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香 劉 巖
(南陽理工學院軟件學院 河南 473000)
創新驅動戰略下的計算機網絡風險評估教學
◆林玉香 劉 巖
(南陽理工學院軟件學院 河南 473000)
創新驅動戰略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評估課程的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結合教學實踐和行業需求,重構課程體系,提出了對應的改進方法。
創新驅動;工程實踐;風險評估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高校要加快對課程和專業的數字化改造,就必須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驅動戰略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地指出高等學校必須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己任,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
《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是信息安全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和主要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須要順勢而為,在創新驅動戰略下建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倡培養實踐與創新能力,拓展學生視野,培養高素質的信息安全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
2017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有了第一部網絡安全方面的基礎性的法律,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網絡安全法中明確指出,國家推進網絡安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有關企業、機構開展網絡安全認證、檢測和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扶持重點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支持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絡產品和服務,支持企業等參與國家網絡安全技術創新項目。乘借此東風,信息安全行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全球范圍內,具有信息安全理論基礎和信息安全工程實踐能力的人才一直處于緊缺狀態。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部分高校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生的整體素質與企業對人才期望的標準相差甚遠,很大一部分學校重視理論知識忽略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信息安全方面的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缺乏,網絡安全管理和服務人員嚴重不足。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信息安全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性思維,使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本人在積極學習研究了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之后,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對該門課的教學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1)精化現有課程內容,針對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教材在課程內容設置上知識點分散,過于抽象化和理論化的現狀,根據我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基礎,結合當前行業內技術發展動態,對課程內容進行精化,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更有效地掌握網絡安全關鍵知識。
(2)實時更新教學內容, 近幾年,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發展勢頭迅猛,的確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用戶體驗和便利,更大的存儲空間,更快捷的數據搜索,顛覆了傳統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理念。然而,伴隨著新技術、新應用和新服務而來的,還有新的安全風險,給網絡安全從業者帶來了新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應對要求。網絡安全從業者應具備創新性思維和自學習能力,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了使教學內容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網絡安全知識,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前沿的計算機技術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解決方案,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發散性思維投入到對前沿網絡技術和安全技術的研究中。
(3)增大實踐教學內容比例,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評估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學生要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還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來加深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因而從教學內容上進行了調整,在即在保持現有的理論課教學的基礎上,增大實踐教學比例,同時,設計搭建相應的實戰環境,力求做到真實。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往往由教師主導課堂,學生機械的配合,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思維、缺乏思考,難以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更無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與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存在很大差距,根據所授知識特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課堂引入和知識點的遷移,用熱點的安全事件和身邊的安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利用模塊化和任務驅動的模式開展各種專題討論會,增加互動環節,如自主演示和小組陳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現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創新型思維,具有知識遷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演進,網絡應用日益深入,與之相關的安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新的攻防技術和手段,新的安全漏洞,國內外的新產品和研究成果不時涌現。我們將教學與網絡安全社團相結合,以網絡安全社團的形式定期開展沙龍活動,組織學生討論研究最前沿的網絡安全研究熱點與網絡安全技術,分析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解決最新的安全問題,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的網絡安全大賽,使學生除了掌握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外,還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對網絡安全新技術和新熱點的敏感性和對網絡安全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傳統的考核方法主要根據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從而導致學生只注重最后的考試結果,而不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能充分調動,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改進和完善課程考核體系,應當從過程考核和目標考核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科學、客觀的考核。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成為大勢所趨,因此,高校在培養信息安全專業人才時,要充分抓住網絡安全技術發展的新機遇,優化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評估課程教學體系,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型人才。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 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 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陳燦.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對應用型大學英語教改的啟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
[3]田秀霞,彭源.創新實踐項目驅動的信息安全專業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5.
[4]李悅,夏小玲,王高麗,李瑋.信息安全課程的工程實踐與創新教育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
[5]張博,南淑萍.基于主動式學習的信息安全專業工程實踐課程改革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