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在中國的網絡視頻直播發展已日趨成熟,但仍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本文以NBA在中國網絡視頻直播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文獻,探索現階段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在中國的網絡視頻直播特點,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促進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乃至其他體育賽事網絡視頻直播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 美職籃 NBA 網絡視頻直播
一、發展現狀
2015年1月30日,騰訊與NBA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伙伴協議。作為“NBA中國數字媒體獨家官方合作伙伴”,騰訊在包括PC、移動端等新媒體渠道播出創紀錄的1000+場比賽,推出了全新的NBA賽事直播及精品欄目。為給球迷提供更具觀賞性的直播體驗,成立了前方記者報道團隊,在直播中與后方演播室連線,將有關比賽的一手消息和球星官員采訪及時呈現給球迷。
二、特點
開創NBA網絡視頻直播新模式。每場直播均配有主持人、解說嘉賓和美女主播,形成“三位一體”的娛樂化、專業化解說團隊;固化了單邊連線這一方式;實現對所有NBA場次進行直播,對傳統電視直播產生顛覆性沖擊。
直播環境豪華,觀賞性增強。演播廳內設有6個機位,在增加直播景別的同時,提升了畫面的穩定性。用于數據展示和戰術講解的觸摸屏配置,使直播更專業。此外,直播可實現超清甚至藍光觀看,畫面流暢,觀賞性絕佳。
直播節目包裝精美,推廣度更高,商業價值更大。視頻直播過程中多樣的環節設置、豐富的節目包裝對球迷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的同時,引來了眾多贊助商的加入,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
實行會員付費制度,開創了我國體育賽事付費觀看的先河。每日熱門比賽免費觀看的前提下,球迷可以30元/月的價格購買騰訊體育會員,享有觀看次熱門比賽、免廣告、藍光、多視覺、英文原聲等特權。
NBA網絡視頻直播的泛娛樂化。騰訊在熱門比賽場次,邀請當紅娛樂明星參與解說,甚至將明星帶到全明星周末的賽場上,充分利用粉絲經濟,擴大賽事受眾群體,實現了NBA網絡視頻直播的泛娛樂化。
三、問題
現階段,職業籃球聯賽在中國的網絡視頻直播發展至今已漸趨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NBA視頻直播版權不明晰
2015年開始,NBA視頻直播版權形成央視的傳統電視直播和騰訊的獨家網絡視頻直播并存的兩種態勢。新舊兩種模式的視頻直播看似互不干擾,但電視盒子的出現,讓球迷可以通過電視這一媒介連接互聯網觀看NBA賽事的視頻直播。NBA官方未對此進行明確的規定,因此這成為NBA視頻直播版權的灰色地帶,亟待明晰。
(二)付費會員制度不完善
靈活度不高。騰訊開創的現有付費會員制度為包月制,新賽季增加了球隊通、聯盟通,但這兩種會員制度都存在靈活度不夠高的問題。NBA受眾群體多為大學生和白領群體,由于課業和工作需要,并不能在一月內觀看多場視頻直播,就這部分人而言,這種付費制度的性價比不高。
管理不規范?,F有的付費會員制度,一個會員賬號可同時登錄多臺設備,由此出現了會員賬號低價租用等現象,對自身的付費會員制度形成沖擊。
(三)NBA網絡視頻版權形成壟斷,不利用多樣化發展
現階段,NBA與騰訊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的協議,形成了騰訊對中國NBA網絡視頻直播的壟斷。一家獨大的局面必將不利于NBA網絡視頻直播的多樣化發展。
四、建議
(一)明確NBA視頻直播版權歸屬
針對NBA視頻直播版權不夠明晰的問題,在未來與NBA的合作中應注意明確NBA視頻直播版權歸屬,根據傳播媒介的不同劃分視頻直播版權,單純的媒介載體不作為劃分版權的依據。這樣就確保了電視盒子播放NBA網絡視頻直播的合法性。
(二)完善付費會員制度
為增強付費會員制度的靈活性,對于付費場次,可增加單場零售制度。同時,應加強會員制度管理,實行同一時間同一會員賬號單一設備登錄的方法,彌補會員制度管理的漏洞。
(三)劃分網絡視頻直播版權等級,促進多樣化發展
就現階段NBA網絡視頻直播版權壟斷問題,可對版權進行等級劃分,根據綜合實力,劃分一級、二級、三級版權商,將不同場次直播版權打包售賣給不同的綜合性視頻網站,這樣既能避免壟斷帶來的發展停滯,也能很好的解決相關人才培養成本較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少維.NBA與TOM結策略聯盟[J].每周電腦報.2008.34:55.
[2] 蘭自力.美國職業體育賽事NBA網絡傳播研究[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Sport Industry).第四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Sport Industry).2009:1.
[3] 武傳璽,許彩明.我國網絡體育視頻直播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04:28-30.
[4] 王瑜.我國體育賽事傳播的發展歷程及特點解析[J].新聞界.2013.10:67-71,76.
[5] 肖鵬,鄭景惠,張旭東.體育節目網絡直播歷程及發展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8.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