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琴
信陽師范學院旅游學院
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現狀分析
吳國琴
信陽師范學院旅游學院
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密不可分,一個良好的農村金融體系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支持和引導作用。本文從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現狀出發,對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指出目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目前河南省農村金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處在重要轉折期,面臨諸多挑戰也存在新的發展機遇,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
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
隨著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力度不斷加深,河南省農村金融改革也有巨大的飛躍。近年來,我省相繼推出了各項激勵政策,各級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創新便民、惠民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他們通過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業災害損失、政策性住房保險等方式及開拓“公司+基地+農戶”的信貸新模式,一方面為我省“三農”提供有力的風險保障,另一方面促進河南“農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市場化農業發展進程。但我省仍然存在涉農金融產品單一、農業保險缺位等問題。
我省的金融機構業務主要以信貸為主,并且信貸申請過于復雜,無法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雖然現今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趨向多樣化,但是我省的大多數農村金融產品單一,且多以儲蓄、小額借貸、借貸等金融產品為主,城市中的投資理財、網上銀行等方便快捷的中間業務在農村尚未開通,無法提供滿足農民的生產、生活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而且河南省只有少數政策性保險公司推出了農業保險,其他商業性保險公司長期以來不愿涉及這個領域,農業保險的業務范圍和保險品種都很有限,不能實現全省農業發展的全覆蓋。農業保險的滯后現狀,已經嚴重地制約了河南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
河南省政府金融辦聯合河南省委農辦、農業廳、人行鄭州中支等金融監管部門召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會,貫徹落實《河南省推進中原經濟區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2015年—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穩步推進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農村金融改革。《方案》指出要通過金融體制機制創新,來不斷推動農村金融發展,努力將試驗區建設成具有現代金融氣息的核心示范區。
河南省涉農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1)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的分支機構;(2)農村信用社;(3)郵政儲蓄銀行;(4)農業發展銀行;(5)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四大商業銀行受信貸管理權限限制,貸款投放量小,面向農民的貸款更少,其主要經營地域范圍在城市,參與農村金融創新的積極性低,實際上不要求其作為農村金融創新的主體;郵政儲蓄銀行作為新改制銀行企業,貸款品種少,僅有小額質押貸款,面臨進一步發展貸款業務的難題,現階段創新可能性低;農業發展銀行業務主要集中于糧棉油收購政策性貸款,有限的商業貸款基本投向農業產業化龍頭大企業,企業貸款追求數量,創新動能不足;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由于處于初創階段,貸款規模小,基本銀行業務還需學習和發展,面臨擴展業務的重任,創新能力有限。實際上,當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主體落在農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機構上,農村信用社雖然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占據絕對份額,但競爭性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其經營壓力不明顯,主動利用創新開拓業務、搶占市場動力不足。
在農村金融和服務方式創新上河南省進行了一系列有益嘗試,總體來看,政銀聯手,形成合力,農村金融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創新類貸款余額達到百億元,諸多農戶和企業從中受益。但仔細研究各大創新品種發現,創新的層次不高,吸納性創新多,原創性創新少,創新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注重形式上的改變,真正具有實質性的創新品種較為缺乏。一是創新囿于形式,不注重實質內容。如河南省曾推出“回鄉創業貸款”和“勞務輸出貸款”這兩種支持勞務經濟的貸款創新形式,但是就這些貸款的具體內容來看,只是簡單地根據具體的貸款對象——勞務人員進行冠名,同傳統小額擔保貸款沒有實質性區別,在如何切實突破瓶頸制約,擴大對回歸企勞務人員的金融支持方面并不具有實質性內容。二是在已創新金融產品中,實質性創新特征不明顯。如目前所開展的擔保公司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產品,在各市乃至全國都早已存在,有“舊藥換新湯”之嫌。
河南省大部分金融創新試點區(縣),在金融產品創新上都進行過一系列有益的嘗試,固始縣作為河南省創新試點縣,試點開展了土地經營權質押貸款、企業經營權質押貸款、動產抵押貸款等多種金融創新產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些金融創新產品僅處在試點階段,尚未進行大規模推廣運用,在信陽市的各縣區中,基本只有1—2個創新品種,部分縣區甚至只進行了沒有實質性意義的形式創新和擔保體系類創新,可見在試點區取得的創新成果并未及時得到推廣和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一)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省農村設有“五大行”、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的分支行及一些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但其中存在諸多問題。我省在鄉鎮設立經營網點的只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金融機構較少;農業發展銀行僅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購銷等貸款,不能向一般的涉農企業和農戶提供貸款,貸款產品太過單一;農村信用社不能提供數額較大的資金學期,并且在經營管理和體制的方面存在著缺陷;郵政儲蓄機構只能進行簡單的存錢功能,導致農村資金外流,不能為農民所用。
(二)農業保險體系不完善
我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業所占比重較大。對于農業生產者來說,行業收入不穩定,很大部分取決于自然條件,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農業保險必不可少。但目前我省農業保險體系還不夠健全,服務覆蓋面也達不到需求。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多種,一是我省的保險公司在人力、物力上都存在著不足,在承包手續和理賠服務方面不夠完善;二是農業企業和農戶參保意識不強,導致農業保險難以形成規模,使得保險公司對農業保險望而卻步,不易實施。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足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影響了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的推廣。一方面,涉農企業、個人信用意識、信用需求、信用觀念相對淡薄,債務人逃廢金融債務時有發生,影響金融機構對農貸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社會征信協調機制建設滯后,農村信用信息開放度低,缺乏企業和個人銀行信貸以外信用信息的正常獲取和檢索渠道,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企業和個人的效益分析,貸款風險預測無法正常進行。
