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濤
公主嶺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加強事業機構編制管理的思考
馬 濤
公主嶺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公共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的主要作用是為廣大人民提供服務,它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事業單位的編制工作會影響到單位的發展,本文主要就當前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結構編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歸納,重點就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改革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存在問題;改革建議
作為機構編制部門應深入研究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加快制定出臺一部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設立配備具體法規,對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在法律層面上加以約束和規范。同時,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每年機構編制部門都要會同紀檢監察部門對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內的執行情況和法人登記、年檢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進行一次機構編制核查和清理整頓工作;通過監督檢查和集中年檢,全面掌握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及人員情況;并進行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深入了解掌握事業單位職責履行情況和業務開展情況,對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等,作為事業單位機構撤、并、留和編制銷、增、減的重要依據。
同時,要切實加強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審批的管理,實行上管一級制度,進一步規范對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總量的審批程序,加大對地方事業單位機構數量、編制總量的控制力度,從而切實加強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規范性管理。
標準不健全是事業編制管理的一個短板。現有編制標準主要是教育、衛生類的,其他絕大多數行業沒有編制標準。編制核定沒有標準,就造成具體核編時往往憑經驗辦事,或者根據其他地區同類機構編制情況,通過取平均數等方式確定編制數。靠這種方式核定編制數,其科學性、合理性無法保證,甚至會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制定完善編制標準是當前事業編制管理的急需,也是推動事業編制科學化管理的迫切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制定編制標準。編制標準一般由國家或省層面統一制訂,但事業單位種類繁多、系統龐大,若所有編制標準都由國家和省制訂,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難以實現。現實的做法是調動多個方面積極性,國家層面,集中力量研究制定涉及面廣和重點急需行業的事業編制標準;省一級層面,除對國家標準進行細化外,重點研究制定在本省內范圍較廣、次重點行業的機構編制標準;設區的市一級層面,目前雖沒有制定編制標準的權限,但應擺脫“等、靠”的依賴思想,結合國家、省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業操作標準和當地實際,制定相關行業的編制管理暫行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本地區事業編制標準體系,使編制核定有標可依。另一方面要注重制定編制結構標準。后勤服務實行社會化后,事業單位的編制一般分為管理人員編制和專業技術人員編制。由于多數行業沒有編制結構標準,造成了許多事業單位有編制就能進人,卻不能按實際工作需要進人,致使事業單位人員結構不合理,影響了編制效益和財政效益充分發揮。2006年,原人事部出臺《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后,從崗位設置上對事業單位人員結構比例進行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機構編制部門制定出臺不同行業的編制結構標準,按照結構標準把好事業單位人員入口關。做好結構管理工作,將進一步提高編制管理的規范化水平,使事業單位更加科學合理的配備人員,進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日常管理中,機構編制部門往往忙于應付各個部門的編制調整事項,難以抽出時間主動對機構編制進行研究,如已批設機構的設置是否合理、單位職能是否發揮到位等。黨的十八大要求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部門受利益驅使不可能主動要求調整,如果編制部門不改變被動管理的局面,中央的要求就不能落實到位。因此,編制部門要實現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一方面,要轉變觀念,主動對機構編制進行適時調整。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是根據其設立時的客觀情況設置的。而客觀情況總是不斷變化的,隨著變化對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做出適時調整,有增有減,動態管理,才切合實際,才實事求是。如醫院編制過去是以床位數為基礎核定的,社會發展到今天,醫院工作量很大程度體現在門診量上,如不考慮這一因素對醫院編制和編制結構進行調整,就會出現偏差;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過去僅考慮了師生比一個維度,而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還應考慮課程數、課時數、學校規模等因素,否則核定的編制數將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要求。另一方面,要跟蹤管理,敢于對部門利益動刀。不管是機構設置,還是職能確定和編制審批,目的都是發揮公益效能。然而機構編制批設后,其機構運行、編制使用和職能發揮情況如何,尚缺乏有效的檢驗手段和評估方式。近幾年,一些地區探索對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考評,取得了一定成效,促進了事業單位公益服務職能的發揮。但從機構編制綜合業務看,績效考評側重對職能發揮情況的考評,在其他方面則相對欠缺。可以將績效考評拓展開來,把機構運行、編制使用甚至經費使用等納入考評范圍,對事業單位進行總體檢驗評估,在此基礎上研究確定事業單位應當加強還是弱化,編制應當增加還是減少。根據考評結果,應當加強的要予以加強,應當弱化的要予以弱化,對超出范圍行使職能的要予以糾正,對職能發揮相同相近的要予以整合,對不能發揮職能作用的要堅決撤銷,不能遷就照顧,避免出現總量失衡、資源浪費等問題。
本文就當前階段我國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分析,從三個方面就如何有效的推進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改革進行了探究討論,僅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有關工作提供參考。
[1]劉安慶.讓“調編帶人”成為管理新常態――有限資源視角下的機構編制管理創新[J].機構與行政.2015(01)
[2]陳慧.淺議中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J].經濟師.2011(07)
[3]浦生林.管住機構編制 盤活用好編制[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