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遼寧省新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新民110300
新民市食品微生物檢驗調查研究
劉靜
遼寧省新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新民110300
目的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食品質量,避免食源性疾病,對市場、食品加工廠的食品進行微生物檢驗。方法對新民市各種類型食品進行抽樣,并依照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方法測定該次所抽樣的10 580件食品,對食品中菌群、菌落總數等按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進行判斷。結果食品微生物檢查中肉制品、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檢查合格率較低,分別為75.90%、80.39%、70.14%、73.93%;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菌落總數檢查不合格率較高,分為11.81%、26.02%、16.69%;而大腸桿菌中肉制品、冷凍產品不合格率較高為10.01%、11.27%;同時致病菌中冷凍產品蠟樣芽胞桿菌檢出率為0.36%、肉制品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0.24%。結論通過對新民市食品進行微生物檢測,發現肉制品、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存在安全隱患較大,相關衛生監督機構需對這類食品尤為關注,同時因加強此類食品生產、加工的規范管理,從根本上避免感染。
微生物;致病菌;食品安全;菌群總數;檢測
食物是人類獲取營養的重要來源,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飲食者的身體健康,同時對家庭、國家以至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行業快速,食品種類日益豐富[1]。而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不僅要有好的口味,同時對其營養價值、成分對人體是否有損越來越重視,但近幾年食品問題不斷出現,地溝油、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蘇丹紅鴨蛋等都是影響比較惡劣的事件,食品安全已逐漸成為全民關注點[2]。微生物感染是食品污染主要發生因素,為避免食物中毒等安全問題出現,保障人民食品安全,新民市疾控中心對食品加工廠、市售的食品進行抽樣微生物檢測,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新民市市區、城鎮的農貿市場、食品加工廠、超市中,有代表性、適時性的食品進行隨機抽樣,其中包括21種類型的食物,如肉制品、乳制品、果蔬飲料、生食果蔬、水產品、嬰幼兒食品、淀粉制品、食用油、膨化食品、飲用水、酒類產品、糕點以及保健食品等共獲得10 580件樣品,將所得樣品送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由微生物檢驗科對食品進行檢查。
1.2 觀察指標
對所抽取的樣本中致病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進行檢測,其中致病菌包括有蠟樣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該次檢查所有過程均按照國家《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標準進行檢測,對所得結果按《食品衛生國家標準》進行評估,所有檢測者均為專業人員,經過崗前培訓有操作經驗,同時檢測所用儀器、試劑、培養基均在檢測之前進行檢定為合格。同時在樣品采集過程中所有采樣人員均為經過培訓且合格人員,微生物采樣需為無菌操作,為避免二次污染所有樣品采樣后均放入保溫箱中,后送至實驗室進行檢驗。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食品微生物檢查合格情況統計
在食品微生物檢查中肉制品、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檢查合格率較低,分別為75.90%(1 266/1 668)、80.39%(1 246/1 550)、70.14%(585/834)、73.93%(465/629),具體見表1。

表1 食品微生物檢查合格情況統計
2.2 食品微生物檢查菌群、大腸桿菌檢查
其中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菌落總數檢查不合格率較高,分為11.81%、26.02%、16.69%;而大腸桿菌中肉制品、冷凍產品不合格率較高為10.01%、11.27%,具體見表2。

表2 食品微生物檢查菌群、大腸桿菌不合格
2.3 食品致病菌檢出情況統計
該次抽樣檢查有3例冷凍產品中發現蠟樣芽胞桿菌,所占比例為0.36%,4例肉制品中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為0.24%。
隨著改革開放后我國食品工業迅速發展,食品安全關注程度以及其影響度越來越高,但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該次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新民市食品質量現狀,通過對食品微生物進行檢測結果,對存在安全隱患進行探討分析,為提高食品安全提供依據[3]。目前食品微生物檢查多對食品中致病菌、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進行檢查,其中大腸菌群主要來源于人畜糞便,通過對其進行檢測來評估食品是否有致腸道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判斷食品被糞便污染程度[4]。而菌落總數則通過檢測食品中所含細菌菌落個數,來判斷食品安全性,若食品菌落總數較高,表示食品會加速腐敗,同時近幾年臨床較為傾向于使用致病菌判斷食品污染程度。
該次研究發現在食品微生物檢查中肉制品、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檢查合格率較低,分別為75.90%、80.39%、70.14%、73.93%;同時對食品菌群總數、大腸桿菌以及致病菌進行檢測,發現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菌落總數檢查不合格率較高,分為11.81%、26.02%、16.69%;而大腸桿菌中肉制品、冷凍產品不合格率較高為10.01%、11.27%;同時致病菌中冷凍產品蠟樣芽胞桿菌檢出率為0.36%、肉制品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0.24%。有結果可知飲用水、肉制品、冷凍產品、膨化食品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可以推測這與當地食品生產廠家條件、設備、工藝流程以及包裝、消毒等有關[5]。同時在對致病菌檢測時發現肉制品中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此菌廣泛存在與自然界中,人、動物排泄物,空氣、水等中均可見,此菌若進入人體會導致腸毒素,從而出現食物中毒,同時此菌會破壞機體中白細胞、巨噬細胞,引發腸炎等疾病,我們推測可能由于生產、加工人員有局部化膿性感染、呼吸道疾病,或肉質來源有病變、化膿,以及肉制品高溫殺菌不完全[6]。在該次檢查中也發現存在蠟樣芽胞桿菌,此菌為條件菌,其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且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均有感染可能性,此菌若大于103 CFU/g會造成機體中毒,引發腹瀉、腹部痙攣、嘔吐等。同時有研究表明食品一旦被此菌感染,一般不易在烹飪中被殺死,其在126℃條件下90 min內不會被破壞,因此在檢測時需尤為注意[7]。
綜上所述,通過對新民市食品進行微生物檢測,發現肉制品、飲用水、冷凍產品、膨化食品存在安全隱患較大,相關衛生監督機構需對這類食品尤為關注,同時因加強此類食品生產、加工的規范管理,從根本上避免感染。
[1]范一靈,馮震,鐘瑋,等.無菌藥品生產企業核心區微生物污染調查與分析[J].中國藥事,2014,28(6):586-590.
[2]周蕊,鄒建宏,白瑤,等.我國食品工業微生物菌種使用情況調查[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2(6):108-112.
[3]范文平,趙宏大,謝文,等.藥品檢驗中微生物數據偏差的實驗室調查[J].中國藥師,2015,18(11):1974-1977.
[4]彭俊,楊淞,王玨,等.昆明市西山區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狀況調查[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4,26(1): 74-76.
[5]周虓,胡瑞林,邢麗萍,等.2011-2013年呼和浩特市售食品蠟樣芽胞桿菌污染狀況調查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4,8(7):422-423.
[6]王亞賓,王三虎,陳麗穎,等.動物性食品檢驗學[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2,31-58.
[7]巴哈提古麗·馬那提拜,王艷萍,陳瑞花,等.烏魯木齊市部分餐飲企業冬夏季餐飲微生物污染情況調查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6):2565-2568.
R155
A
1672-5654(2017)01(c)-0052-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052
2016-10-29)
劉靜(1970.12-),女,遼寧新民人,本科,主管檢驗師,從事微生物檢驗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