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體育課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教師要在體育課中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上好每一節課。本文就體育教師怎樣在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談談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 學生 體育 教學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讓教和學有方向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指引著師生在課堂上教和學的所有活動,老師的一切行為,學生開展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
要準確的定下課堂教學目標并不是那么容易,怎么解決呢?比較好的一種途徑是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教研作用,共同想辦法。下面是我在教學三年級體育課《玩毽子》這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了解踢毽子的健身知識,激發學生對民間傳統體育活動的學習興趣;(二)能力目標:學會腳內側踢毽子的動作方法,有65%以上的學生達到單腳連踢2-3次的水平;(三)情感目標:學生對踢毽子活動表現出學習熱情,樂于向同伴展示自己。
幾句話,幾個方面的目標雖然簡單,但是產生的過程卻有爭議,主要是在學生連踢次數上。經過對學生的實際觀察,體育教研組最終確定連踢的次數是2-3次。教研組要求教師在上課前,首先向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做到讓學生心中有數,讓他們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么內容,從而更好地與老師配合,學有所得。有了這個教學目標,幾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恰當,就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用于基本方法的練習,為以后連踢次數的不斷增加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既指引著老師的上課思路,也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要開展的活動,甚至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活動中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果
體育課包含有練習活動、游戲等活動的過程,體育課堂沒有自主練習活動,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學習,就變回體育課堂就是老師的簡單運動技能而教,為運動技能而學的老套路。因此,在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學最重要的是根據主題的內容,目標的導向開展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參與活動中,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還是以三年級為例:上課的內容是《動物的盛會:跳跳跳》。
(一)課前備課,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制定了具體的活動目標。
(二)上課的過程中,通過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與學生一起邊唱邊做動作,一下子,學生就知道我們這節課就是感受春天的美麗,動物們都來參加盛會,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
(三)課堂進行的環節分別是“說動物”“學動物”“跳跳跳”。這三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與能動,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孩子們學習的興致高揚。一直到下課,孩子們還在繼續合作,共同裝扮屬于盛會中的動物。
一節成功的課,莫過于是幫助孩子點燃學習的興奮點,讓他們主動學習,自覺學習。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真正是自覺的積極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知識技能的獲得,思想品德的提高,認識能力和智力的發展,通過他們的活動得以實現。可以說,這是一節充滿了體育課特點的活動課,學生在一個個活動環節中充分參與,全身心投入,不知不覺地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標。
三、課堂的延伸,讓學生獲得體育實踐能力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健康第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讓小學生們逐漸更新體育觀念,為其終身身體健康打好基礎。我們的教學,并不是只管今天,而是重要在將來。因此,體育教師、體育課要適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對體育鍛煉是怎么想的?表1是我在對我校五、六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調查”。問卷表主要內容:四、五、六年級小學生喜歡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影響他們參加課外鍛煉的因素、課外活動的次數以及他們對課外鍛煉形式的態度等四個大項。
學生對鍛煉項目上的選擇也傾向趣味、競賽的游戲項目。小學生所喜愛的體育鍛煉的項目分別為:乒乓球,占59%:羽毛球,占39%:籃球,占30.6%。
調查結果表明:
(一)課外體育鍛煉的內容應當相當豐富的,但從本校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學生對一些易于開展、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的項目情有獨鐘,男生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籃球、足球;女生主要集中在羽毛球、橡皮筋、跳繩等非對抗性和強度較小的項目,但球類運動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調查還顯示,跳繩、騎自行車、爬山等娛樂休閑運動項目在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被選擇的機會較大,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調查結果說明,讓學生真正走進體育,融入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習體育鍛煉,并不像很多人看見的那么簡單。體育課程與生活結合,體育課的課內與課外結合,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在體育教學需要突破的難點,更不用說體育課還要引導學生感悟做人的道理,課堂的延伸,讓學生課外獲得實踐獲能力。
“體育課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體育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范、社會知識、生活常識、運動技能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在體育課上參加體育鍛煉,學會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是體育課程特點所決定的,也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的要求,體育課堂教學要凸現“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平等交流、多向互動、合作探究,主動鍛煉,讓體育課堂閃耀著師生智慧的碰撞,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