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石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
淺析如何高效的開展地質測量工作
閆 石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地質測量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進行,需要不斷提高地質測量精度。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影響地質測量精度的因素,同時提出提高地質測量精度的具體措施,為企業組織開展地質測量工作提供參考。
地質測量;測量精度;測量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確保作業安全進行,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地質進行實地測量。在實地測量中,根據測量精度不同,可以將測量技術分為三種,一種是GPS 技術,這種測量方式的優點是測量時間短,測量效率、測量精度高,廣泛應用于礦山測量中,并且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第二種是GIS 技術,這種測量技術在測量工作中應用較為廣泛,能夠在計算機軟件中直接錄入測量數據,實現數據運算的高效性、精準性,在現階段,這種測量方法的信息化特征較為明顯,同時也是信息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第三種是陀螺定向技術,這種測量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井下測量精度,滿足井下測量的需要,同時可以有效避免井下不利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基于此,在組織開展地質測量工作時,需要根據實際測量情況,選擇合適的測量方式。
GPS 地質測量法、GIS 地質測量法以及陀螺定向地質測量法,是我國地質測量當前常用的三種測量法,這三種測量法精度不同,各有優缺點。其中GPS地質測量法在礦山控制網中應用較多,借助GPS 地質測量法可有效縮短測量礦山控制網時間,提高實際測量效率,縮短測量時間,這種測量法在某些地方已應用多年,實踐經驗已較豐富,并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GIS 地質測量法在實際測量工作中兼容優勢比較明顯,其測量所得數據可傳入計算機軟件,及時、高效的進行數據運算,這種地質測量法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化特征,是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體現;陀螺定向地質測量法在煤礦井下測量精度方面優勢較明顯,在井下很多測量工作中都可用,并且其實際抗干擾能力較強,可滿足井下很多測量需求。
與其他工作相比,地質測量工作主要包括測量、記錄、運算、制圖、標定等環節,并且各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同時前一環節的測量精度直接決定著后續環節數據分析的精確度。通常情況下,影響地質測量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2.1 設備
在影響地質測量精度的各種因素中,設備的選擇與校對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組織開展地質測量工作時,必須借助各種測量設備。選擇科學合理的測量設備,同時需要作業人員對測量設備進行檢驗與校對,如果測量設備校對出現問題,那么難以保證測量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
2.2 測點
在組織開展井下地質測量工作時,井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測點( 水準點、三角點等) 的選擇。因此,在篩選測點時,需要檢驗測點的詳實信息,在測量過程中,最大限度避免測點影響測量的精確度。
2.3 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
專業的測量人員是開展地質測量工作的基礎,因此,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受測量技術人員個人專業素養高低的影響和制約。如果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不夠,那么將會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3.1 做好測量前期準備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地質測量工作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可以提高地質測量的精準度,完善、科學、合理的事先準備,可有效保障后期地質測量工作的精準度。具體可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1)測量前應細心、精準、全面校對測量儀器,這樣可確保測量儀器具有很高精準度,有效規避各類儀器出現嚴重誤差。(2)應以本礦井實際地質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的評估測量方案,看其實際實施性是否達標,同時應找出方案中最大不利風險,對其進行改良或重點預防。(3)審核測量數據的體系應科學、完善,這樣可全面審核實測中獲得的各項數據,以防熟悉數據遺漏現象引發測量誤差。
3.2 對原始數據進行核對
在進行實地測量作業時,相關技術人員應嚴格按照測量技術標準作業,并應重視核算原始數據,以便為后續測量打下良好基礎。測量作業人員在完成每項測量作業后,應及時記錄,并應不定時的對比分析之前存在的原始數據,一旦發現二者存在異常,應及時、深入分析,把差異原因找出來,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這樣可避免后續運算處理數據時,產生更大錯誤。對于這項工作而言,在實際作業中由于原始數據通常較多,存在極為繁瑣的核對過程,若核對不細心,極易遺漏原始數據,為更好開展這項工作,可采用初審與復審二者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數據核對的準確性,讓所得的各項數據都更精準。
