基層黨建平臺,節目利用媒體快捷、直觀、教育面廣等傳播優勢,采用“直播課堂+電視欄目”的教學形式,幫助貧困戶了解國家扶貧政策,掌握種養技術,推廣農副土特產品,為貧困戶介紹打工信息,提供救助和求助熱線,并通過典型案例或人物導入,以個人訪談、實地操作、現場互動、穿插“961017”熱線電話等形式,易學、易懂、易記、易用。實踐證明,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影響越來越大,社會反響持續向好。各地要借鑒海南電視夜校的創辦模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平臺的作用,設立微信群、微信公眾號、電子郵箱、郵政信箱,跟蹤解決群眾需求,真正形成零距離精準服務貧困群眾的重要平臺,打造更多類似電視夜校這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黃埔軍校”。
省 市 速 遞
▲近日,黑龍江省出臺《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一遍和培養出一大批現代青年農場主的目標,新型職業農民總數達到10萬人。
▲《浙江省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將于2017年3月1日起實施。辦法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定數額的國家賠償費用,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追償金額最高不超過國家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倍。對國家賠償案件責任人依法實行問責、追償制度。
▲近日,廣州市出臺《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參加社會公益服務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凡達到法定就業年齡且具有勞動能力但未就業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當參加與其身體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社會公益服務,每人每月累計不少于60小時。
▲近日,浙江省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完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保定點管理,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內已按照協議管理的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醫保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按醫保的規定支付。
▲日前, 云南省印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推出27條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除了為進城買房農民解決子女就學、社保、醫療、工作等問題,還要保證他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農民將“兩頭享受基本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