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瑜
廣州市房地產測繪院(廣州市測繪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關于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領域的應用分析
許穎瑜
廣州市房地產測繪院(廣州市測繪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測繪領域涵蓋諸多的內容,屬于一項綜合的調查工作,而土地面會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促使遙感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亦或是形狀等方面進行測繪。在測繪領域中顯著的效果,對推動社會效益起到了重要得作用。然而,測繪工作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測繪工作怎樣恰當的配合遙感技術,從而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本文就對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領域的應用相關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遙感技術;地籍測繪領域;應用
遙感技術指的是通過傳感裝置,并不與被檢測對象發生直接接觸,而獲得被檢測對象的基本情況,并分析這些數據,進行加工和表達的一門新型的科學技術。它基于飛機、衛星等飛行裝置來收集地面或者被研究對象的電磁信息,借此判斷地及相關資料的技術手段。遙感技術獲取信息具有動態性強、內容豐富、便于傳輸、獲取效率高等特點,十分適合于對地籍監測工作的應用。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和核查。因為遙感技術不需要進行實地的勘測與拍攝,只需要借助飛行器進行遠程監測即可獲得大量的可行性數據,從而節約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提高了地籍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
現代科技認為一切物體都會反射出不同的電磁波,即物體的反射特性,而遙感技術便是基于物體的這一特性,遙感技術最早應用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是航空航天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綜合而發展得來的一門重要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漸廣泛,利用遙感技術對土地相關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和分析,記錄大量的可行性及科學性數據,并借此判斷地籍狀況更加理所當然。遙感技術本身的先進性結合計算機系統的信息化,將在未來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并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會使世界的技術水平向前邁出一大步,更會是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則更是實現了動態監測,便于土地測繪技術的開展,實現對土地的高效利用。動態監測能夠及時的檢測到土地的變更、調查等動態信息,有效及時的掌握土地的情況,,掌握土地調查的相關資料,實現對土地的合理利用。重要的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將難以識別的圖像、數字等資料對象進行處理,從而轉變為便于識別的文字、圖表等形式,更便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儲存等,也更便于對地籍監測相關資料的傳播和使用。通過對土地利用往期和其他地區情況的對比,得出最好的信息。通過對土地利用情況變化的隨時監測,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土地利用情況核查,得出土地利用情況變化的趨勢,為往后的變化情況提出預測,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可靠地數據資料,以便對土地利用做好整體科學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
2.2.1 數據選取
顯而易見的是,測繪領域中所包含的信息具有實時性的特點,通過使用遙感技術能夠對相關數據的信息進行提取,并通過有關國家的衛星數據就可以實現。通常情況下,對數據實時動態監測可以在精度高的地方完成,并且在對相關測繪信息進行提取的同時,相關人員還需要將圖紙信息和所得到的檢測結果進行認真的比較,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資料中的有關指標進行確定。隨著GPS導航定位系統的大力推廣下,測繪領域工作中能夠為衛星影像等提供方便。
2.2.2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是地籍管理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經過衛星遙感監測到的數據,需要利用計算機進行處理,這些資料包括不能被識別的圖像和數據等,經過遙感系統中的圖像信息處理設備對數據的轉換與修正,使地籍測繪數據達到精度要求。
2.2.3 變更信息提取
變化信息的提取是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應用。它是指根據遙感設備監測并處理的數據,在固定時段,當土地資料(如面積、權屬及利用狀況等)發生變化時,通過計算時間段內的時間差和得出土地資料的變化信息量,最終得出土地信息變化的規律,為往后的土地利用與開發提供預見性參考,并為后續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整體土地規劃決策提供意見。
2.2.4 監測精度評定
在遙感技術平臺上對地土地信息進行監測精度的評定,主要是對數據進行統計學的研究,根據已經完成測量的信息數據,需要與往期數據的精確度進行比較,實現對遙感技術下地籍測繪精度的衡量。相比過去的測繪方式,利用遙感技術測定土地信息,從傳統的航空攝影方式上延伸出了紅外攝影、紅外掃描、微波探測等一系列非成像攝影,遙感技術下采用的多譜段掃描儀,能獲取大于單波段成像所獲取的光譜像片。
以往,對建設用地的勘測界定通常需要一些技術經驗豐富的測量人員進行,他們采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對建設用地周圍的設計點位進行測定計算。但這種傳統人工的測量方法不僅對技術要求較高,往往還會受到復雜地形環境的影響,若是遇到障礙物,通視性就得不到保證,測量精度很受限制,測量結果難以保證準確。對建設用地的勘測定界定一般按照以下流程進行:審查建設用地的圖件-現場勘查-設計圖紙-建設用地的實地放樣-進行土地面積的測量-核算數據-繪制建設用地的地界圖與管理圖-資料整理與歸檔,最后在反復核實下確定放樣數據。然而,利用遙感技術中的GPS-RTK技術,能有效避免復雜地理環境的阻礙,突破了避免解析法和關系距離法放樣方法的復雜性,尤其簡化了中公路、鐵路等建設用地的勘測界定的工作程序,節省了工程成本。
2.4.1 空間分辨率與制圖比例尺的選擇
由于遙感制圖實際上是通過遙感圖像對制圖信息進行有效的提取,因此,在圖像分辨率的選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下面兩個方面內容:①準確把握測量目標的最小尺寸;②有效的設定地圖上成圖比例尺。對不同規模的空間制圖對象進行有效的識別,使其能夠充分的符合遙感圖像空間分辨率的相關要求。由于遙感圖像分辨力與地圖比例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進行遙感制圖過程中,不同遙感器所獲得圖像信息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成圖比例尺的選擇范圍也是有所差別的。
2.4.2 時相與時間分辨率的選擇
由于遙感圖像時間分辨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通過遙感制圖反映制圖動態變化過程中,不僅要對制圖對象的變化周期進行準確把握,而且還要與之相符的遙感信號源。
遙感圖像能夠對地面的某一瞬間實況信息進行準確的記錄。由于地理現象呈現出變化以及發展的狀態,因此,在一段時間內的多時遙感圖像中,一定存在著能夠有效的揭示地理本質的“最佳時相”圖像。這里所說的“最佳時相”主要涵蓋兩個方面內容:①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理目標對象不僅能被合理的“檢出”,而且還能被有效的“識別”,同時在相關信息有著足夠大強度的基礎上,掌握地理現象中具有特性的本質信息資源;②探測目標地理信息與環境信息呈現出最明顯以及最大的差異性。然而,在實際的地理測繪過程中,由于光譜特性以及地理實際情況的影響,研究對象的“最佳時相”也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通過遙感技術進行時相選擇過程,必須要以地理環境的實際情況為主要的出發點,并且與空間地物差異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才能得到“最佳時相”數據信息。
地籍測繪對于國土資源管理異常重要,但我們也深刻意識到它的瑣碎性與復雜性,將遙感技術應用于地籍測繪領域,不僅降低了土地信息獲取、數據處理及建設建設用地勘測界定工作的繁瑣程度,還保證了數據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地籍測繪的整體效率,為新時期的地籍管理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方法。
[1]宋小波.地籍測繪的精度要求及測量模式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15):293.
[2]戰顯慧.分析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方面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5,(03):11.
[3]晁琳.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方面的應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