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華
泰州市婦幼保健所,江蘇泰州225300
泰州市3 566名兒童視力及屈光狀態調查分析
孫鵬華
泰州市婦幼保健所,江蘇泰州225300
目的通過普查,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泰州市區兒童斜弱視及其它眼病,以降低可預防盲及低視力兒童患病率。方法對泰州市區23家幼兒園共計3 566名學齡前兒童,應用美國偉倫Suresight手自動驗光儀進行屈光檢查,并統計分析。結果3 566名2~6歲學齡前兒童中,發現視力屈光不正可疑患者176人,檢出率4.94%;確診屈光不正者133人,檢出率為3.73%;弱視兒童90人,檢出率為2.52%;斜視兒童11人,檢出率為0.31%。2~4歲組弱視兒童66.67%為遠視,明顯多于近視和散光(χ2=36.86,P<0.01)。4~6歲組兒童有56.25%為遠視,明顯多于近視和散光(χ2= 27.56,P<0.01),兩個年齡組屈光不正構成未見統計學意義,但兩個年齡組內3種屈光不正類型構成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遠視患者構成比明顯多于近視和散光構成比。結論泰州市學齡前兒童屈光不正檢出率不高,屈光性弱視兒童中以遠視構成相對較高,應采取積極措施以降低學齡前兒童遠視患病率。
學齡前;視覺檢查;屈光不正;弱視;斜視
研究表明,學齡前期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期[1],開展視覺發育以及斜弱視等眼病的篩查工作,對于早期發現并治療可避免性兒童低視力及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3]。2014年7—8月,對泰州市區23家幼兒園入托體檢的3 566名學齡前兒童進行了視力發育及斜弱視等常見眼病的普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泰州市區23家幼兒園學前兒童3 566名,其中2~4歲1 920名,4~6歲2 646名。
1.2 調查方法
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動驗光儀,筆式手電筒,裂隙燈,同視機,帶狀檢影鏡,直接眼底鏡,視力檢查用兒童圖形視力表和標準對數視力表進行。用Suresinght手持式自動驗光儀進行屈光狀態的初篩。Suresight手持式驗光儀判斷標準:球鏡正常范圍2~4歲為+1.0~3.0 DS,4~6歲為+0.75~2.5 DS,柱鏡正常范圍為<1.50 DC。明顯屈光可疑標準:<+0.25 DS球鏡提示可能存在近視,>+3.0 DS的球鏡提示可能存在遠視,>1.5 DC柱鏡提示可能存在較大散光,均需要進一步進行阿托品散瞳檢查,并行帶狀檢影驗光做客觀屈光狀態的分析。眼位檢查:采用遮蓋,遮蓋--去遮蓋,交替遮蓋檢查。該調查主要統計的弱視包括屈光不正性弱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和形覺剝奪性弱視在該次調查中未發現。弱視判斷標準根據2011年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修訂的標準:視覺發育期由于單眼斜視、未矯正的屈光參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覺剝奪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相應年齡的視力,或雙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視力較低眼為弱視。不同年齡段正常值下限:3歲0.5,4~5歲0.6,6~7歲0.7,7歲以上0.8。
1.3 統計方法
所有體檢表經專人核對后,數據錄入epidata數據庫,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3 566名學齡前兒童中檢出明顯屈光不正可疑者176人,檢出率為4.94%;屈光不正133人,檢出率為3.73%;屈光不正90人,檢出率為2.52%;斜視11人,檢出率為0.31%。其中2~4歲組檢出屈光不正可疑者90人(4.69%),確診為屈光不正者62人(3.22%),屈光不正合并弱視者42人(2.19%),斜視者5人(0.26%)。4~6歲組檢出屈光不正可疑者86人(5.22%),確診為屈光不正者71人(4.31%),屈光不正合并弱視者48人(2.92%),斜視者6人(0.36%)。兩個年齡組視力可疑、屈光不正、弱視和斜視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個年齡組視力篩查結果比較[n(%)]
2.2 屈光不正性弱視
90例弱視兒童中,以遠視最多,55例(占61.11%),散光30例(占33.33%),近視5例(占5.56%)。兩年齡組弱視兒童屈光不正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3,P>0.05),見表2。

表2 各年齡段弱視中屈光狀態分布情況
由表2可見,兩個年齡段90名視力異常兒童中,近視、遠視、散光的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年齡對于視力異常的影響結果是一致的。
各年齡組3類視力異常兒童構成比較的χ2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兩個年齡組3類視力異常兒童構成比較的χ2檢驗結果
從表3可知,2~歲組、4~6歲弱視患者三種患病類型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遠視患者人數最多。將90例視力異常兒童中3類視力異常兒童的構成做χ2檢驗,也提示遠視患者人數最多。
3.1 泰州市學齡前兒童屈光異常檢出率低于我國部分城市
