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巨克軍
挪威自2006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屆寒冷回應系列演練,并在演練中邀請北約各國及其他盟國的武裝部隊共同參與。挪威地處北歐寒冷地區,顧名思義,“寒冷回應”正是在極寒冷地區舉行的極地演練。2016年舉辦的寒冷回應演練是其第6屆,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大約15000名士兵參與演練。本次演練的地面行動階段主要在挪威中北部的特倫德拉戈地區舉辦,演練的主題為高強度戰斗行動,共分為5個階段展開,本文以扮演敵軍的紅軍部隊為主角展示本次演練,并探視瑞典陸軍的編制情況——
演練中的紅軍主要戰斗力量
在本次演練中,扮演敵軍的紅軍部隊的地面部隊是一支旅級規模的隊伍,其由大約3000名來自多個國家的士兵組成,士兵主要來自加拿大、丹麥、芬蘭、挪威、波蘭、美國和瑞典等國。演練中,該紅軍旅被命名為第3旅,其總部的骨干力量由瑞典陸軍的北博滕團(即I19部隊)組成,并由其他多個國家的軍官進行增援,北博滕團的指揮官被任命為第3旅旅長。
總體而言,第3旅的戰斗力量由3個營組成,其中:第1營由北博滕團下轄的第191機械化營擔當,該營是一個機械化步兵營,共有550名成員,在本次演練中全部550名成員均加入到第1營;第2營大約有570名士兵,由北歐多國部隊組成,其主要力量為芬蘭快速部署部隊——波里旅的成員,其他成員還包括一個挪威機械化步兵連和一個瑞典機械化步兵連,其中瑞典的機械化步兵連是由斯卡拉堡團(P4部隊)組成;第3營共有大約500人,由北美國家士兵組成,其中包含加拿大和美國兩國的士兵,主要力量是加拿大第3皇家團,除此之外,還包括美國陸軍的一個坦克連——第7步兵團第2聯合武裝營C連,美國陸軍的一個空降反裝甲連——第503步兵團第2營D連。除上述主要戰斗力量之外,第3旅還包含一個大約1000人的部隊。
行動期間,第3旅中負責執行偵察任務的是來自瑞典第193耶格營下屬的一個突擊連,以及瑞典來福騎兵團(K3部隊)下轄的一個偵察連。間接火力支援由瑞典炮兵團(A9團)下轄的第91炮兵營提供,而戰斗工兵支援則由挪威第21工兵團下轄的第212工兵連提供。除此之外,為第3旅提供行動支援的部隊還包括:瑞典空防團(LV6部隊)下轄的第62空防營旗下的1個中隊、1支直升機部隊、1個醫療團隊,以及由瑞典和挪威人員組成的聯合后勤支援部隊。
行動中,第3旅采用的主要戰斗裝備包括:8輛瑞典Atridsvagn 122型主戰坦克、4輛豹式2A4NO主戰坦克、14輛M1a2 SEP主戰坦克、36輛CV9040A裝甲步兵戰斗車和CV9030N裝甲步兵戰斗車、16輛Kutria輪式裝甲人員運輸車、2輛XA-361-AMOS自行迫擊炮、4輛弓箭155mm FH 77 BW L52輪式自行榴彈炮和2輛自行反坦克炮等。
行動作戰展示
對于參加本次寒冷回應2016演練的部隊來說,整個戰斗演練階段的安排十分緊湊飽滿,參與的士兵紛紛表示,演練中的戰斗場面十分緊張,士兵們幾乎隨時都在參與戰斗,沒有停歇的間隙,戰斗過程十分艱苦,對隊員的意志起到了極大的磨練作用。并且本次演練在行動中具有極大的自由度,無論是藍軍部隊還是紅軍部隊的各個級別指揮官,在演練進程中需要作出戰斗決定時,都被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決定自主權。
本次演練的戰斗階段開始于某日清晨,藍軍部隊駕駛兩輛主戰坦克,意圖將已經占領高地地區、對藍軍造成威脅的紅軍部隊驅趕到對藍軍相對安全的地區。行動中,藍軍部隊兵分兩路,一路部隊大約有兩個營的兵力,沿著17號國道向邦松和納姆索斯地區推進。與此同時,同樣由兩個營組成的另一路部隊則前進到斯瓦薩瓦特耐特河東岸,向著斯瓦薩和格龍地區推進。
另一方面,紅軍部隊在阻滯敵方部隊行進方面十分有經驗。預測到藍軍部隊會有所行動,紅軍部隊早已在藍軍部隊的前進道路上布置了雷區,并摧毀了作為必經之路的多座橋梁。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藍軍部隊首先遭遇到的是紅軍部隊布置的雷區,藍軍部隊出動掃雷車在雷區開辟出一條安全通道后,繼續前進,在前方遭遇多個被摧毀的橋梁,立即派遣出隨隊的工兵部隊修補橋梁,直至與紅軍部隊正面交鋒。雙方部隊在經過將近一天的激烈對抗后,終于在第二天清晨,藍軍部隊的正面攻擊得到了其兩棲登陸部隊的作戰支援:藍軍的兩棲登陸部隊在紅軍部隊后方的納姆索斯地區進行了兩次登陸行動,成功分散了紅軍部隊的火力。在接近中午時分,藍軍兩棲登陸部隊再次發揮威力,對納姆索斯地區南部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橋梁進行了一次直升機空降突擊。
