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山西省大同市水務局水保所
近年來,關于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在全世界的關注力度正在逐漸增大,在我國十九大會議中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存在巨大的影響。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可以保障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改變經濟機制,改善生態環境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生態環境改善的經濟機制簡單說來就是在工作人員進行生態環境改善工作期間,與之相關的每一個主體之間,還有不同主體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制約和影響生態環境改善和服務功能提高的作用過程及協調運行機能。一般情況下,由對生態環境改善的各個因素來看,可以將生態環境改善的經濟機制分別看成是生態補償機制、利益驅動機制和協調發展機制。
生態補償機制,在經濟飛速發展,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情況下,生態補償機制的出現有著重要的意義。生態補償機制在新時代的理念下,其對原先的各種生態資源的現實價值進行重新的定義,再加上政府以及市場各個方面的調控以及運作等等,使對生態環境進行破壞的相關人員實行經濟補償,通過經濟補償方式重新將其反饋到保護生態環境方面。
通常情況下,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環境問題得到改善,經濟得到發展,實施利益驅動機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這不僅僅是生態問題,還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就需要使用經濟手段來進行處理。利益驅動機制,在進行環境改善的過程中,以經濟手段為其中最主要的,與此同時,還需要其他的手段從中進行輔助工作,在這期間要將其他激勵約束措施科學有效地轉化成經濟利益的刺激,進而就可以成為一種更為強大的利益驅動機制,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發展經濟。
人們常說的協調發展機制也就是經濟與環境進行協調發展。一般情況下,實施協調發展機制就是把經濟和環境兩個系統看成是在發展期間具有相互聯系、互為基礎等關系的兩個方面,在發展時,要注意到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關注兩個系統之間的整體性、協同性以及空間公平性等等。而且,協調發展機制的核心就是說,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僅是需要保障經濟的快速增長,保證經濟效益。同時還需要確保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不斷的上升,保障環境效益。
生態補償機制是政府改善生態環境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生態補償機制可以有效的調動農民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生態補償機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們在生產以及生活中的生態成本,這是因為這種機制能夠科學合理的增加各種生態資源的使用價格,這樣做人們就不會隨意進行破壞,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國家對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政策為:退耕還林每畝補助1500元(其中種苗造林補助300元,給退耕農戶補助1200元),分三次下達,第一年每畝補助800元(其中種苗造林補助300元,給退耕農戶補助500元)、第三年給退耕農戶每畝補助300元、第五年給退耕農戶每畝補助400元。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腹部,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實施經濟補償機制對于改善山西省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補償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進行經濟補償,這樣做對各種產業的結構有著一定的優化作用,調整了生產力的布局。所以說,生態補償機制可以幫助經濟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之間保持在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具有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的作用。
發展循環生態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循環生態經濟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利益驅動對于發展循環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之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所實施模式本來是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模式的使用,導致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產生了各種矛盾。所以說,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為循環經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眾所周知,自然環境中的每一個物質之間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循環共生。而所謂的循環經濟就是需要利用這種理念進行一種生態體系的設計。也就是說,在各種產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可以將一個產業或者產品生產環節中所產生的廢料或者副產品使用到另外一個產業當中去,作為其中一個環節的原料。簡單來說就是將各種廢料在不同的產業之間進行交換循環使用,節約資源,避免浪費。而且,只有政府與群眾共同活動,才可以早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一般情況下,實施循環經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也就意味著我國可以早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過去,人們只注重經濟的增長,所以造成了現如今的環境破壞。不過,目前看來人們已經注意到了經濟與環境之間的聯系,而且,人們可以進行綠色消費,適度的消費方式可以在保障經濟增長的同時,還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當然,人們還可以通過建立生態園、調整企業的產業結構、開發新能源等等方式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因此,生態環境與經濟的發展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在各種資源都面臨短缺的現在,實行新的經濟模式,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循環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態補償等等各種機制的實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1]石曉帥.政府主導型“造血式”流域生態補償模式及政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
[2]王愛獻.水源地保護區生態補償制度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6
[3]李偉.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西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