有學者[4]調查了深圳2 294名學齡前兒童的屈光狀態,屈光不正者檢出330人,占11.25%,遠高于泰州市3.73%的檢出率(χ2=217.82,P<0.01)。杭州市下城區2 440名學齡兒童調查結果顯示,屈光異常檢出239人,檢出率為9.80%,也高于泰州的檢出率[5](χ2=91.73,P<0.01)。這與泰州市衛生計生部門近幾年強化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篩查及后續預防治療措施的跟進有關。2008年江蘇省下達了《關于規范兒童視力篩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區婦幼保健機構,眼保健醫生對3歲以前的兒童要篩查一次視力,3~7歲以內的兒童每年篩查一次視力,對篩查未通過或可疑的患兒,年齡在3歲以內者在6個月內進行復篩,年齡在3歲以上者在3個月內進行復篩。我市婦幼保健機構一方面加強宣傳力度,讓社會和家長意識到兒童視力檢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強化與區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教育部門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保護兒童視力,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3.2 充分認識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查工作的重要性
弱視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視功能的眼病,我國學齡前兒童患病率為2%~4%[6],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弱視加重,甚至失明。引起弱視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國內外學者一致強調,應對兒童早期進行弱視的篩查和監測[7-8],因此開展大范圍的屈光篩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證實,泰州市對3 566名2~6歲兒童開展屈光篩查意義重大,發現2~4歲兒童因中高度遠視所造成的屈光性弱視比率達66.67%,4~6歲兒童因中高度遠視所占屈光性弱視的比率為56.25%,可見泰州市區兒童弱視大部分也是由遠視引起,而近視眼因眼前有限距離的物體在黃斑中心凹形成清晰的物像,故不易形成弱視。Suresight自動驗光儀作為一種篩查方法在兒童保健工作中應用是切實可行的。此外,為提高篩查質量,若屈光不正可疑者的標準較評價標準低,可以用1%阿托品凝膠散瞳檢影,以降低漏診率。
3.3 強化學齡前兒童視力保護的“三早”原則
弱視作為一種常見的與視覺發育相關的兒童眼病,其治療與年齡關系密切,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9],所以應抓好“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視力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因為弱視不僅表現為矯正視力低下,而且沒有完善的雙眼單視功能,如果不積極治療肯定不會自愈。而3歲前為兒童弱視治療的關鍵期,這期間主要是針對形覺剝奪性弱視如先天性白內障,斜視性弱視如先天性內斜視,進行手術治療。而有研究證實3~6歲為弱視治療的敏感期[10],如果在此期間,弱視眼得不到治療,抑制程度就會逐漸加深,尤其是在8歲以上,治愈希望小,且療程長,12歲以上基本無效。因此,所有兒童都應在視覺發育的敏感期接受眼科檢查,以盡早發現異常現象,早診斷,早治療,爭取完全治愈。
[1]付敏,呂娟,陳綺霞.2 294名學齡前兒童視力及屈光狀態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3-4):19-20.
[2]馮晶晶,李亞平,陳巍,等.北京市海淀區學齡前兒童視力及屈光狀態的調查[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2):373-375.
[3]呂萬麗.平頂山市2 969名學齡前兒童視力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10):798-799.
[4]甘曉玲.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5]尤媛.杭州市下城區學齡前兒童視力及屈光狀態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7):3595-3596.
[6]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263.
[7]Patel DE,Cumberland PM,Walters BC,et al.Study of Optimal Perimetric Testing In Children(OPTIC):Normative Visual Field Values in Children[J].Ophthalmology,2015,122(8):1711-1717.
[8]王斌,顧東英,黃彩霞.學齡前兒童視力及屈光狀態調查[J].中國校醫,2012,26(9):668-671.
[9]胡小鳳,吳夕,鮑永珍,等.學齡前兒童視覺發育的研究進展[J].眼視光學雜志,2006,8(4):269-272.
[10]劉丹,王小娟,李逸群,等.學齡前視力正常兒童屈光狀態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0,18(3):128-130.
R778
A
1672-5654(2017)01(c)-015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153
2016-10-23)
孫鵬華(1985.8-),女,江蘇泰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眼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