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漸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緊急組建起來的英國遠征軍匆匆加入法國戰場,英軍渡過英吉利海峽僅僅一周后,就投入到8月23日的蒙斯戰役中。盡管英軍大可為自己在1815年之后首次和歐洲強權的直接對抗中的表現感到自豪,可是在勢頭正盛的德軍強勢壓迫下,英國遠征軍還是放棄陣地,轉入了撤退。
在退卻過程中,遠征軍司令弗倫奇爵士麾下的兩個軍逐漸分開,不復一體。8月25日晚上,當其中的第2軍退到一處名叫勒卡托的地方時,已是士眾不整,疲憊不堪。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支部隊居然打算在那里停下敗逃的腳步,對德國人打上一場阻擊戰。

是走還是留
平靜的法國小鎮勒卡托一下子成了熱鬧的地方:士兵、火炮、馬車、救護車一時會集于此。此時是1914年8月25日晚上,蒙斯之戰兩天之后,來者乃是英國遠征軍第2軍下轄第4師的一部人馬。
夜色深時,滿面塵土的第3師和第5師亦開抵這里,而在26日凌晨,第4師的剩余兵力也匯攏到了勒卡托。營、旅、師等各級指揮部紛紛在法國鄉下的房屋中就位,參謀們立即展開圖上作業,竭力找出敵我的相對位置,而屋外路旁的士兵們則正抓緊時間睡覺。
午夜時分,第2軍軍長史密斯·多里安爵士發出了“天亮后繼續向西撤退”的命令。不過他手下的騎兵師師長艾倫比少將很快找上前來,聲稱自己的5個騎兵旅均遭受重創,而且許多都還沒有聯系上。第3師的情況也很不好,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盡,師部表示在上午9時之前都不可能動身趕路。第5師師長福古森少將更是強烈要求在原地打一仗,哪怕這樣做的好處僅僅是“可以讓我的人睡上幾個小時”。
綜合各方意見后,多里安改變初衷,下令在勒卡托打一場防御戰。他發出這樣的號召:“讓我們痛擊敵人,在那之后,我們再撤退。”接到通知的福克森少將立即發出將令:“從現在起不會再有任何撤退,在戰壕里盡你所能地備足水、糧食和彈藥,迎接戰斗。”
勒卡托位于一條指向康布雷的大路之旁,周邊地形平坦,偶爾點綴有小片林地。多里安下令他的3個師沿著公路平行排開,勒卡托東郊的第5師位于戰線最右翼,在勒卡托·康布雷公路南面布陣。戰線中段是第3師,其間的一個支撐點是小村科德里。在最左翼結陣的是第4師,其支撐點是另一個小村哈考特。
除了第4師是剛從海峽地區趕來,另外2個英國師已經連續4個晚上沒有睡過正常覺,一路在德軍追擊下敗走65千米,現在他們樂于停下腳步,打上一仗。到26日的晨曦微露時,各路英軍紛紛進入自己的新陣地,盡力開挖戰壕和散兵坑,準備在這條延展15千米的防線上阻擊德國人。
正在逼近勒卡托的是由馮.克魯克將軍指揮的德軍第1集團軍,這是西線德軍諸兵團中實力最強的一個,是施利芬計劃中“右翼大鐮刀”的刀鋒。26日尚未天亮時,這個集團軍的第5、7、8步兵師和第2、4、7、9騎兵師等多支部隊正平行展開,向勒卡托·康布雷公路挺進。
在整條英軍防線的最右端,康沃爾公爵輕步兵團第1營從6時開始整隊,突然間,他們受到了來自公路北側的一輪射擊,德軍到場了。康沃爾營匆匆退到附近的一處土丘上,在那里和東薩里團第1營的2個連會合,一起擊退了德軍第8步兵師前衛部隊對英軍右翼的試探性進攻。
德軍陣中,收到接敵報告的克魯克尚不相信英軍會在此地實施有組織的防御,遂下令一線各部仍以原方向攻擊前進。于是,勒卡托之戰就此打響了。

