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妮,雷玲,唐澤清,張惠娟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羅思妮,雷玲,唐澤清,張惠娟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目的了解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的生存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為經濟欠發達和多民族混居地區養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以促進健康老齡化。方法通過分層整群隨機抽樣,采用生活質量簡明量表(WHOQOL-BREF)對吉首市4所敬老院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平均分為82.93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評分分別為28.66分、20.98分、10.45分、22.87分。多因素分析表明,影響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分的因素有職業、自理能力、生活滿意以及供養方式。結論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體較好,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可以采取綜合措施進一步提高其生存質量。
老年人生存質量;影響因素;WHOQOL-BREF
我國將老年人生存質量定義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精神、家庭和社會生活美滿程度及對老年生活的全面評價”,包括經濟保障、健康狀況、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1]。近20年來,生存質量作為一種能更全面反映健康水平的綜合指標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并逐步邁入老年學的研究范疇[2],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研究熱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試驗效果的評價、社區護理、衛生政策評估、衛生需求的評價、一般人群健康狀況的綜合評估等領域[3-6]。目前我國關于老年人生存質量的研究多在發達城市中開展[7-8],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及多民族混居地區老年人生存質量的研究較少。吉首市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又是漢族、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混居地區,具有特殊的民族風俗和飲食習慣。吉首市養老機構起步較晚,其管理制度與功能不夠完善,且對吉首市地區敬老院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尚未見報道。為了解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為健康老齡化政策研究提供依據,該研究于2015年10—11月對吉首市城鄉60歲以上生活在吉首市敬老院的老年人進行了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按照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吉首市隨機抽取4所敬老院,對其中所有60歲以上住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在敬老院連續居住1個月以上;②自愿參與該次調查;③神志較清楚并溝通無障礙;④無急性病發作。排除標準:①不同意參加該次調查;②含有其他特殊因素如家庭變更等意外引起的焦慮。
1.2 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及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中文版。整套調查問卷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老年人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戶口性質、文化程度、民族、醫療保險、需要照顧情況等;第二部分為生活質量問卷,由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4個領域方面的24個條目和2個獨立的條目構成,是一種方便快捷且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測量工具[7]。問卷中每個題目均有5個選項,分別將A、B、C、D、E賦予1分、2分、3分、4分、5分,總體滿分為130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領域滿分依次為45分、35分、15分和35分。各領域得分均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該調查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匿名調查,由調查員對問卷中調查問題逐一解釋并提問,共發放問卷65份,當場回收有效問卷61份,問卷有效率為93.85%。
1.3 統計方法
數據錄入,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無線性回歸分析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存質量自評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自評以“很差、差、不好也不差、好、很好”表示,結果依次為0(0.00%)、8(13.11%)、29(47.54%)、23(37.70%)、1(1.63%)。
2.2 總分及領域評分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平均分為82.93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評分依次為28.47分、20.98分、10.45分、22.87分。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狀態、不同年齡各領域級得分情況見表1、表2、表3。
表1 不同民族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表1 不同民族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注:VS漢族組比較,P<0.05。
民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漢族(n = 3 2)少數民族(n = 2 9)t P 2 8 . 4 4 ± 3 . 8 4 2 8 . 5 2 ± 3 . 3 1 0 . 0 8 6 0 . 9 3 1 2 1 . 4 1 ± 3 . 1 1 2 0 . 5 9 ± 2 . 2 4 1 . 1 7 0 0 . 2 4 7 1 0 . 4 4 ± 1 . 6 8 1 0 . 4 8 ± 1 . 3 0 0 . 1 1 7 0 . 9 0 8 2 3 . 6 9 ± 3 . 5 1 2 1 . 9 7 ± 2 . 7 7 2 . 1 1 3 0 . 0 3 9
表2 不同婚姻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表2 不同婚姻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注:VS配偶健在組比較,*P<0.05;VS喪偶組比較,△P<0.05。
婚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配偶健在(n = 8)喪偶(n = 3 3)未婚(n = 2 0)2 9 . 8 8 ± 3 . 4 4 2 8 . 0 9 ± 3 . 9 4 2 8 . 5 5 ± 2 . 9 5 2 2 . 6 3 ± 1 . 7 7 2 1 . 0 6 ± 2 . 9 1(2 0 . 3 0 ± 2 . 5 8)*1 1 . 0 0 ± 1 . 5 1 1 0 . 3 9 ± 1 . 4 6 1 0 . 3 5 ± 1 . 6 0 2 5 . 8 8 ± 2 . 5 3(2 3 . 1 2 ± 3 . 2 5)*(2 1 . 2 5 ± 2 . 6 3)*△
表3 不同年齡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表3 不同年齡老年人各領域得分[(s),分]
注:VS 70歲以下組比較,*P<0.05。
年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7 0歲以下(n = 1 8)7 0~7 9歲(n = 1 2)8 0歲以上(n = 3 1)2 9 . 1 7 ± 3 . 5 4 2 7 . 7 5 ± 4 . 0 3 2 8 . 3 5 ± 3 . 4 6 2 0 . 0 6 ± 2 . 7 8 2 0 . 6 7 ± 2 . 7 7(2 1 . 7 1 ± 2 . 6 0)*9 . 9 4 ± 1 . 3 0 1 0 . 1 7 ± 2 . 0 4(1 0 . 8 7 ± 1 . 2 8)*2 1 . 6 1 ± 2 . 9 9 2 2 . 5 8 ± 3 . 7 8(2 3 . 7 1 ± 3 . 0 6)*