第三天,藍軍的正面攻擊部隊抽調出一個營的兵力,與其兩棲登陸部隊的部分兵力一起發動猛攻并最終成功占領斯瓦薩地區。之后,藍軍部隊沿E6高速公路繼續向前推進,一直到格龍地區。到第四天中午,藍軍部隊已經成功在納姆森河南岸打開一條通路,并成功達成其預定目標。
在藍軍部隊成功完成預定目標的幾個小時之后,于第五天凌晨時分,紅軍部隊展開反攻行動。首先,其第2營沿E6高速公路向斯瓦薩方向發動猛烈的反攻擊行動。與此同時,瑞典第191機械化營沿著納姆森河沿岸前進,再次成功奪取納姆索斯地區附近的重要橋梁,之后,該營沿著17號國道一直向南推進。第3營則在第2營行動期間,沿納姆森河沿岸對其進行攻擊支援。
經過兩天的艱苦戰斗,即此次行動的第七天,紅軍部隊的反攻擊力量得到支援,其兩棲登陸部隊在林能峽灣地區展開兩棲登陸作戰,意圖奪取邦松和索卓森地區附近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橋梁。與此同時,紅軍攻擊部隊繼續向前推進,并最終在納姆森河沿岸與兩棲登陸部隊匯合。到第八天中午,本次演練的戰斗階段成功落下帷幕。

瑞典陸軍架構組成
作為一個中立國,瑞典陸軍的規模并不大,但其成立可以追溯到將近500年前的1521年。成立之后,瑞典陸軍曾參與多次作戰,包括瑞典解放戰爭、沙俄戰爭、三十年戰爭、第二次北部戰爭、斯堪尼亞戰爭、北方戰爭、七年戰爭、芬蘭戰爭、挪威戰役、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等。
和平時期,瑞典陸軍下轄有數個團級部隊,分屬到不同種類的分支機構。冷戰結束后,其現役團的數量不斷減少。近期,瑞典武裝部隊剛剛完成從以征兵為基礎的招募部隊到職業化防衛部隊的轉變。這只是瑞典武裝部隊改革計劃的一部分,此次改革計劃的目的是摒棄冷戰時期臃腫的陸軍機構,并使陸軍發展成為更適合現代戰爭的部隊,隨時保持高度的備戰狀態。自2014年起,瑞典陸軍維持在大約擁有5萬名士兵,其中既包括全職士兵,也包括預備役士兵。
目前,瑞典陸軍所屬有步兵部隊,騎兵部隊,化學、生物、輻射及防衛部隊,裝甲部隊,炮兵部隊,反航空器炮兵部隊,工兵部隊,信號部隊和后勤部隊。其中,步兵部隊下轄有2個步兵團,分別為來福護衛隊和北博滕團;騎兵部隊下轄有1個騎兵團和2個騎兵營,分別為來福騎兵團、陸軍騎兵營和來福騎兵營;化學、生物、輻射及防衛部隊只下轄有1個化學、生物、輻射及防衛連;裝甲部隊下轄有3個裝甲及機械化團,分別為斯卡拉堡團、南斯堪尼亞團、北博滕團;炮兵部隊、反航空器炮兵部隊、工兵部隊、信號部隊、后勤部隊等各下轄有1個團。
瑞典陸軍裝備的輕武器包括AK5突擊步槍、AK4戰斗步槍、C8SFW突擊步槍、HK G36C突擊步槍、HK G36K突擊步槍、AI公司P90狙擊步槍、薩科TRG42狙擊步槍、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雷明頓M870霰彈槍、格洛克17手槍、HK MP5沖鋒槍、FN MAG58機槍等。
步兵部隊
來福護衛隊 來福護衛隊是瑞典陸軍中成立最早的部隊之一,其組建可以追溯到1521年,目前下轄有2個營,總部位于孔森恩,崇尚的座右銘是“可以完成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曾參與1521年的瑞典解放戰爭、三十年戰爭、第二次北部戰爭、斯堪尼亞戰爭、北方戰爭、瑞典-拉索戰爭等。
來福護衛隊是一個騎兵和步兵聯合的團級部隊。目前,其下屬部隊包括儀式營、第12摩托化步兵營和第13安全營。其中儀式營是一支步兵和騎兵綜合的單位,主要任務是負責瑞典國內慶典任務,在戰時負責保護國王、首相等國家領導人的安全。該營主要擅長城市作戰,其下轄有3個連級部隊,分別為總部連、來福連和來福中隊。來福連為步兵連,而來福中隊則為騎兵中隊,這兩個部隊分別負責步兵及騎兵的任務。