行經法國小鎮的英國遠征軍
“英格蘭部隊”堅守陣地
在上午的戰斗中,第5師承受了最大的壓力。德軍第7師和第8師向這里集結了超過200門火炮,而英軍的火炮差不多只有這個數字的1/4。且英國火炮部署在步兵身后50~200米遠,德國火炮則從相對隱蔽的陣地上開火,由于英軍的步兵和炮兵靠得太近,德國人的炮火總能同時給英軍的步兵和炮兵造成殺傷。
部署在勒卡托郊外的索福克團第2營的境遇,清楚地表明了速射炮密集發出的榴霰彈能夠對開闊地上的步兵造成多大的損害。這個營的軍官幾乎全部被炸死,經過數小時苦撐,全營所有人非死即傷,或者被俘。被俘者中有一位貝克豪斯少尉,他在1918年一戰結束后才重獲自由,二戰中已身為準將的貝克豪斯又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而度過多年戰俘生涯,兩段經歷相加足有8年之久,因此他自嘲為“資深戰俘”。
和索福克營命運相近的還有其西面的王屬約克郡輕步兵團和王屬蘇格蘭邊民團,英國士兵們沒有合適的工具來開挖戰壕,許多連隊只能用吃完的食品罐頭來挖地,這些基本上暴露在外的人在德軍炮火下的傷亡是可想而知的。
從10時開始,德軍的4個步兵團開始橫越公路,向英軍第5師的陣地發動主攻。約克郡團的損失很大,第1營在一場白刃戰中損失了620人,但這個團仍舊堅守在陣地上,同時用自己的步槍和為數不多的機槍給敵人造成傷亡。在這一地段提供火力支援的第11野炮連只有6門18磅炮,而且只剩下1門尚能開炮,但它仍繼續頑強地轟擊著。
構成第5師左翼的第15旅是一個典型的“英格蘭部隊”,其各團都是由來自英格蘭各郡的年輕人所組成,在第5師中享有“一旦據守陣地就絕不會后退”的聲譽。在中午之前的戰斗中,這個旅果然守住了自己的陣地,擊退了德軍的多輪進攻。
這個旅的旅部設在公路以南的一處溝渠里,那里可以控制全旅的布局,但卻有一個缺點:溝旁長著一棵孤零零的高大榆樹,那簡直成為德軍炮兵理想的瞄準點。第15旅的士兵們花了很長時間想把它放倒,在炮擊中承受了巨大的傷亡后方才得以如愿。
第5師的堅守令師長福古森感到滿意,戰斗最激烈時,他正在約克郡團陣地后方1000米遠的小村魯蒙特觀戰。參謀們找來一架梯子,讓福古森爬上了村內最高農舍的屋頂上。一戰結束后,當地人為這座房屋裝上一塊銘牌以示紀念,德國人在1940年入侵法國時將其拆除,不過當地人50年代又恢復了這塊銘牌,以示此地曾經的重要性。
撤出戰斗
在戰線的中段,英軍第3師受到了兩個德國騎兵師的沖擊。大批德國騎兵下馬客串步兵徒步作戰,是勒卡托戰役的一大特色,但是,德國“步騎兵”是各顧各的打仗,沒能實現和本方步兵部隊的良好協同,因此其人數雖眾,攻擊效果卻并不理想。德國第4軍軍長馮·阿明將軍曾在午前試圖協調步兵和騎兵的行動,未能取得實效。
下午14時,德國炮隊大舉上前,作為第3師防區支撐點的科德里村受到了集中炮擊,150毫米口徑炮彈如雨般落下。在此重擊下,英軍一度撤出村外,不過他們很快就發起了一場反沖鋒,成功地奪回了小村的南半部,此后雙方就一直呈對峙狀態。
在整條防線的最左端,狀態最好的第4師一早就在嚴陣以待。這個師的第12旅是新開抵法國的生力軍,他們一下火車就朝勒卡托急行軍,其中兩支前衛部隊于26日天不亮時剛剛接手指定的陣地,蘭開夏郡燧發槍團第2營居左,在哈考特村西北面的高地上布陣,王屬蘭開斯特團第1營則在其右側。