2.3 影響吉首市老年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婚姻、職業、生病時付費形式、自理、經濟自立能力、生活滿意、子女數、家庭是否和睦、子女的尊重、子女生活狀況、家庭經濟情況、供養方式、月收入情況、社區衛生服務等14個因素能影響老年人的生存質量。見表4。
2.3.2 多因素分析分別以生存質量四領域及其總體得分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25項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老年人總體生存質量的因素有:職業、自理、生活滿意、供養方式。見表5。

表5 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enter法)
3.1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現狀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自評中等及中等以上達到了86.8%,總分及4個領域得分中等及中等以上均在60.0%以上,表明大多數老年人對生存質量自我感覺良好,有著較高的生存質量;另外與其他城市相比,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分與吉林市基本持平,明顯高于徐州市,其中生理領域得分明顯高于吉林市和徐州市,周圍環境得分低于吉林市而高于徐州市[8-9]。由此可見,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總體相對較好,身體較為健康,但是社區周圍環境有待改善。

表4 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3.2 不同特征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
3.2.1 民族與生存質量漢族老年人在周圍環境領域得分略高于少數民族老年人,這可能與少數民族老年人特殊的民族習俗、生活習慣以及其教育程度較低等因素有關。
3.2.2 婚姻狀況與生存質量該次調查的老年人無配偶者比例高達86.89%,表明吉首市在敬老院養老的主要是孤寡老人,無配偶老年人(含喪偶和未婚者)各領域得分均低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尤其是未婚老年人在心理健康和周圍環境領域明顯低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可見穩定的婚姻可以挺高老年人生存質量。
3.2.3 年齡與生存質量該次調查顯示80歲以上老年人生存質量高于70歲以下老年人,體現在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和周圍環境領域。可能是因為較年輕老年人因為入敬老院不久,與家人分開倍感孤獨,還未能很好適應敬老院生活,尚未能與其他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關,隨著入院時間的延長,逐漸產生了“安于現狀”和“知足“心理。
3.3 調查結果的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影響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單因素較多,有婚姻、職業、生病時付費形式、自理等14項,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老年人總體生存質量的因素有:職業、自理能力、生活滿意、供養方式等。具體分析如下。
3.3.1 供養方式該次調查分析表明,供養方式是影響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最重要的因素,影響到生存質量的總體得分以及各個領域得分。家庭經濟狀況決定了老年人的供養方式,家庭收入中等及富裕者由子女、配偶或本人供養,家庭貧困者則依靠政府供養,該次調查的敬老院老年人中,有5.0%的老年人由子女供養,26.2%的老年人靠本人或配偶供養,靠政府供養的老年人占達到了68.8%。由家人或本人供養者的老年人生存質量得分高于依靠政府供養的老年人。
3.3.2 自理能力自理能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影響老年人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該次調查顯示,自理能力越強的老年人其生存質量越高,反之越差,吉首市敬老院中有42.6%的老人處于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狀態,活動范圍、社交范圍縮小,從而影響了生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等領域得分。
3.3.3 生活滿意對目前生活的滿意程度,涉及敬老院的客觀條件(設施、收費、管理、服務)和老年人自身主觀需求兩方面,主要影響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領域得分。老年人對目前的敬老院生活越滿意,其生存質量總分越高。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的敬老院生活感到滿意,占到了75.4%的,不滿意者約6.6%,提示敬老院客觀條件和服務質量還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3.3.4 職業調查分析表明,吉首市敬老院老年人入院前的職業對生存質量影響較大,主要影響了心理健康領域和周圍環境領域得分。職業不同,其認知能力、生活方式、社會功能也不同。該次調查中農民占到了85.2%,其生存質量得分較低,與農民勞動相對辛苦,經濟收入低、生活壓力大有關;非農老年人(工人、教師、行政干部、醫務工作者等)占到了14.8%,工人大多經濟支付能力低,文化程度低,其生存質量也較低;非農老年人中的教師、行政干部、醫務工作者文化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居住環境相對便捷,其生存質量顯著高于農民和工人。
針對影響敬老院老人生存質量的諸多因素,有必要采取綜合措施來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國家應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政府、社會、養老機構、家庭多方面入手,重點關注農民、孤寡、貧困、缺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生存狀況,加大對他們的經濟援助和人文關懷;加強對民族邊遠山區敬老院的建設投資,改善生活環境,使老年人在敬老院中度過一個真正幸福、快樂、安康的晚年。
[1]叢麗,王衛紅,何彩云.住院老人生存質量的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80-281.
[2]方積乾,萬崇華,史明麗,等.生存質量研究概況與測定量表[J].現代康復,2000(8):1123-1126.
[3]Masud R,Masud T.Me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osteoporosis[J]. Age Ageing,2001,30(4):371-373.
[4]魏詠蘭,賈勇,謝階琪,等.成都市社區老年健康促進項目社區診斷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01,28(4):431-433.
[5]Lam CLK,Fong DYT,Lauder IJ,et al.Theeffee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on health service utilisation of a Chinese population[J].Soc SciMed,2002,55(9):1635-1646.
[6]Li TC,Liu CS,Lin CC,et al.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J].questionnaire in people under-going physical examinations,2005,10(1):8-17.
[7]黃儉強,陳琪爾.廣州市社區老年人生存質量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6):666-668.
[8]雷鳴,董莉萍,杜瑞紅.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2):1537-1539.
[9]華鈺潔,許愛芹,韓春妹,等.徐州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4(10):1814-1817.
R195
A
1672-5654(2017)01(c)-0142-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142
2016-10-28)
吉首大學醫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項目資助(No:JDCX201522)。
羅思妮(1995.5-),女,湖南岳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張惠娟,E-mail:3817922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