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瀟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總成本和施工組織設計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管控工程成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項目的工期計算、施工工藝選擇以及相應的施工組織設計,同樣,施工組織方案與施工工藝的不同選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項目的整體造價,在投標活動中,工程造價和施工組織設計都是很關鍵的因素。因此為確保施工方案的科學合理性,相關技術人員應以一定的工程概預算知識為基礎,因為工程造價的精準計算對施工方案的有效選取有著直接的影響。工程造價有效控制的基礎是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優化,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其核心環節在于施工方案的合理設計,能否合理控制工程造價,首先須確保方案的有效性。設計的時候,將所有方案合理對比,且在論證充分的前提下,選取最佳的過程設計方案。
鐵路工程隨著經濟的不斷提速,不斷向縱深發展,施工環境以及施工條件對施工組織設計提出新要求,起點高、標準高。其施工過程的控制不僅要有一個綜合的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還要有針對個別工程項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同時施工組織設計要反映標準化管理的內涵,從積極推廣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的施工角度出發,強調營業線施工、風險評估與管理、地質災害防治、文明施工、節能環保的措施,體現全方位、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理念。
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順序、施工方法、施工進度、施工現場及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需要量的通盤規劃,不同的工程項目,其施工規范和技術標準各不相同,其施工組織設計相應的細則要求就不同,而具有針對性的施工組織設計正是施工過程控制的關鍵。
鐵路工程中的預算定額與施工組織設計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施工中對于同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勞動力、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機械的消耗,進而使整個工程的預算定額產生變化。此外施工圖紙與施工組織設計有著重要的聯系,當施工方案出現變化時,相應的施工圖紙預算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方說施工組織設計中需要對整個鐵路工程的安全問題進行考慮和保護,那么在進行施工圖預算時,也必須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考慮。
鐵路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涉及大量工程材料的運輸,其中運輸成本也占據了一定的比例,有效的的施工運輸組織計劃能夠保證工程材料順利的以較低運輸成本運達使用現場,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在鐵路工程運輸組織設計環節中,應圍繞施工流程的推進對運輸組織進行合理的計劃,提升施工物資運轉效率,保證便捷快速的裝運。應盡量縮短運輸距離,控制運輸量,協調單次運輸量與整體運輸量間的關系,優選現有運輸設備完成物資轉運,降低運輸設備購置與租賃成本。同時,有效的運輸組織計劃能實現更為精細化的工程物資管理,避免物資短缺或堆積對施工進度與物資管理造成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運輸組織計劃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物資需求與運輸成本投入,做好協調安排,降低工程造價。
在鐵路工程施工中,施工進度計劃是各種供應計劃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對施工組織設計的效果可以進行直接的表現。在各種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中,施工進度計劃是最為突出的一項,所以在進行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設計時,需要對整個鐵路工程的施工過程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考慮,并從中找出關鍵工程和難點工程,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相應的提高進度的方法,制定出一套切實有效的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從而有效的縮短工程工期。
①提升梁部預制場地設計水平,優選永久性與臨時性結合的場地形式,充分利用施工區域周邊場地,如鐵路貨場、維修基地、站前廣場等部分,提升場地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場地成本;②盡量選擇地基條件較好的地點,減少梁部預制場地地基施工成本投入;③統籌梁部預制場地與施工區域的運輸距離,通過合理的選址降低成品梁運輸成本,提升架梁施工效率;④梁部預制場地規模宜大不宜小,各制梁施工環節集中設置,促進場地規模效益的提升。有砟軌道軌枕按外購考慮,施工單位可結合自身狀況、場地條件經過經濟比選確定是否現場制枕,在設計階段進行鋪架地的選址時,可優先選擇現場有制枕場地的地點。無砟軌道軌道板預制場建造費用較高,目前無砟軌道結構型式趨于穩定,宜根據無砟軌道工程分布情況、并利用無砟軌道基本沿既有線建設的有利條件,合理布點建造無砟軌道板預制場,充分利用既有鐵路運輸軌道板可減少大臨工程投資和制造設備投入,節省軌道板運輸費用。
總之,建設單位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與有效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建設工程的各個階段、方方面面,需要在許多環節上,不斷深化、完善。加強各階段的控制制度是建設單位在工程實施階段搞好工程造價控制的必要手段。
[1]劉靜雯.施工組織設計對鐵路工程造價影響的探討[D].西南交通大學,2016.
[2]董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工程造價關系淺析[J].四川水泥,2015(12):80.
[3]付猛.談橋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江西建材,2015(14):145+151.
[4]李偉.基于施工組織設計優化降低施工成本研究[D].清華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