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宇
綏中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局
依照綏中縣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繳納情況來看,其更多情況下是單位來承擔養老保險資金的繳納,對于員工的繳納沒有給予有效區分,其僅在職稱上做了一定劃分,但是并沒有與退休待遇相掛鉤。并且,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資金更多來自于財政,就讓財政在此方面的撥付方面出現“捉襟見肘”的窘促,這讓很多已經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難以獲得更高的退休金待遇。綏中縣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計劃從兩步走來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第一步,首先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進行分類,行政類事業單位并入機關單位,可以依照公務員對待,經營類事業單位則需要轉為企業,并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步,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重新制定。
1.確保了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老人能夠真正老有所保
不少員工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后,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和養老保險不相符合,導致退休員工未能拿到自己期待的養老金數額。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有助于增強員工為機關事業單位服務的信心,引導員工在退休之前,盡心盡意的為企業服務,并做到職工的老有所保。建立起了統一個人賬戶以后,這種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從而大大激發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參保積極性。
2.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持續健康發展
真正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這一措施,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個人賬戶,實現繳費和養老保險繳費的一致性,從根本上解決職工繳費與養老保險待遇完全掛鉤的問題,能夠推動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更加公平、合理,從而促進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制度更加健全,更符合實際情況。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大勢所趨,克服掉了以往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弊端,推動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康協調發展。盡管以往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相關機關事業單位應加大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實現養老保險繳費與保險待遇的掛鉤,建立起統一的個人賬戶,有效的彌補傳統養老保險制度之不足。
3.有助于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員工在流動過程中能夠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的有效銜接
要求各個機關事業單位中建立起統一賬戶,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這一要求早在1996年開始實施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就已經明確提出了。但是,仍然按照傳統個人賬戶建立辦法,則會導致從機關事業單位調動到企業的員工沒有個人賬戶,也難以享受到企業待遇和養老保險制度;而針對從企業調到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其原有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就失去的價值,員工所可能處于的境地就會比較尷尬。只有建立起統一個人賬戶的實施方法,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才能確保在員工在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的有效銜接。
4.有助于間斷繳費人員退休待遇問題的處理
建立起統一的個人賬戶,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之間的掛鉤,有助于間斷繳費人員退休待遇問題的處理。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退休后,是按照退休之前的檔案所記錄的工資水平來進行的,對于之前個人無力繳納養老保險金所造成的間斷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問題,無法做出詳細的解釋,這大大挫傷了繳納養老保險金員工的積極性,而建立起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退休待遇掛鉤,為員工建立起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大大彌補了以往的缺陷,促使員工更為公平的享受機關事業單位的待遇以及確保員工退休后有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
5.可以預防員工提前退休現象
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下,員工不一樣年限的工作期限,所對應的退休費計發比數不同,比如我國滿10年限不滿20年限,滿20年限不滿30年限,滿30年限不滿40年限,所對應的退休費計發比數不同。這種發放退休金的方法也存在缺陷,就是滿10和滿19年所對應的退休費計發比數是一樣的,這給了部分人“鉆空子”機會,這對于收益本身不好、企業員工本就不多的中、小型企業帶來了困難,不少員工可以提前選擇合適的年限提前退休。因此,建立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金額、年限與退休待遇掛鉤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員工提前退休的現象。
1.通過社會保障財政支持機制,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資金的籌措渠道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我國即將面對一大批退休職工要退休,因此,要想確保退休人員退休待遇到位,機關事業單位務必要確保養老保險資金的充足。各級都要為養老保險資金做出投入貢獻,最終形成用人單位、員工個人共同承擔、財政保底的格局。確保養老保險資金的充足,需要將明確將企業保障資金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計劃體系中。要使得人們真正的享受到保險待遇,就必須要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保證資金的投入。另外,還要確保資金真正落實到位,加強資金流動方向的監督,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
2.在養老待遇上,采取“中人”過渡的方法
所謂的“中人”過渡的方法,可以將參保職工分為“老人、中人和新人”這三個層次,而且,還要遵循新老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則。其中,“中人”過渡的方法,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組成。建立個人賬戶的方法有兩種:首先,是個人賬戶存儲額乘以所規定的系數,得出個人所應該得到的若干年之后養老保險額;其次,是通過累加前年工資的百分點來出前年度的個人賬戶額。
3.個人賬戶上個人繳費所占比例要合理、科學
要制定出合理的個人繳費比例。在個人賬戶上如果規模較大,一旦做成實賬,所需的金額數量極大,如果企業不能填補的話,那么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著這種“空賬”,從而導致資金運作周轉不靈、政府失信于人的惡劣影響,因此,為了避免長時間持續著這種“空賬”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個人繳費的比例,這樣,隨著個人繳費在賬戶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大,風險越來越小,為養老保險賬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4.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朝著多層化、專業化、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為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幫助解決不同場合下的問題。而且還要統籌兼顧,講究優勢互補,將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在一起,促進各個層次之間的協調一致性,另外,需要注重統籌的順序,應該是從縣城開始向著市統籌或者向省內統籌,同時,還要建立起多種個人養老保險的補充機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朝著多層化、專業化、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另外,注重加強管理,實現個人賬戶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然而建立起個人賬戶,但是并不能保證直接落實的質量,我們還要建立起統一的個人賬戶管理機制,專門由經過培訓過的人進行負責,從而提高個人賬戶管理的水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以及保障制度的構建提出新的要求。綏中縣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與退休待遇掛鉤的改革過程中更加需要身先士卒,做好相應保障制度的探索與研究,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促進做出更大貢獻,推動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完善,實現可持續發展。
[1]賀永勝,連潔.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7,19(04):87-90.
[2]黃健元,劉彧美,王歡.公平視域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新政的功效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6(02):19-27.
[3]蔡鋒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有效運行分析與策略[J].特區經濟,2016(02):105-107.
[4]楊斌,丁建定.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政府財政責任:差異及改革[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02):10-17.
[5]唐未兵,吳開明.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公平現狀的定量分析[J].學術論壇,2014,37(09):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