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00-02
摘 要 網球發球是僅僅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對方控制的擊球方法,是當今優秀網球運動員克敵制勝的強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開始,也是向對方進攻的開始,同時還是雙方進行攻防對抗的開始。在發球的同時,它包括了發球者的目的和意圖,它是力量、速度、旋轉和發球落點的組合。
關鍵詞 網球 發球技術 素質訓練
一、網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一)網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
網球在1855年傳入我國,目前正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受。雖然我國的網球運動起步比較晚,但是經過我國幾代網球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網球事業也呈現了蓬勃之勢。國際、國內比賽頻頻現身我國運動員的身影,參與網球健身和參加競賽的群體越來越多。
(二)發球在網球運動中的地位
在現代網球運動中,發球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全面、快速、旋轉、進攻。在眾多的網球技術中,發球技術是網球的靈魂。它是唯一由運動員自己掌握的一項進攻型技術。發球質量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著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的成績。它是比賽開始搶攻先發制人,從而爭取主動的關鍵一環。
(三)我國網球的競技水平
縱覽我國,網球競技水平男女差異相對較大,中國金花已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男子水平相對落后。就以上情況來看,我國的網球的發展還存在問題。比如,訓練手段落后,技術不全面,戰術單調等。較世界高水平運動員的技術特點,我們的發球技術顯得尤為落后不合理。要想追趕先進水平,提高競技能力和技術水平,我認為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發球技術問題。
二、對網球運動發球技術的研究
發球技術分解后可分為:握拍與站位、拋球、過渡、向后引拍、揮拍擊球、隨揮六個基本環節。目前,優秀的網球選手發球速度越來越快,并將發球旋轉和角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一)發球的握拍與站位
所有的拍柄都是八邊形,把與拍框一側邊緣的面作為第一個面,順時針旋轉分為一到八個面,發球采用大陸式握拍方法,食指的指根和小魚際的底部連成一條直線,握在拍柄所在的第二個平面上,這種握拍的手法對于運動員來說,非常有利于運動員發出不同旋轉、力量、速度的球。持拍手在發球時手腕要盡量放松,手腕彎曲的角度大約在170°。而非持拍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托住球于半指出,此時球與球拍相觸于球拍的拍頸處,這樣可以有利于拋球、引拍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做準備動作時應該全身放松,雙腳前后約45度分開,與肩同寬。右腳站在底線中線與端線平行,重心向前集中在左腳上。面對靠右面的球柱,左肩對準左邊的球柱,左手持球并輕托球拍于腰部,拍頭指向前方。桑普拉斯的發球站位可用輕松自如這四個字來描述。他毫不緊張,很放松和平靜,手握住拍柄的下端。
(二)拋球舉拍動作技術
一些研究發現,拋球好與壞會影響發球80%左右。通過使用自身的協調能力,發起時以肩部為支撐點抬高手臂將球拋起,此時手臂呈直線,在拋球時要盡量避免只用手腕或手指拋球,拋球的適宜高度以一臂加一拍加20cm左右為佳,球拋出的位置應當在12點方向,無論是一發、二發,拋球位置固定,這樣才能使得發球具有隱蔽性。然而想要發出不同落點和種類的球,主要是通過手腕的變換來調整。拋球時手腕不能內勾,避免導致拋出的球帶旋轉,拋出球后目光隨球上升集中于球點,球拍擊球之前,為了保持平衡非持拍手臂上伸固定形成支撐軸。舉拍動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側擺向上的舉拍技術,另一種是后擺向后上舉拍技術,盡管在動作上有些不同,但這對發球的節奏和速度的甚至力量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三)揮拍擊球動作技術
