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蕾
身份證號:330702198303206027
淺談市政園林工程中海綿城市理論技術應用
包 蕾
身份證號:330702198303206027
海綿城市國際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水彈性”,作為一種生態途徑,其構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態基礎設施,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資源化,與城市中的公園系統、濕地系統,形成統一的水生態基礎設施自然保護系統”,通過城市建設的市政排水與園林綠地有機結合,以綜合解決水的問題。
園林綠化;市政排水;海綿城市
當今中國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水危機: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洪水,城市內澇,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棲息地喪失等,問題非常嚴重。2012年4月,在“海綿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了海綿城市。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滲”即利用路面、屋面、地面、綠地,從源頭收集雨水。“滯”即利用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等延緩峰現時間。“蓄”即利用濕地、蓄水池、調節池等調節時空分布。“凈”即利用濕地、生態濾池等設施減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用”即灌溉、綠化、生活服務用水,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排”即利用市政雨水管網、河渠水系排除雨水。
1選用可滲透地面
可滲透地面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的材料所鋪設的地面,雨水可透過此類地面往下層滲透,解決地面積水問題。在人流量大的廣場、公園一級道路等地面,可采用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青磚鋪地、透水洗米石等材料;在二、三級公園道路可采用面包磚、碎石、嵌草汀步路等材料;在公園、游園、廣場建設生態停車場。同時,通過設置一定的路面坡度,坡向道路兩側,如植物護坡等。這樣,在雨水較小時,可直接通過可透性地面將雨水滲往下層;在雨水較大的豐水季節,也可以通過路面向兩側的坡度向路旁的水渠排水,不至于使地面積水。
2園道、平臺的設計
園道、平臺的斷面設計要結合地形選線,要充分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做到節省排水溝投入、有利分散排水、有利自然滲透、減少雨天安全隱患等作用。園道的規劃選線以及園道斷面的位置、高度、結構等方面:園道結構:透水結構最理想。園道斷面位置:有利于向兩側排水。坡地:平緩處布線,最小土方量。不在最低處,易成排水溝。可在次低點,一側自然排。平地:略高于地面,兩邊自然排。
3有限設計下沉式地形
下沉式地形可匯集周圍硬化地表產生的降雨徑流,再利用其上的植被、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截流和凈化小流量雨水徑流。利用原有地形高低變化,順地勢走向,可有效收集下沉雨水,減少地表徑流。在高程較低處因地制宜的采用下沉式設計,并可結合水景、亭臺等設計形式,營造良好的下沉式設計的景觀效果與實用性。“下沉式綠地”作為綠地建設的一種特定形式,更適用于干旱地區和解決節水問題,而對于特大暴雨的滯洪作用相當有限,特別在潮濕多雨和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區應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而不能使其成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念。
4減少人工硬質水景
部分水體景觀都是人造的硬質水景,忽視了天然水體的作用,這與 “海綿城市”的理念相違背。眾多人工水景需要定期補水、換水,在日常運行管理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水、電資源,嚴重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如能合理利用天然水體,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利用天然水體的自我循環凈化能力,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不僅可節約運行管理費用,還可有效的補充地下水,實現自然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體現綜合價值。
5選用適宜的植物
苗木應符合園林綠化種植及養護管理技術要求,更應符合海綿城市建設的所需的生長勢強、耐淹的樹種。通過合理設置綠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換土或改良增強土壤滲透性能、選擇適宜生長的鄉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因處在集水點受到長時間浸泡而影響正常生長,影響景觀效果。
6屋頂海綿效益
屋頂的海綿效益主要有:在設計建筑屋頂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建筑物的形狀和實際需求選擇蓄水容器或蓄水結構的方式,完成屋頂蓄水層的設置。研究表明,屋頂實際蓄水毫米通常是以厘米為單位蓄水層高度的4-7倍。在實際蓄水過程中,在雨量較大的情況下,其蓄水層會產生溢出現象。在整合屋頂排水系統之后,可以將溢出的雨水整合到地下蓄水系統中,進而實現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7排水設計
道路排水設計是將道路排水收集以及輸送、凈化、利用、排放等環節的內容有機地統一起來,并協調運作,充分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讓市政排水取得好的投資效果和合理的城市排水規模。在進行道路排水系統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道路路面、人行道和綠化帶等的排水設計,結合排水設施,增大排水管徑、增加道路積水點的強排能力、積水點設置泵站、在進水口處設置攔污槽、設置生態排水溝、使用有效的新型雨水口及雨水篦子。排水設計應該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指導下優化設計,以尋求最科學、合理、經濟的方案,通過排水系統盡快將路面的積水排除出去,確保路面保持暢通,延長城市道路的使用壽命。
8貫徹“藍綠結合”的規劃設計理念
首先要轉變規劃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綠化系統+河道水系”空間,通過增加生物滯留設施,增加道路與路邊綠地、公園及水系的連接等措施,構建排水系統與江、河的聯動關系。
海綿城市建設成為大多數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為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需要選擇正確的海綿城市建設方法。在市政園林綠化建設工作中,促進城市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可以通過對市政雨水收集與凈化處理、園林綠地分層建設、進行生態鋪裝建設、進行屋頂綠化建設等方法達到園林合理綠化目的。在進行園林綠化中,除了需要關注綠化的效用,還需要對城市園林綠化的美觀性進行鑒定。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步伐,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
[1]馬華青.海綿城市建設途徑研究—以園林綠化建設為例[J].林業科技通訊,2015,9(12):62-63
[2]周宗寶.海綿城市對園林綠化工作的啟示[J].世界環境,2015,6(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