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利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1
摘 要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采取教學比賽的形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相關的技能,獲得良好的運用體驗。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就體育課堂教學比賽對大學生體育心理的促進作用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 體育課堂 教學比賽 大學生體育心理
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體育運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通過體育運動,學生可以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良好的人生體驗,教師要充分的重視體育的課堂教學,對體育教學進行規劃,發揮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的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體育心理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作用
體育心理的發展,需要在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每個人先天的體育素質都是不同的,但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訓練習得,并且逐漸內化為個體內部的心理特征。在體育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經歷了需要、認知、協作、主體性四個階段,從心理對體育運動產生需要,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相互發展,然后緊密的聯系起來,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對于大學生體育心理的培養,就是要發展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奮斗的精神,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逐漸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二、體育教學比賽對大學生體育心理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的體育心理是一個發展的、穩定的、動態的過程,學生自我意識逐漸的增強,開始注重自己的個性發展,對外界的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具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針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體育教學應該盡量的多元化,讓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進行教學,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采取教學比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體會到體育學習的競技性,正確的處理自己的心情,培養健全性人格的人才。
(一)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在面對逆境的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面對困難、挫折、低谷的時候也可以正確的評價自己,為學生走出校園面對社會的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形成抗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確的自我評價,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教育比賽具有競技性,比賽中勝負是常有的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正確的面對比賽的結果,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成功的時候體會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時候,分析失敗的原因,適時分析對手的錯誤,找出自己的優勢,不要讓學生產生驕傲的情緒,將學生的成長引入到正確的道路上。對學生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是外因還是內因,不要讓學生默默的自卑、自暴自棄、懷疑自己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考慮到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設置分層次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與發展,逐漸鍛煉學生的意志、發展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二)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與意志力
體育運動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其中積極向上的本質內涵并沒有發生變化,體育運動發展到現代,“更高、更快、更強”成為教育教學的目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比賽,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競技的緊張、刺激與樂趣,有利于大大的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體育成功、感受失敗的過程中,有利于磨練學生的意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更好地調整心態,一點點的提高自己。
(三)發展學生的奮斗精神
體育運動本身對學生的意志力要求就比較高,可以說體育運動是一項比較辛苦的活動,同時也是磨練學生吃苦奮斗的好機會,讓學生具有堅強奮斗的良好品質。體育訓練在個人成長與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提升,大學生從小的生活都比較優越,沒有感受到艱苦奮斗的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體育比賽,加強學生的體育訓練,在身體疲憊的狀態下,學生的身心發展會逐漸提升,加強大學生的訓練,逐漸挑戰學生的忍耐極限,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有利于學生變得更加的勇敢。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在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處理困難問題,提升學生的運動品質。
(四)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體育活動的開展大多數是團體式的體育項目,團體競爭項目的開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個人表現良好的基礎上,相互合作,共同進步,才能夠發揮出團體的作用。參加團體類的體育比賽,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凝聚力,讓學生明白相互合作的重要作用。沒有團隊的配合,個人的能力再強都沒有辦法在比賽中獲得勝利。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安排,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一起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還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在團隊重視發揮作用的,完善學生的人格。
總而言之,在高校體育中開展競技性的體育比賽,有效的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發展學生的意志力、自控力、堅強品質等優秀的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以后的社會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運用教學比賽的形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發展學生的優秀品質,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維.淺析體育教學匯總如何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6:84-86.
[2] 馮強.體育新式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154.
[3] 宋淑芬.田徑類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運動.2011(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