第13安全營主要負責維和、鎮壓犯罪、調查、情報、破壞和反恐等任務,既下轄有步兵部隊,也包含兩棲和空軍部隊。目前,其下屬部隊包括總部營及其支援部隊、1個安全中隊(陸軍中隊)、1個海上安全連(兩棲部隊)、1個安全排(航空部隊)、第14軍警連和第15軍警連。
北博滕團 北博滕團成立于1841年,總部基地位于博登,崇尚的座右銘是“我們從來不會讓人失望,也不會計算自己的損失”。北博滕團也被命名為I19部隊,是一個裝甲、突擊及極寒輕步兵團。該團士兵最初招募于北博滕省,因此而得名,其主要任務是針對裝甲和突擊任務進行訓練,并且是瑞典陸軍中冬季部隊的主要作戰力量。到2016年,該團共有475名職業軍官、415名全職士兵、529名兼職士兵以及800人左右的預備役士兵。目前,北博滕團的下屬部隊包括北博滕裝甲營、突擊營、拉普蘭德突擊集團、北博滕集團、戰場突擊集團、冬季部隊等。
騎兵部隊
來福騎兵團 該團成立于1536年,可執行空降、空中突擊、輕步兵和偵察任務,崇尚的座右銘是“向前”,曾參與三十年戰爭、第二次北部戰爭、斯堪尼亞戰爭、北方戰爭、拿破侖戰爭等。
來福騎兵團也被命名為K3部隊,是歐洲最負盛名的團級部隊之一,也是瑞典陸軍中最古老的團級部隊之一。該團總部現位于卡爾斯堡兵營,下轄有2個營,分別為第31空降營和第32偵察營。
陸軍騎兵營 陸軍騎兵營成立于2000年,是一個突擊及輕步兵營,主要負責在敵人戰線后方執行直接行動、偵察、山地作戰、破壞行動、非傳統戰斗等任務,總部位于阿爾維斯堯爾,曾參與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馬里維和行動等。
陸軍騎兵營也被命名為K4部隊。申請加入該營的士兵首先要參加為期3個月的基礎訓練。訓練結束后參加各種科目考核合格的候選人,還要繼續接受體能測試和精神測試。成功通過上述測試的候選人需要開始大約為期12個月的基礎突擊課程,順利完成該課程的候選人最終加入到陸軍騎兵營中。目前,該營共下轄有2個突擊中隊以及1個山地排。其中山地排是于2007年組建的,主要負責在高山地形下執行任務,曾長時間被派遣到阿富汗,打擊在當地山地地形下猖獗的武器和毒品走私活動。除此之外,該山地排還負責在瑞典國內的搜尋和營救任務。
裝甲部隊
斯卡拉堡團 斯卡拉堡團成立于1942年,但于1997年被解散,后于2000年被重建。該團崇尚的座右銘是“保留傳統”。卡拉堡團也被稱為P4部隊,其最早的成立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成立之初是一支步兵團,1942年被轉化為裝甲團。其最初從斯卡拉堡省招募士兵,因此而得名。和平時期,該團的主要任務是為瑞典陸軍訓練裝甲人員,每年培訓大約600名士兵。目前,該團的下屬部隊主要包括第41裝甲營、第42裝甲營、來福連、斯堪尼亞連、維斯卡連、偵察連等等。
南斯堪尼亞團 南斯堪尼亞團成立于1963年,1998年被解散,后于2000年被重建,其崇尚的座右銘是“野心及驕傲”。該團也被稱為P7部隊,最早的成立歷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成立之初為一支步兵團,后于1963年被轉化為裝甲團。該團士兵最初從南斯堪尼亞地區招募,因此而得名。
炮兵部隊
瑞典陸軍的炮兵部隊目前只下轄有1個團級部隊,命名為炮兵團。其成立于2000年,崇尚的座右銘是“國王的最后一道屏障”。炮兵團也被稱為A9部隊,總部基地位于博登。
反航空器炮兵部隊
反航空器炮兵部隊僅下轄有1個團級部隊。該團成立于1942年,也被稱為LV6部隊,總部位于哈姆斯泰德,和平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對瑞典陸軍的空防力量進行訓練。目前,空防團下轄有2個空防營。
工兵部隊
工兵部隊僅下轄有1個團級部隊,命名為加特蘭德工兵團,也稱為第2部隊。該團成立于1878年,在2000年之前,其只有1個營的兵力,直到2000年之后才被擴充為團級部隊。
信號部隊
信號部隊僅下轄有1個團級部隊,命名為指揮及控制團。該團成立于2007年,崇尚的座右銘是“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后勤部隊
后勤部隊同樣僅下轄有1個團級部隊,也被命名為T2部隊。該團成立于1891年,崇尚的座右銘是“后勤是我們的責任”。
編輯/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