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藝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寨的城鎮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正逐漸失去原有的文化氣息,為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不被人們遺忘,本文通過對少數民族運動會在村寨舉行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并提供相關建議,希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能夠被人們繼承并發揚光大。
關鍵詞 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 村寨 機遇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寨逐漸城市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存土壤正在流失,使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為了少數民族體育能夠得以生存與發展,它能夠宣傳當地的傳統文化;增進人們的收入;并能為各民族和諧相處提供一份力量。
一、何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該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行政部門聯合主辦、地方承辦,每4年舉行一屆。該項賽事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余性等特色,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1]。
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村寨舉行的機遇
(一)扎實的群眾基礎
在我國,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少數民族運動會無疑是一場十分隆重的盛會。以貴州黎平侗寨的傳統武術為例,黎平縣下屬的雙江鎮中,有一個名為覓洞村的村寨,10歲以上的男丁,每個人都有一套武大防身的本領,全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習練武術。從明朝末期開始,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歷八月初一,他們都會舉行一項文化表演活動,武術能夠強身健體,它得以發展傳承的原因也是因為擁有扎實的群眾基礎。
(二)項目的民族性
民族體育運動,它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步規范化,它不僅只是能夠幫助人們強身健體,它更是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風俗,與各民族的生活緊密相連。在村寨舉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更能賦予它運動會本身的民族特色,因為民族傳統富有民族性,區域性。它所體現的是當代體育所不具有的,這樣一來,觀眾不僅能夠欣賞比賽,還能一飽眼福,欣賞這個民族衣服的獨特,它所具備的民族性。
(三)政策支持
例如貴州省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它的總體要求中指出,要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導向,依托其獨特的氣候和地形地貌資豐富,讓民族體育基地的起到一個示范一個引領的作用。豐富民族體育,多方面的發展體育競賽的表演、形式,并且完善休閑體育這一系列活動,大力推廣武術,龍舟、秋千、板鞋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可見,在村寨舉行少數民族運動會擁有很大的機遇。
(四)生活方式的支持
在如今的社會,人們的消費能力在提高,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人們開始尋找心靈的歸處,在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總是多姿多彩,它擁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民風和獨特的地理環境。這樣一來人們到少數民族地區呼吸新鮮空氣,體驗民族風俗,放空自己便成為人們在閑暇時光的一個重要選擇。
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村寨舉行的挑戰
(一)交通的阻礙
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散很廣,有的在高山有的在谷地。交通十分不便,對于觀眾來說,會造成許多人想去觀賞卻又難以到達的窘境,以至于許多觀眾都只是本地人,當地的傳統民族文化難以被外面的人所熟知。對于運動員來說,一路的舟車勞累,顛沛流離,到達比賽場地時,已經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對接下來的激烈的比賽是非常不利的,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就會造成競賽的質量有所下降,所以,交通不便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對于少數民族在村寨舉行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村寨的城鎮化
在村寨不斷的城鎮化中,許多少數民族的運動形式也在發生改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形式會變得越來越單一,更多的是為了表演,失去原來應有的意義[3]。由于受到現代環境的影響,少數民族運動也開始變得現代化,少數民族的氣息變弱,村寨的城鎮化會破壞項目本身的民族性,傳統性、親和性、整合性。至此,就要求人們在村寨城鎮化的同時應注意保存本土文化,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政策的支持力度
雖然說民族盛會在村寨舉行不僅能夠提升它的觀賞性、趣味性,提升了旅游的檔次及品味。但在比賽之后這些村寨該何去何從,省市各部門是否會繼續為村寨提供相應的資源,對不同的村寨進行特色宣傳。這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于少數民族運動會在村寨舉行來說。
(四)場地的規范性
以板鞋為例,在一場正規板鞋競速中需要標準的400米跑道,這個項目本身有4個小項目,如果場地不規范的話可能會對運動員造成一個身體上的威脅。在村寨舉行的話能否提供一個規范的場地,這是一個大問題。場地不規范,比賽會面臨許多安全性的問題,難以進行比賽。觀眾也會失去觀賞平臺,且不能盡興觀賞比賽。
四、總結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村寨舉行雖然有很多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很多的挑戰,如交通的不便利;住宿的困難;村寨的城鎮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及場地的規范化等問題都待進一步解決。相關部門應為少數民族運動會在村寨的舉行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夏晟.文化軟實力視域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開發研究[J].2012.
[2] 羅艷蕊,董翠香.環境保護與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學報[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
[3] 白晉湘.全球化視野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4] 張斌,黃傳兵.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歷史變遷與現實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報.2006..
[5] 胡小明.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
[6] 馮勝剛.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效傳承的路徑的實證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0.
[7] 吳昊.論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村寨化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