在倒拍動作完成后,腹部肌肉收縮式的爆發,使拍面以極大的加速度向球擊去,并做出揮拍動作。在拍子獲得極大運動速度的情況下進行擊球就是揮拍動作。因此,揮拍動作技術就是要求:一具有強力的揮拍力量;二具有一定的揮拍距離。只有這樣才能讓拍子在擊球時獲得最大的動作和速度。發球時身體各部位的發力點是從下肢到上肢的末端依次發力的動力鏈,并且速度也是逐步增加的,因此網球發球技術動作是一個典型的鞭打動作。
(四)擊球后的隨揮跟進動作
隨揮動作也能提高發球的質量,桑普拉斯的隨揮如此輕松自如是每個發球動作都做好的自然結果,也是全身各個關節肌肉完全放松的體現。
三、對網球發球技術素質訓練的研究
(一)發球技術訓練
如何訓練正確的發球技術?首先應觀看世界優秀的網球選手的發球動作,如費德勒、羅迪克、薩芬,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模板,正確的模仿是學習發球技術動作的第一個關鍵因素。之后再通過教練員的正確講解和示范,對網球發球的技術動作有了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最后我們在訓練中先以分解動作訓練開始,發球的站位姿勢,準備姿勢,引拍姿勢,拋球動作的形成及最后的掉拍擊球等,每個技術動作都熟練之后,再用整套動作以重復訓練法訓練,等整個發球技術達到熟練自如的情況下,最后再練習側旋球和上旋球的使用,不同角度的變換、球速的提升以及力量的增強。這就是整個發球技術的訓練。
(二)發球體能訓練
體能是發球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每當比賽進行至后半段時,能不能保持高質量的發球,是對體能的一種嚴峻考驗。體能又分為身體耐力和基礎力量兩個部分。身體耐力可以通過高強度的素質訓練形成,如延長發球訓練時間、提高發球訓練強度、耐力長跑等,每次發球訓練時可以適當的延長發球訓練的時間,以練習一發為主。訓練完后跑兩組長跑,每組5000米不等。基礎力量練習是平時的負重練習,通過對肩胛骨,大臂和前臂的負重訓練,來達到提高發球力量和速度的效果。每次訓練可以使用啞鈴,單手向上延伸前臂后垂反復循環的練習,來達到掉拍的負重效果,也可以使用半蹲負重練習來達到蹬地的效果,最后使用拍套里面放4到6個網球來做發球動作,這樣的負重效果明顯,拍頭速度加快,發球力量會顯著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清晰的了解拋球時的高度和方向、揮拍的時機、身體下蹲的深度等細節問題在整個發球技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想要對球拍的超越,必須用持拍臂帶動球拍,與此同時運動員軀干快速有力的向下做蹬伸運動。網球發球在擊球時實際上是一個類似鞭打的動作。質量好的發球需要手臂和身體的協調,發球動作要求全身放松和一致,以及扣腕動作的流暢和恰當。
(二)建議
為使發球成為主要的得分手段和進攻方法,需要加強發球的速度,建議在進行發球訓練時輔以杠鈴訓練,增強擊球拋球的力度,以增加接球的難度,同時加強對發球變換和運用的手段,多訓練內角與外角的兩個點的不同發球方式,提高旋轉的擊球力度與角度,學會變換,發球不要一成不變。換言之,對發球技術的速度、落點、旋轉三大要素進行綜合訓練是提高發球成功率的有效途徑,但要想戰勝對手,良好的心理素質直接關系到其技術水平的發揮,加強心理訓練同樣是提高運動員水平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秀蘭.網球發球動作的力學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6.01:64-66.
[2] 陳海春.網球發球動作的生物力學與解剖學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1998.05:50-51.
[3] 張麗莉.大學生網球運動員發球技術動作的肌電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 陳益蔚譯.桑普拉斯的發球[J].網球天地.1997(1).
[5] 郭謙.阿加西接發球的秘訣[J].網球天地.1999(09).
[6] 趙振平.發球區域大解析[J].網球天地.2004(09).
[7] 唐小林.我國網球男子運動員發球技術運用能力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2).
[8] 嚴波濤,李早.網球發球動作和基本技術模式[J].中國體育科技.2001(10).
[9] 陳光華,高守東.網球左旋發球和右上旋發球技術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6(06).
[10] 徐躍杰,徐黎光.網球發球技術的要素分析與應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