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淺談現代藝術視野中的園林景觀設計
楊千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隨著民眾綜合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實現了較為長足的進步,現代藝術與園林景觀設計的更好融合便是這一進步的最直觀展現,基于此,本文就現代藝術思維框架展開分析,并對現代藝術視野下的園林景觀設計手法進行了詳細論述,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現代藝術;園林景觀設計;秩序法則
現代藝術本身便屬于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靈感與形式來源,而由于藝術家相較于園林設計師往往更具備藝術創造力,這就使得長期以來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大地藝術、極簡藝術等現代藝術給予了園林景觀設計無數支持與啟發,而為了保證這種支持與啟發能夠更好作用于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正是本文就現代藝術視野中的園林景觀設計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雖然不同的現代藝術流派在藝術風格、審美情趣、藝術主張等方面往往存在著較大差異,但深入分析各現代藝術流派不難發現,重視主觀表現、力主藝術想象、推崇形式結構、大膽探索和追求新異的藝術形式等屬于多數現代藝術流派的共同特征,現代藝術思維框架的建立便得益于這種共同特征在現代藝術思維框架的影響下,園林景觀設計出現了很多新的思維方式,抽象性思維、傳承歐洲藝術思維、結構化思維、簡潔思維、后現代思維均屬于其中典型的新思維方式,而這些新的思維方式也對園林景觀設計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將把握新的思維方式視作現代藝術與園林景觀設計實現高質量融合的關鍵[1]。
結合上文中提到的現代藝術思維框架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本文從平面形式層面和立體空間形式層面兩個維度對現代藝術視野下的園林景觀設計手法進行了深入分析。
2.1.1 秩序法則。秩序法則屬于較為典型的一種園林景觀設計手法,其本質上屬于抽象寧靜的平面構圖,很多園林設計師往往能夠因此通過簡潔的規整線形組合成平面構圖的內在秩序,蒙德里安的抽象化可以視作是這一設計手法的來源,其繪畫所具備的純粹形式表達特點使得幾何化的邏輯推理被重新定義,放射形花園這一著名園林景觀設計便屬于應用這一設計手法的典型,該設計通過吸收立體派思想實現了放射形的幾何圖案構成,景觀平面抽象秩序法則由此在設計中展現無疑。
2.1.2 動態構成。動態平衡屬于動態構成設計手法的關鍵,這一手法源于藝術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其繪畫中的動態布局所帶來的自由表達為很多園林設計師帶來了啟發,不同于上文中提到的蒙德里安,馬列維奇幾何抽象在自由和感覺流露方面表達了自身秩序的內在性,形式律動感也使得其零散畫面下的構圖平衡,丘奇的唐納花園便屬于動態構成設計手法應用的典型,杉木鋪裝與混凝土地面共同構成的平臺、鋸齒線和曲線相連的庭院輪廓等便使得該園林景觀設計體現出來一種超凡的飄逸,極具動感的平面效果也因此實現。此外,巴塞羅那新植物園、亞里桑納中心庭園同樣屬于應用動態構成設計手法的設計案例[2]。
2.2.1 空間流動。在關于園林景觀設計的研究中,早期學者將園林視作“巨大的能讓人進入其中的雕塑”,空間開放流動的特點也因此被重點提及,空間流動這一園林景觀設計手法最早便來源于此,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巴塞羅那德國館可以稱得上是這一設計的最早應用,丹·凱利的米勒花園、勞倫斯·哈普林的羅斯福總統紀念園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則受到了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影響,米勒花園的設計便應用了景觀語匯結構和圍合的對比實現了自由平面思想的傳達,由此丹·凱利想要表達的與眾不同景觀空間和空間秩序,便使得現代空間的要求得到了較好滿足。
2.2.2 網格運用。網格運用這一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的本質是將設計對象納入網格體系,建筑師范·埃克提出的“網格”。、“秩序”概念屬于這一設計手法的源頭,這里的網格并不單單是指特別整齊的矩陣,三角形等幾何圖形都可以作為設計應用的網格,近年來國內外流行的簡約園林網格空間也可以被視作網格運用設計手法范疇。網格運用設計手法具備單一、均質、各向同性的特點,這便使得應用該手法的設計往往能夠較好體現民眾與權利的平均主義,這與當下時代的主流思想便實現了較好契合。丹·凱利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空軍學院花園屬于網格運用設計手法的最早應用,多種秩序的疊加、隨意的植物屬于其設計特點,直線和網格向周邊發展的傾向也使得園林景觀由無意義的單一性轉化為有意義的復雜性。此外,圖1所示的伯奈特公園、凱姆品斯基酒店花園同樣屬于應用網格運用設計手法的設計典型。
2.2.3 拼貼手法。拼貼手法屬于將所引用對象組合、拼接的一種設計手法,立體主義這一現代藝術學派屬于該手法的源頭,畢加索、波拉克等人也曾大量應用該設計手法,因此長期以來拼貼手法已經發展成了一種“集成”的藝術,藝術家往往通過該手法尋求實物之間的聯系與和諧,美國新奧爾良的意大利廣場便屬于典型的拼貼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這一應用將大雜燴式的各種歷史符號斷章取義般的糅合到一起,歷史在這一園林景觀設計中成為了一個被隨意安置的附屬品,這也是該設計被評價具備偶然藝術性效果的原因。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施瓦茨的“拼合園”同樣屬于典型的拼貼手法設計案例,前者通過職業設計方法實現了復雜、多元、隱喻的表達,后者則主要實現了日本庭園和法國庭園的“基因重組”,雖然二者拼貼手法的具體應用手段不同,但相關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大大提升卻不可否認。
綜上所述,現代藝術能夠較好與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米勒花園、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空軍學院花園等實例則直觀證明了研究的價值。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便能夠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1]馮超,馮聰.新中式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04):105-106.
[2]劉彥濱.淺談現代藝術視野構思下的園林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 ,2012,(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