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淑軍
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法律事務部
A國企盈利水平一直處于山西省煤企前列,2006年,該國企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拓寬內涵路,把企業做大做強,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部署,制定了對煤化工企業戰略并購的工作方案,開始著手并購一批煤化工企業,全力打造百年企業、能源旗艦。
在并購B公司時,需要解決的焦點問題是:
(一)如何處理好國企與民企合作中權利義務平衡問題,在實現企業擴張的同時,也考慮到民營企業的正當訴求和合作底限;
(二)如何通過談判合理安排股權結構,
(三)如何在權利平衡中改造公司治理模式;
(四)如何實現對B公司的財務監督,充分保障A國企的利益。
(一)被并購企業的優勢劣勢分析
B化工公司位于安徽省某市的東郊,2002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該公司深化改革,通過兩次改制,實現了國有資產的有序退出,采取吸納經營管理層及職工入股辦法,將企業改制為完全民營化的有限責任公司。通過A國企前期可行性調研、法律盡職調查和協商談判等途徑,了解到并購B公司具有以下優勢:(1)并購成本相對較低。B公司的生產規模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都處于行業較為先進的層面,在A國企出資額上,也有較大彈性,因此,對B的并購對于實行低成本擴張,是難得的戰略機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區位優勢比較明顯。B公司地處安徽省,而安徽作為農業大省,對于化肥的需求非常明顯;同時,在化工方面,安徽臨近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區位優勢非常明顯。(3)B公司技術裝備與周邊同類企業相比,相當一部分裝備技術非常先進,這些是B公司的優勢,B公司劣勢是部分生產設備老化,設備維修更新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鑒于B公司具有以上優勢,公司合法存續且運轉良好,公司經營層不僅具備一定的管理水平且具備合作的精神,A國企決定對B公司進行并購。
(二)并購方案分析
為了解決以上并購問題,A國企采取了相對控股(35%)、擁有51%的表決權、董事會占多數、派駐財務總監等并購標準,制定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對B公司增資擴股:(1)依據B公司現在的注冊資本額進行增資擴股。(2)以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為依據,確定增資額度進行增資。不足之處是,需要A國企投入較大的資金,資金負擔比較重。
第二種方案,股權轉讓:(1)受讓現有部分股東的股權。(2)或等比例受讓現有全體股東的部分股權。不足之處是,B公司因改制以來,效益較好,職工分紅較多,且投入的資金歸出讓股權的股東所有,公司的資本并不無增加,不利于公司今后發展。
(三)方案的選擇
經過利益權衡和充分協商,A國企決定采取增資擴股的形式實現對B公司的并購。具體措施為:
1.規范操作,完成增資擴股和改造公司治理結構。
(1)在審計評估基礎上,經多次談判最終確定A國企的出資額為9360萬元。
(2)確定股權結構為,A國企占增資后公司注冊資本的35%;原8名自然人股東出資占65%。
(3)表決權委托。其中B化工的八名自然人股東同意在A國企持有B化工35%股權期間,按相同比例將其占公司表決權總數百分之十六的表決權,無條件并不可撤銷地委托A國企按自己意志行使。A國企取得51%的表決權。
(4)改造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由七名董事組成,A國企占四名,原八名自然人股東推薦三名,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由原股東推薦的董事擔任,副董事長一人,由A國企推薦的董事擔任,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監事會由三名監事組成,分別由A國企推薦一名、原股東推薦一名,公司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一名監事。監事會設監事會主席一名,由A國企推薦的監事擔任。
(5)派駐財務總監,對B公司財務進行監管,保證A國企的合法權益。
2.通過增資協議和修改公司章程,確定表決權委托,保證雙方合作的持續穩定。
用以下條款約束和保障表決權委托的穩定:
(1)在A國企持有B化工35%股權的期間內,原八名自然人股東按等比例將其占股東會百分之十六的表決權,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委托A國企按自己的意志行使,A國企擁有51%的表決權。
(2)協議約定的委托關系的成立是協議得以生效的必備條件之一。若原股東中任何一人在A國企持有B公司35%股權的期間內以任何理由或原因提出解除該項委托時,屬于原股東的根本違約行為,并引起以下法律后果:①原股東或違約的自然人股東應于委托解除之日起五日內向A國企支付違約金,金額為本次增資金額的千分之一;八名自然人股東相互之間承擔連帶責任; ②若出現本協議所述的表決權委托關系全部或部分解除,一經A國企提出解散B化工的要求,B化工立即終止,進入解散清算程序,并由違約方承擔由此引起的所有股東的全部直接的和間接的損失。但是若原八名自然人股東或任一自然人股東違約撤銷委托,而其他股東補充委托仍使甲方所得受托表決權達到上述比例以上并經A國企同意的,B公司可不進入解散清算程序。
(一)公司法對有限公司的規定側重于人合性和意思自治,在不違反公司法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股東可以通過自由約定達到權利與義務平衡的目的。在本案例中,A國企通過增資協議和公司章程的約定,出資百分之三十五,享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表決權,既達到了A國企向下游產業鏈擴展的目的,又照顧了B公司原股東的利益,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并購案例,可供今后國企與民營企業合作借鑒。
(二)股權與表決權分離,有利于實現企業決策權、經營權、分紅權的分離和相互制約,建議在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追求的合作方之間可以采用這一形式以達到企業做大做強的目的。
(三)在國企與民企合作過程中,如果出現受讓股權不易達成一致意見的時候,采用增資擴股的方式,既可達到增加公司資本的目的,又能實現成功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