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會計信息是記錄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的過程及結果的信息,它是指會計主體通過財務報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債務人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反應單位的各項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而每年各級財政部門都以行政事業單位反應的各項會計信息為基礎,對各項財政資金進行統一的分配和進行宏觀調控,只有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能做到準確、客觀,這樣才能保證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學的決策。
(1)經濟發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導致其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遠大于企業。政府各級財政部門都會以行政事業單位反應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制定各項政策。由于目前事業單位或多或少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使財政資金在進行分配時出現效率低下的情況,影響了資金使用的安全性。
(2)社會方面。行政事業單位主要是提供一些公共服務的部門,其會計信息反應的不僅僅關系到行政事業單位,而是整個社會部門和納稅人,如果其整體信息與實際不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客觀性,會導致財政資金的浪費和資金流向出現偏差的現象,最終失去了社會大眾的信任,給整個部門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
(1)現行制度的不完善。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都是納入到政府統一的資金管理中,屬于財政性資金,其預算資金的批復都是由各部門領導執行,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導致部門領導批復預算的過程中存在主觀判斷等情形,致使預算批復隨意,執行的難度相應加大,到年末決算時,有些單位無法達到收支平衡,結余結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只有人為調整決算才能勉強達到預算執行目的,人為操作性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使預算執行和決算的編制都流于形式。
(2)財務人員素質偏低。由于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人的財務意識觀念淡薄,對財政法規知識沒有充足的了解,由于其沒有一定的財務業務素質,導致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往往會有做錯賬,列支科目錯誤等情況發生,甚至有的財務人員以權謀私,借工作之便弄虛作假、套取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公款,都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內外防控制度不完善。要想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必須要在防控制度上下大力氣,只有將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督有效的結合起來,并且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完善、改進,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很多事業單位的內控機制和外部監督制度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在執行中也存在漏洞,內部審計和外部審查只是停留在表面進行宏觀的檢查,無法通過表面進行實質性的查驗,無法對會計核算和決算報表進行制約,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會計信息失真。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素質。隨著財務制度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新的會計準則的誕生,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更加高了,財務人員要在不斷提升會計職業道德的同時,全面提升會計專業技術水平,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同時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使其牢固掌握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謹小慎微,養成監督意識,既要接受監督,也要學會監督。
(2)在會計核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隨著我國預算管理體制和財稅改革等加快的步伐,引入權責發生制已經勢在必行,同時為了適應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事業單位要摒棄一味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情況,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事業單位采用權責發生制才能更好客觀的反應會計核算分錄和相應報表內容,將事業單位的各項收支情況和對外投資情況等全面展現開,彌補使用收付實現制無法客觀反應客觀信息的弊端。
(3)公開財務信息,強化監督職能。除了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外,各部門事業單位應該向全社會定期公開財務預算和決算等相關財務會計信息,使全體納稅人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將事業單位預算和核算等會計信息質量大大的提高。
(4)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加強內部會計監督。根據《會計法》和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會計人員發現存在違反相關會計規定的事項時,有權拒絕辦理相關業務,同時,會計人員還有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責任。各單位要建立內部監督體系,營造良好的監督氛圍,賦予財務人員一定的權利,確保其能夠嚴格執行《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行為準則,在工作中,嚴格把關,確保相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2、建立外部審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定期對財務核算和財務報表進行監督和檢查,通過引進外部審計機構,發現并糾正事業單位長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做到防微杜漸。
綜上,會計信息失真是各行政事業單位普遍遇到的問題,其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秩序,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分重視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并且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加強內外部監督職能,才能夠有效的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再度發生。
[1]劉晗.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7(10).
[2]劉莉:論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9,(09)
[3]嚴秀芳:行政事業單位主觀性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J].統計與咨詢,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