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產權變小產權責任誰來擔?

【輿情回放】 河北三河市燕郊鎮2016年12月1日起開始推行不動產權證,讓當地多個小區至少數千套住房顯出原形。業主們于2009年拿到的房本上清楚地寫著70年產權住宅用地,但2017年初卻發現,其所在小區的土地性質有的是工業用地,有的是綠化用地,還有的是違章用地。原先房本上是70年產權,現在變成40年、50年產權,甚至變成一張廢紙。
【網絡輿情】
錢江晚報:事情的原委其實不難猜測。無外乎當初有關部門默許開發商這么干,使開發商不僅可以公開興建住宅樓,而且還能給業主辦出“合法”的房本。但現在權限變更,新的管理部門不想或不敢背這個鍋,所以真相就此踢爆,原先的管理部門便被人發現原來一直在裸泳了。
【決策點睛】 大產權變小產權,對公共管理者而言,就之前的“過錯”行為,作出適當“彌補”,既要從利益上“予民以利”,更要從政策上“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