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懷童
遼寧省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設計二所
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現為:(1)滿足需要的要求。建筑設計必須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確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熱環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綜合環境。盡可能地采用低毒或無毒并環保節能的材料。(2)樹立安全觀念,重視的消防設計,注意從防、堵、滅、逃、救幾個環節周密考慮。不但注重單體建筑消防設施、通道、防護距離的設計,還要注重居住區消防設施配套設計,相關專業密切配合設計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統。(3)降低能耗的要求。建筑設計不僅要注重使用過程中的節能,還應考慮蘊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鋼材、鋁材這些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垃圾的產生量。盡可能的選用地方性的材料,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目前常用的建筑設計方法主要有:(1)符號象征法。符號象征法就是特定符號的或約定成俗的表現形式,運用在建筑的表面或建筑內部的特定裝飾部位,或者建筑的平面以及空間體量本身就是一種符號的象征或者模仿。國內外的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都運用了符號象征法。符號象征法還大量運用在一些對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設計中,如同一開發商開發的房產項目,通過統一的建筑設計和企業符號的結合來標示企業的形象等。(2)構圖法(這個構圖法是誰突出的應該交代一下或引注)。建筑的基本體量空間或其它要素,都可以歸納為簡單的幾何形體,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設計通過構圖要素來分析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從中分析出形體之間的比例尺度對比主從韻律均衡重點等形式美的規律使用構圖法進行建筑設計的一個前提是:建筑師是怎樣對其所設計的建筑進行定位的關于探討幾何關系與構圖也并不是到現在才有的,早在希臘和羅馬時期,建筑師們就開始了關于幾何關系與構圖探討。而現在這種方法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進行建筑構想的時候,建筑師通過構圖要素來分析建筑物各要素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從中分析出形體之間的比例、尺度、主從、對比、均衡、重點等形式美的規律。建筑師是對其所設計的建筑進行怎樣的定位,是使用構圖法進行建筑設計的一個前提。(3)建筑沿革法。建筑沿革法主要基于建筑類型學原理通過對以往的建筑設計進行分析,從中研究和提煉自然的法則、歷史、文化與人類的生活習慣及思想,以這些來作為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從而進行相關的建筑設計,極力想通過設計的建筑去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及行為習慣。這個方法對于建筑師是非常難掌握的。(4)結構法。結構法主旨是通過建筑的結構形式來表達建筑設計,亦稱為結構主義的建筑設計方法。結構與建筑空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過結構設計的表現來詮釋建筑物的性質,但那些結構要素本身時不能被其他要素來替代的。比如外墻的清水混凝土就是把建筑結構要素當作裝飾要素來處理。結構法的主旨是通過結構設計的表達來演繹建筑物的性質,建筑大師也曾經把建筑結構要素當作裝飾要素來處理但那些結構要素本身依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結構外露,就像要告訴人們建筑內容是如此的豐富,以至于人們看到此類建筑有時甚至會有點不知所措。
1、建筑創新設計需要體現人文情懷。人文情懷是指社會的發展應有利于人類自身的發展為前提。在建筑創作的過程中,人們對于建筑的形式審美,有著強烈的追求,需要其符合大眾的審美特點并通過建筑設計自身的形式語言對美好的東西,對真善美的憧憬進行創作性的表達并能夠引起人們對的共情,共鳴,共通。當前建筑設計創新意向充分體現出人文精神和面貌已經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容。以人文本的原則為前提的建筑設計創作能夠滿足社會及人們自身發展的諸多追求。因此,建筑設計不僅要求設計師具有基本設計技能,更多是建筑設計師對于人文精神的把握和對生活的感悟,提高建筑設計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設計師的人文情懷顯得尤為重要。
2、建筑創新設計需要充分應用綠色思維。綠色思維及持續發展思維是要用相對較小的成本盡可能地控制能源的消耗。在建筑領域的循環經濟中,綠色建筑怎樣科學實現循環,值得我們深思。建筑師們要把綠色思維滲入到每項建筑設計的活動中,綠色思維的思維模式是以平衡為本、創新為魂,在從事建筑設計活動中具有創新性。由于這一部分是通過軟性呈現出來的,因此建筑師們一直沒有足夠重視它。然而推行以綠色思維為指導的綠色建筑,必不可少的要用到新材料、新技術,這一部分則是硬性的,密切關系著投資的造價,更是探索建筑創新設計時所關注的重點。
3、建筑創新設計需要加強建筑設計與城市及環境的融合。建筑是構成城市環境中的重要元素,受到城市整體氛圍、地域環境以及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影響,在建筑設計創新的過程中,建筑創新的核心應當滿足城市建設的整體氛圍。建筑的創新理念,必須以尊重本地文化背景以及社會前史為基礎,同時與當地的人文環境交融在一起,構成整體的場域。因此,創新性的塑造不應脫離地域文脈獨有的城市及環境。
綜上所述,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使得各種建筑物所承載的信息量逐漸增大,同時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來越復雜,傳統的設計方法已無法適應建筑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強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并且促使建筑設計必須滿足多方面的需求,使設計出來的建筑能真正滿足人們對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
[1]馬婷婷.建筑設計的影響因素與設計原則[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
[2]解艷延.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
[3]林志鵬.論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思維[J].建材與裝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