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利
(中鐵城建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
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初探
王德利
(中鐵城建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現如今,工程建設越來越復雜,混凝土施工工程不斷擴大,已成為建筑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混凝土施工質量也逐漸成為衡量建筑施工質量的關鍵。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不僅會影響整體施工質量,還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建設成本,因此,做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施工還存在不少問題,應認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質量;原因;防治措施
21世紀,我國城鎮化建設不斷深入發展,整個建筑領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近些年,工程施工量不斷增加,工程建設規模逐漸擴大,這對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施工質量逐漸成為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的問題。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混凝土工程的控制細節很多,而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好壞也是衡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核心內容,因此,保證混凝土施工安全可靠至關重要。本文就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控,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水平。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混凝土工程已經成為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對混凝土施工工程進行質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混凝土工程和鋼結構工程承載著建筑物的總重量,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筑物的結構安全。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對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有著最直接的影響,還會影響整個項目工程的造價,是決定工程施工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由混凝土工程質量引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因此,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麻面和蜂窩問題
混凝土是按照不同施工要求,科學配置而成的一種混合材料,因此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要先確定混凝土配合比例,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生產質量。出現麻面和蜂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配制過程中,原料配比不科學,比如石子比例過高。第二,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攪拌時間不足或過度攪拌,澆筑過程中存在泄漏和振搗不足等問題,都會影響混凝土中的氣泡排出,最終使混凝土內部、外部產生蜂窩和麻面。除此之外,澆筑的模板如果連接不完全,也會導致模板和模板之間存在縫隙,在拆模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對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產生危害,出現蜂窩和麻面。
2.2 孔洞問題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果結構內部產生較大的孔洞,局部形成較大的蜂窩,就會導致混凝土中鋼筋結構外露。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在鋼筋結構比較密集的區域內,上下混凝土被擱置,當上下料還沒有徹底振搗完全后就進行上層混凝土澆筑,由此形成了孔洞。第二,由于混凝土配比、攪拌、運輸環節處理不當,導致混凝土出現分層和離析情況,使混凝土混合料中石子堆積在一起,石灰跑漿現象嚴重,再加上混凝土澆筑過程沒有實現全面振搗,導致內部結構出現孔洞。第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一次性下料比較多,出現了過高或過厚的現象,導致不能充分振搗,使混凝土內部容易形成松散的孔洞。此外,在澆筑過程中,如果混凝土中摻入了磚塊或木塊等雜物,也會形成孔洞。
2.3 露筋問題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內部主副鋼筋和箍筋裸露在外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在混凝土鋼筋澆筑過程中,鋼筋結構保護層墊塊位置發生了移動或墊塊數量不足,使鋼筋結構不能和模板緊貼在一起,導致出現鋼筋結構外露現象。第二,在鋼筋結構施工過程中,構建的截面較小,同時鋼筋結構密度比較大,澆筑過程中,導致石子卡在鋼結構之間,阻礙了水泥砂漿的進一步填充,使鋼筋外露。第三,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由于配制不科學,導致配制的混凝土和實際工程需求不符合,澆筑過程中模板位置很容易出現漏漿或缺漿,從而導致鋼筋外露。第四,由于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在振搗過程中振搗不完全、撞擊,影響鋼筋結構形狀,導致鋼筋出現移位,澆筑后鋼筋外露。此外,在混凝土澆筑前,模板沒有經過全面的浸潤就使用,澆筑后模板過量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拆模過程中出現掉角或缺棱的問題,最終也會導致鋼筋外露。
3.1 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運輸過程會對整個項目工程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混凝土運輸道路不平、顛簸,且混凝土中各主要成分的比重差別較大,如果運輸時間較長,會導致混凝土分層離析。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由于粗骨料自身重量較大,會沉積到底部,而石灰砂漿自身比重比較小,會浮在混合料的表面,而細骨料重量介于粗骨料和水泥漿之間,會懸浮在混凝土中間,這種現象會嚴重破壞混凝土的質量,影響澆筑工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混凝土運輸前,要做好充分的調查工作,選擇平整的道路作為運輸路線,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距離,避免因長時間運輸而導致混凝土分層離析。第二,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后,應對其進行第二次攪拌,盡量恢復到之前的狀態。第三,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禁止向其中添加水分,避免影響灰分和水分的比例,運輸時還要保證車輛上的攪拌裝置持續工作,直到抵達目的地。
3.2 混凝土和易性控制
混凝土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黏聚性、保水性等多種性能的綜合表達。混凝土和易性發生變化后,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離析和分層現象,澆筑容易振搗不實,進而產生嚴重的施工質量缺陷。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可以使振搗更加緊實,保證施工質量,不出現蜂窩和麻面等問題。人工配制的混凝土應重視振搗技術,保證混泥土工程的施工質量,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更利于充分振搗,且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可塑性,應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效減水劑,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3.3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質量控制
第一,模板支立。模板應選擇鋼度和強度符合工程設計要求的,并保證表面光滑,不易變形。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如果要大面積開展混凝土工程施工,應盡可能減少模板拼接縫的數量。模板和模板的拼接位置應保證平順光滑,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漏漿現象,確保澆筑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不存在露筋現象。模板支架安裝必須保證穩定堅固,各個支撐受力均勻,防止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模板出現震動現象。第二,混凝土振搗。振搗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振搗裝置插入混凝土時,移動距離不能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混凝土振搗完畢后,要緩慢提出振搗棒,避免傷害模板和鋼筋結構。每個部位的振搗必須緊密,保證混凝土表面不產生氣泡,表面平坦不泛漿。第三,做好混凝土養護工作。混凝土工程施工完畢后,應委派專人看管,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采用科學的養護措施,確保混凝土結構養護到位,提高施工質量。
[1] 劉波.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成因控制措施及處理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2,(05):65-66.
[2] 李進軍,黃茂松,王育德.交通荷載作用下軟土地基累積塑性變形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6,(01):120-121.
[3] 成盛,金南國,田野,等.混凝土裂縫特征參數的圖形化定量分析新方法[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06):139-140.
[4] 張德.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與處理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7):82-83.
Discussion on cause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WANG De-li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300450, China)
Nowaday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has been expanded and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ke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for 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quality, but also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entire project. In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should be seriously analyzed, and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ime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quality problems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2016-12-20
王德利(1970-),男,本科,工程師。
TU755
A
1674-8646(2017)04-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