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莉
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臺
劉琳莉
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一帶一路”是我國現在的最重要的經濟戰略,要想在這一背景下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中國企業該如何發展?本文就此闡述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政策下,想要走出去所具有的優勢與劣勢。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
2013年9月和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和沿線國家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并不是一種機制,而是指依靠現有的區域合作平臺和與他國的雙邊或多邊機制,借古“絲綢之路”之名,傳達中國想要與他國共同合作發展的美好愿景。中國企業應充分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增強自身企業的競爭力,將我國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實現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標。
自2008年次貸危機后,世界經濟陷入了疲軟的泥潭。在此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樣走入困境。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缺乏內部動力,國內的供給結構不能滿足需求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并由于我們處于制造業的低端,環境被污染,資源被利用,但所得利益卻最少。在國際上,我們面臨著一個較為緊張的國際環境,某些不懷好意的國家及其盟國企圖通過島鏈封鎖中國,困死中國。此時,我國推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無異于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為我國經濟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對中國企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外部發掘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通過技術和設備轉型升級,制造業逐步向中高端技能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優勢邁進。另外,通過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與這些國家利益上互相牽制,緩解了我國緊張的外部環境,實現了我國的發展目標。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的經驗積累,中國企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不僅使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合作中占據重要位置,也能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少走一些彎路,節約成本。
首先,中國企業擁有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有利于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中國企業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工業技術不斷更新,尤其是近五年間,我國企業的高精尖技術更是有了極大的跨越,已逐漸從技術的跟隨者變為技術的創新力量。我國企業擁有技術優勢,在合作中占有相對主動地位,具有話語權,更容易達成合作目的,獲得投資回報。
其次,中國企業具備開發大型工業園區的經驗,從最早的深圳特區到近幾年的上海浦東新區等等,我國企業在這一方面有成熟的經驗,有利于與沿線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就像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戰狼2》中所展示的那樣,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開建工業園區,裝備一流的生產線,使用先進的管理經驗,雇傭當地勞動力,這無論是對中國企業還是對合作地政府或者是普通民眾都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達到互利多贏的目標。
在看到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企業還是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吸取。
首先,中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企業特點和發展狀況,制定因“企”而異的發展規劃,采取差異化的戰略,不能“一刀切”的采取同樣的政策。例如,大型企業由于技術成熟,資金充裕,在國外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能夠發揮自身企業的優勢,直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公司,承攬業務。而中小企業則不適宜采取這種經營模式,而是要學會“抱團出海”,與其他企業強強聯合,增強實力,力爭在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同樣,“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也不能看作一個整體,并據此制定整齊劃一的政策,而是要真正去了解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不同情況,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了解當地對中國企業的期望,這樣才能做到“想人之所想”,有的放矢地開展經濟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在當地迅速發展。
其次,企業要關注產品質量和技術,打造企業的良好聲譽,并注重后續服務的水平。現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逐漸增多,中國企業間往往會“內斗”,甚至采取低價中標的惡意競爭手段,不僅為以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埋下隱患,也影響了中國企業的聲譽,得不償失。所以,中國企業不僅要從自身的產品質量下手,嚴把質量關,更新企業技術,還應該相互合作,減少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才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塑造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另外,提供產品后,后續服務顯得更為重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讓海外國家離不開中國企業,讓中國企業“走進去”,打造企業良好的品牌和口碑。
最后,中國企業走出去后,要關注各類風險,包括政治風險、文化風險等等。政治風險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不都適宜投資建廠,有些國家的政局不穩,與鄰國有眾多的沖突地區,所以在企業進入某個國家之前政治風險的分析評估是非常必要的,并應建立長期監控和預警系統,出現政治形勢變化及時采取措施。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是導致文化風險的根源。近年來,不乏“走出去”的企業因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而遭到當地居民抗議的案例,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充分認識文化差異,提前做好“功課”,打有把握的仗。
總之,中國企業要想更好的發展,要抓住“一帶一路”這一難得的機遇,主動參與國際經濟發展中來,打開更為廣闊的全球化市場。
[1]胡伊凡,《探究如何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風險管理》,[J],時代金融旬刊,2016.21
[2]向東靜,《“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面臨的風險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7.01
[3]趙磊,《理解“一帶一路”需避十個誤區》,人民網,20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