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月末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6萬億元,同比增長9.4%,較2016年同期上升1.4個百分點。調查顯示,2016年下半年以來,210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速持續超過10%,其中2017年1月末同比增速創2013年以來新高。與此同時,6月末,210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為5.45(次),連續3個月低于5.5(次),總體處于2013年以來的最低位。
調查顯示,32.4%的大型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1.5%,分別較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高6.0個和3.1個百分點。據某大型通用設備制造企業反映,受外部環境影響,企業增盈壓力較大,為保證銷售收入,從2017年年初以來,賒銷政策范圍從原來小部分A級客戶擴大至所有A級客戶。據某大型醫藥制造企業反映,由于銷售對象醫藥公司資金緊張,2017年應收賬款信用額度使用比例由原來的不到20%上升至近50%。
2015年下半年以來,小型企業應收賬款持續保持負增長。但自2016年5月開始,小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勢頭較快。2017年6月末,小型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5年下半年以來最低增速上升52.8個百分點,增速增幅分別較中、大型企業分別高37.3和37.9個百分點。如某生產汽車零部件的小型企業反映,受乘用車行業經營業績下滑、銷售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大型企業以賒銷方式購買汽車零部件的規模明顯增多,若企業不提供商業信用,訂單就會流失。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余額1918萬元,為2016年初以來最高,同比增長11.3%。另據某生產橡膠制品的小型企業反映,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50%以上,應收款項平均回收期由2016年不到3個月上升至當前約6個月。
部分大型工業企業通過集團公司間銷售和賬務處理等方式調整應收賬款現象較為普遍。如某大型整車制造企業2017年以來銷售收入增長乏力,一季度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6%(而2016年同期同比增長6.3%)。為確保收入和利潤,2016年下半年以來,企業向集團其他子公司銷售汽車發動機等非整車產品,相關款項直接記為應收賬款。如果集團其他子公司到期無法還款,將繼續以應收賬款形式擺在該企業賬上。
一方面,工業企業自身資金鏈風險加大,“三角債”問題凸顯。調查顯示,210家樣本企業中,39.0%的企業認為資金“偏緊”,環比上升2.0個百分點。55.7%的企業反映“應收款項占款時間增加”,環比上升12.8個百分點。據某化工企業反映,隨著應收賬款快速增長,貨幣資金流入減慢,6月末企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同比增長1.1倍。據某紡織企業反映,下游2家織布企業存貨難變現,不能按期歸還企業應收賬款350萬元。
另一方面,工業企業資金風險向生產性服務業等下游行業傳染。調查顯示,210家樣本企業中,96.7%的企業同時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企業間相互拖欠情況較為普遍。如某提供汽車制造設備維護服務的企業反映,2017年下游客戶延期支付企業占比已由原來不到10%上升至近50%,最長延遲期由原來1個月延長至6個月,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近30%,資金周轉壓力加大。
應收賬款快速增長且回收難度加大,引致企業資金鏈風險最終向銀行體系傳導。以工業企業的代表行業制造業為例,6月末,重慶市制造業不良貸款率為1.19%,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較重慶市整體不良貸款率高0.05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較重慶市整體關注類貸款同比增速高11.8個百分點。對重慶市某區13家涉及“三角債”的企業調查發現,上述企業共涉及銀行貸款1.5億元,其中已經形成不良貸款8200萬元(占54.7%),關注類貸款6800萬元(占45.3%)。據某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反映,企業應收賬款增加且結算周期加長,流動資金緊缺,在重慶農村商業銀行1450萬元貸款已逾期。
與全國情況基本一致,1-5月,重慶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09.33億元,同比增長22.0%,較1-4月增速上升6.5個百分點。高利潤增長態勢掩蓋了企業實際盈利能力。調研發現,企業確認收入時,對賒銷的商品計入應收款項科目,使得企業賬面收入、利潤增長。但在應收賬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部分收入、利潤以應收賬款計入,并未帶來真正的現金流入,企業真實經營情況未能得到有效反映。如上述大型整車生產企業通過向集團子公司銷售非主營業務產品以擴大銷售收入,6月末,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6%,其中應收賬款余額同比增長1.0倍,占營業收入的13.7%。如剔除向子公司銷售增加的應收賬款部分,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數據將更加惡化。
①完善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監測體系,密切關注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變化情況及其向產業鏈其他行業傳染趨勢。②研究建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風險預警機制,防范工業企業資金鏈風險向銀行體系傳染。③優化激勵機制,提升大型核心企業參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積極性,充分發揮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功能,緩解企業資金日趨緊張導致資金鏈斷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