3.3 強化監測點
在實際測量中,由于一項完整測量涉及的環節較多,各環節的精確性都會影響到整體測量結果。因此,應強化檢測測量設計階段以及測量階段的每一個環節,這樣可大幅提升實際測量數據的有效性、準確性。如相關測量人員在標定井下監測點時,必須充分分析周邊地質環境,應先把適宜測量的地質選好,然后再詳細布設監測點,這樣可避免出現監測點布置不當,引入測量誤差,同時可讓監測點功效得到充分發揮,把實際測量中的不當因素充分剔除。
3.4 準確繪圖
繪圖作為指導后續測量的航標,提高其精準性,可避免后續測量出現位置錯誤,降低測量難度,繪圖可直觀指導測量作業人員。塔山礦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對繪圖環節較重視,并具體提出了下列要求:(1)在進行繪圖作業時,應事先充分了解實際地質情況,所繪的圖必須能詳盡、真實地反應礦井原貌。(2)在繪圖時必須詳實、重點標注礦井待測量點,以及周邊重要地標。這樣可更好的輔助后續開展測量,顯著提高實際測量精確度。以河南能源新安為例,在開展地質測量工作時,十分注重繪圖環節,并提出兩方面要求:一方面必須嚴格按照礦井實際地質狀況繪圖作業,確保繪圖的實踐性;另一方面在繪圖過程中,嚴格標注測量的工作地點,避免受鄰近礦井測量作業的影響,進而最大限度提升測量的精確度。
3.5 建立健全測量制度
有很多外界因素都會影響地質測量精度,為使整個測量作業有序、順利進行,必須有詳盡、完善的測量制度,來指導所有測量作業,這樣測量工作便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首先,定期檢驗測量成果,利用測量重疊法,對比分析重疊數據,對測量作業中出現的異常現象進行判斷;其次,明確規定測量作業的位置、角度等,幫助測量人員及時發現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調整;第三,對測量周期進行規定,通常情況下,每間隔100m 需要對導線進行重新測算,當與繪圖相一致時,在進行施工作業。
3.6 重視培訓、管理測量人員
測量人員是開展地質測量工作的基礎,測量人員個人素質的高度會直接影響到后續測量。因此,為提高測量精度,各企業必須重視測量人員的日常培訓、管理。具體可通過外派測量技術人員到其他礦學習,或定期組織相關測量專家來授課指導等,提高測量人員個人技能,同時應重視測量人員考核測試,以促進他們主動提高自我素質,嚴格按相關測量規范作業,最大限度地防止由于人的因素引發測量失準。
3.7 建立完善的地質測量管理體系
在地質條件測量工作中,完善的測量管理體系應包含礦井地質測量體系和地質測量連接體系以及水文地質測量體系等,因此,為了更好地地質測量體系進行完善,則需對上述構成體系進行深入及系統化的研究,因為上述三項測量體系具有相輔相成的特點,如缺少其中一項,則難以保障地質條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所以,研究人員在進行地質測量管理體系完善工作中,應對各項測量制度進行整合,建立標準化的測量管理體系,用以實現對開采工作的安全管理。
3.8 實現地質條件測量的信息化管理
現階段,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促使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逐漸地走向各行業發展建設工作中,同樣,地質條件測量工作也需要信息化技術的參與,只有保障測量工作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推動行業的長遠性發展。除此之外,政府有關部門,還應促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加大對信息化技術資金投入以及技術上的支持。對于地質條件測量人員而言,應順應時代的進步,結合世界前沿理論,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保障測量工作的實際效果。
3.9 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
充分利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礦井地質測量中,通過應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可以提高測量的精度。當前,在組織開展測量工作時,CAD等繪圖軟件為施工方設計、設定等提供便利,一方面提升了測量的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人為操作的誤差,大大提升的測量的精確度。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煤炭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確保生產順利進行,需要做好地質測量工作,這是因為測量工作作為井下煤炭生產工作安全、高效、順利開展的基礎,對企業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企業需要深入研究測量工作,建立健全測量操作流程,引進先進的測量設備,不斷提升測量精準度,確保生產工作順利進行。為大幅提升地質測量精度,各企業一方面應加強地質測量工作的研究,找出影響地質測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完善,不斷規范操作規范,另一方面應重視先進測量技術裝備的引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的地質測量,才能更好的保障生產的安全、高效。
[1]施璇. 淺析如何高效的開展地質測量工作[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9:20.
[2]李海亮. 淺談如何高效的開展地質測量工作[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6:241.
[3]王海軍. 高效的開展地質測量工作的有效方法[J]. 科技傳播,2012,07:58+62.
[4]趙智明. 淺析如何做好地質測量工作[J]. 價值工程,2012,12:308.
[5]安道智.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地質測量工作[J]. 太原科技,2009,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