(四)農村金融創新服務人才缺乏
就河南省農村金融機構而言,雖然普遍意識到農村金融的重要性,但是在機構經營觀念上尚未得到扭轉,機構在信貸創新產品的研發、管理、營銷上,缺乏新思維、新理念,在具體的信貸服務上觀念陳舊,辦事門檻過高、效率低下的情況也時有出現。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對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金融專業知識、法律知識之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三農”活動規律,熟悉農村政策,而這方面恰恰是當前河南省農村金融工作人員所普遍缺乏的,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專業人才的缺乏導致農村金融產品的研發能力遠遠落后于城市金融信貸創新的水平。
(五)制度政策不力
農村金融受制于農業生產的限制,普遍存在資金回收周期長、風險大、利潤低、數額較小、比較分散的特點,造成了農村金融運營成本較高。因此要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就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目前在政策上對農村信貸相應的風險補償投入不足,風險基本上全部由金融機構自己承擔,沒有相應配套的政策來緩解金融機構的趨利性與農村金融風險、低回報之間的現實矛盾,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步伐。
河南省近年來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農村金融服務有所加強,初步構建起了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村存、貸款持續增加,農村金融在支持“三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支農服務在逐步改善。金融產品種類、金融服務方式,還是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等方面都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不能滿足農村對金融服務日益旺盛的需求。因此深入剖析現階段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特點和局限,直面農村金融改革進程中的現實問題,對于我們構建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王剛.湖南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模式構建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19):1-2+23.
[2]王娟,龍云.商業銀行動產質押風險監管新模式的研究[J].海南金融,2012,(06):56-58.
[3]閆力.遼寧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實踐及啟示[J].中國金融,2009,(03):40-41.
[4]曹明貴,江曉晗.河南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實踐及思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55-59.
上接(第1 8頁)時,將與客戶短暫的交流時間延續到客戶的空余時間,是自己擁有足夠的時間與客戶進行溝通。
保險服務的優劣逐步成為銀保業務承保數量,也是銀行、消費者選擇保險公司的重要標準之一。
(一)加強公司品牌宣傳,樹立良好公眾形象
以優質的服務打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強客戶信息感,提高客戶忠誠度。比如以微信投票的方式向銀行、客戶發起“尋找最美代理人”,一方面激發保險代理人的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向社會公眾傳遞正能量。
(二)簡化理賠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理賠難的問題一直伴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為了又好又快完成保險理賠,應盡可能地刪減一些不必要或者投保人本身就能自己完成的環節,同時運用先進的技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三)推進服務創新,提升服務品質
對保險公司而言,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同等重要,產品創新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全的產品選擇,服務創新則可以開拓新客戶,維護老客戶,為保險產品的銷售打下堅實的客戶基礎,比如手機APP服務等。
產品創新是保險產品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銀保市場上短期產品、長期保障型產品占比將逐步上升,形成短期理財+長期保障的產品格局。
在當今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環境中,大到一個集團,小到一個人都必須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堅持不斷的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地謀求發展。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很快,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必須始終堅持不斷學習,不斷的改革創新。保險業務員所從事的工作從表面來看,難度并不高。而事實上,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保險業務員,就必須既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又具備廣博的知識,既要有扎實的業務素質又必須具備很強的營銷能力,在具備高超的公關能力的同時還要有非常驚人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保險員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向領導學習,向優秀的同行學習,向書本學習。
學習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發展,發展最終離不開創新。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改革、不創新就會停滯不前,只有堅持改革創新,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斷上升,業績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我們的公司才能永遠擁有不竭的動力,在保險行業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2012-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銀保合作業務模式及營銷策略研究報告
[2]洪潔.論我國銀保合作現狀.問題和發展途徑[J].上海金融,2004.(9).
[3]李曼.淺析我國銀行保險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濟南金融.2005(3).
[4]陳麗.論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J],保險研究.2003(7).
河南教育廳社科應用研究重大項目(2017-YYZD-17);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2016BJJ048);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162400410480)。
吳國琴(1974—),女,河南商城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村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