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瓊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新常態下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康佳瓊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本論文從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歷程、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現狀著手研究,筆者擬從這些研究中,探索出新常態下重慶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策略。
基礎教育;現狀;策略
“科教興國”,優先發展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它對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對提高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又一次把基礎教育的重要地位彰顯出來。
反觀近三十年中國的基礎教育,我國在2000年完成了九年義務普及教育,實現了掃除年輕人文盲的目標,九年義務教育得惠率達到80%多。2002年,為了更加健康快速的推動基礎教育的發展,在全國范圍類,召開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了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根本性改革。為了確保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黨的十七大再次把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提到議事日程。
最近十年來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一方面繼承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另一方面又彰顯了特色中國下的成長軌跡。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的發布,基礎教育改革將會迎來又一個嶄新的春天。
經歷了幾十年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由于舊有的經濟體制的影響,基礎教育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如何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繼續積極穩妥的前行,這是值得搞基礎教育研究者們深思的話題。
多年來的計劃經濟與二元社會結構,導致了城市集中發展的狀態。城市有了更多的國家優惠政策,占有了更多的財力,也擁有了更多個人發展的機遇,所以很多優秀的人才蜂擁至城市。這就嚴重影響了城鄉發展的均衡,尤其是基礎教育,出現了教育經費的投入不均,師資隊伍分配的不均,最終導致城鄉學生發展的不均。例如一些城市義務教育的校園建筑美觀豪華,教學設施完備,而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校舍破爛不堪,教學設備簡陋,而且由于分散的山區農戶導致校舍的選取無法相對的集中,一些孩子上學來回甚至得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師資隊伍建設上也存在巨大失衡,由于農村教學條件的艱辛,待遇也相當低,物質條件也匱乏,大部分教師都不愿意留守農村,所以師資流失嚴重。
我國各地地理位置、歷史地位、政策支持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呈現東強西弱,南領先北趕超的局勢。經濟發展的差異化導致教育經費投入的比重不一樣,這就勢必造成基礎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中東地區經濟發展態勢好,便有了較多的資金投入教育,基礎教育便煥發蓬勃生機。但西部地廣物薄,經濟處于欠發達狀態,無過多的經費支援基礎教育發展,而且有些山區連最基本的教育投入都很難保障。這就必然導致基礎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
上世紀,為了實現所謂的分層教學,很多中小學尤其是中學設置了實驗班級,一些地區搞實驗學校,實現優質資源的最大化集中。當這一事態逐漸惡化時,教育部明令禁止違規優質資源大聚合。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重點學校不但繼續存在,而且勢頭更旺,這些學校獨享優質教育資源, 又被各種光環籠罩,。一方面全社會對“擇校費還是歧視費”的質疑之聲如潮, 但在既得利益者的推動下,廣大家長和學生更加趨之若騖, 另一方面國家禁止收取擇校費,但學校卻換著名目繼續水漲船高的收取,這就導致如今的基礎教育發展的怪圈:一部分學校擠破頭,一些學校校生源嚴重缺失。
重慶基礎教育也沒有逃脫發展失衡的籠牢,但怎樣打破這一尷尬的境地,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也提出了到2020年基礎教育質量大大提高,打破區域差異,實現均衡發展。
重慶市教委主任趙為糧在 2017 年重慶市基礎教育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推動基礎教育發展邁上新臺階,會議強調要著力解決基礎教育七個問題;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力推動全市基礎教育跨越發展。把重慶市基礎教育發展推向新的高度。提出了“補短板、促均衡”的發展方針,加大對鄉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加強對村小教育的扶持,加快對區縣中小學發展的規劃,為了更好的加快基礎教育的發展,盡量實施初、高中分離辦學,同時處理好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高中的均衡協調關系。
要促進重慶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政府、學校、社會這三股力量缺一不可。政府應加大基礎教育改革力度,起著強有力的引領作用,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打破城鄉差異化發展,對農村的基礎教育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吸引優秀人才支教,讓教育資源也注進農村。學校應該強化自己的辦學理念,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構建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把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學生生源。社會這股力量也不可小覷,可以積極聯系一些有愛心的企業,贊助學校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借助社會力量,讓落后地區有機會共享網絡資源,讓農村的教師借助先進的網絡信息資源,學習外界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學校領導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的管理方式以及辦學理念。
為了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還可以借助主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公平政策的前提下,通過抱團發展的形態,建立一個具有優質品牌、科學管理的教育集團,通過一個強有力的力量牽頭,將一些相對薄弱的學校納入辦學聯盟,引入這些優質中學的辦學理念以及其管理經驗,這個能較快、較多地使這些學校改變面貌。實現城鄉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最終的共同強大。
參靠文獻:
[1]陳永明,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思索和探討[J],基礎教育探討,2013(4).
[2]王國華,重慶市基礎教育城鄉資源均衡發展對策探究[]J,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論文集,2013(10).
本論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重慶市構建服務區域發展的’多元’知識結構的中小學職業教育體系模式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5-J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