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欣
中共長春新區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
在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政務公開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在政務運行過程中,政務公開要貫穿始終,并延伸到各個環節,要使得政務公開成為一種常態,應讓群眾能夠清清楚楚看到政府工作的執行情況,這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政務公開平臺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得政府以及公眾獲取信息更加的便利,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大大提高了政務社會治理能力。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應用的越來越深入,對于政府工作也是如此,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智能化、便民化政務公開平臺,有利于公眾參與和協商民主的實現,特別是關于社會民生的重大決策,引導公眾參與,可以廣泛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通過多方討論、辯論以及協調,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多的依據,使政府決策更加的科學、合理。與此同時通過政務公開平臺,還能夠使得社會公眾與政府有更多的交流,加強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加強對政府工作的認同感。
打造智能化便民化政務公開平臺有利于改善傳統的政府工作,創建服務性政府以及法治政府,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滿足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對于政府數據資源,應提供給人民群眾,以此實現政府工作的高度透明化,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數據逐漸增多,而信息是政府工作的基礎,為我國各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在政務公開中,還應建立高效、完善的數據資源體系,為決策提供更多的信息,便于政府決策更加的科學以及合理,進而加強我國區域間的協調合作,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改革。
通過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通過現代新媒體,建設政務公開平臺,使得政務公開平臺更加的智能化以及便民化。具體措施如下:
應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加強政府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具體內容主要包括電子采購、行政審批以及電子招投標等,并引導公眾網上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包括行政決策、民意調查以及滿意度評價等等,這樣就使得政府網上的服務項目范圍得到了有效的擴大,為公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功能,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一功能,打造政務公開網絡化產品,采用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以加強政府網站的親切以及活潑,使得更多的公民瀏覽政府網站,進而為更多的群眾服務。另外政府在網上公開的政策,還應進行政策9解讀,并且幫助群眾解答一些疑惑,以此加強人民群眾主人翁的意識,更好的監督政府。
以大數據為基礎,建立綜合政務信息平臺,應對相關的公共信息資源,如社保、國土、交通、教育以及醫療等等,進行合理的整合,同時還應審查公共信息資源的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并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還應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合理的確定數據開放的領域以及目錄,并向社會以及企業合理的開放政府數據,以便于為企業以及社會提供更加有效的數據資源。同時還應將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綜合政務信息平臺與網上辦事大廳相結合,實現公眾事項同步分發辦理,為公眾制定個性化的信息化服務,以此滿足公眾的需求,促進政務服務模式的有效創新。
應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加強政府與民眾的有效互動與交流,可以通過現代新媒體手段,包括微信、微博以及APP等,定期或不定期向公眾推送一些群眾關注的公共事件以及政策法規,同時還應加強一些新興技術的應用,包括云端架構、微基基礎以及開源生產等,這些信息技術都具備互動和協作功能,創新政務公開的新模式,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信息公開的定制。另外應加強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管理,包括政務微博、政務播客以及微信等等,加強信息載體建設,保證政務公開平臺的安全以及可靠。
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加強各部門引導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對于社會參與滿意度較高的部門,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還應將政府公開工作納入到重點督查事項,應對其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同時為了加強政府工作的順利進行,還應設立專門的曝光糾錯欄目,應由專家、媒體監督以及第三方評估等進行曝光以及糾錯,對于群眾舉報渠道,應保持暢通,使得政務工作能夠全面受到人民群眾的監督,能夠不斷完善政務工作,使得政府工作更加的規范化、科學性以及合理化,推動我國政務公開的不斷發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為政務公開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平臺,促進政務公開的智能化、便民化,政務公開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務公開在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貫穿始終,并延伸到各個環節,保證人民群眾能夠更好的監督人民,這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政務公開平臺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得政府以及公眾獲取信息更加的便利,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大大提高了政務社會治理能力。筆者認為未來還應加強對打造智能化便民化政務公開的發展,這對于我國社會發展也具有重要現實的意義。
[1]譚海波,孟慶國.打造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務公開平臺[J].中國行政管理,2016(04):8-9.
[2]饒守艷.智慧政務提升政務效能的理論與實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05):89-93.
[3]賈聰聰.“互聯網+政務服務”——我國電子政務服務新模式探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6(08):60-66.
[4]孟慶國.我國政務公開工作下一步應把握的方向[J].中國行政管理,2015(07):25-26.
[5]張蕾.新時期“互聯網+”與政務公開深度融合的多樣化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7(14):197-19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