6時剛過,蘭開斯特營的一名軍官稱看到900米外的樹林里出現了幾名騎兵,可能是法國人,但也可能“穿著另外的騎兵制服”。這一消息并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之后,機槍火力突然從樹林里掃來,在很短的時間里造成83人死亡、200余人負傷,死者還包括營長在內。活著的人紛亂地抓起武器,試圖從混亂中脫困,最終撤出了這片殺場。
代理營長隨后組織隊伍發起反擊,第10旅的皇家沃威克郡團第1營也奉命來援,總算穩定住了這段危險的戰線。參與反擊的沃威克營中有一名26歲的少尉排長值得一提,他名叫伯納德·蒙哥馬利,是的,正是日后將在二戰的北非戰場上揚名立萬的那位蒙哥馬利。
第4師其它防區的形勢相對平穩,德軍第7獵兵營試圖包抄側翼,卻受到迎頭痛擊,德軍炮隊上前準備提供火力支援,被漢普郡團第1營在1000米外以密集齊射逼退。位于第4師右翼的第11旅在敵軍炮火下頑強地固守幾座以石塊為建筑材料的農莊屋舍,他們在那里擊退了敵人的多波進攻,一如他們的前輩于滑鐵盧戰役中在烏古蒙農莊做到的那樣。
漸漸地,戰斗開始以第4師的支撐點哈考特村為中心,沃威克郡團和蘭開斯特團等部都被卷入了此地的戰斗。經過一連串彼此孤立而又激烈異常的沖突,德國人打進了哈考特村的東郊,已經承受重大傷亡的蘭開斯特團只得后退,沃威克郡團亦隨之敗退。哈考特村真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地方,之前德國人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就襲掠了這里,現在他們將在一戰中占據此地長達4年,而之后還會在1940年再一次侵略此地。
到了下午晚些時候,戰況已經很清楚,英軍雖然打得英勇,但是勒卡托的戰事對他們不利。第2軍序列內的多支部隊實際上已被打散,另外的也普遍受到重創,而離此地最近的友鄰部隊也就是遠征軍第1軍,則足有10千米之遙。面對這一現實,多里安爵士從16時起陸續向不同部隊發出了“撤出戰斗”的命令。
鮮血的代價
撤退命令是由傳令兵們分別向戰斗在火線上的各支部隊傳遞的,這難免會發生延宕,比如第3師的戈頓高地團第1營就完全沒有接到這道命令。從17時到18時,這個營繼續奮戰著,完全無暇注意到自己側面和身后的幾隊友軍正在離開他們的陣地。
直到22時,交火暫告一段落,戈頓營的營長才意識到友軍都已經走光了。于是他帶著余部在黑暗中摸索了6千米路,在一處T字形路口前終于完全失掉了方向。他下注式的選擇向左走,來到一處名叫伯蒂的村莊,看到那里亮著燈光。就這樣,這個英國步兵營誤打誤撞走進了德軍第66步兵團的中間,500余名英國士兵同時被解除了武裝。
大雨從傍晚起開始下,這讓早就疲憊不堪的英軍撤退得更加艱難,在各部隊彼此失聯、沒有食物、無法入睡的情況下,很多部隊化整為零,只能自顧自地往西走。未來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就和大部隊走散,他和幾位戰友一起,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不斷躲避德國騎兵的追蹤,最終找到了大部隊。
和蒙斯戰役一樣,多里安爵士的第2軍再一次在黑暗中全身而退。夜里的撤退固然艱難,但是同樣疲憊不堪的德國人并沒有展開追擊,第1集團軍司令克魯克將軍相信英國人會一直退到海峽的港口附近,而不會再想辦法同法軍會合,這真是個要命的誤判。
事實上,德軍本來大有機會把已經被一分為二的英國遠征軍一舉消滅掉。德國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克魯克已經親臨勒卡托前線,但是在此地圍捕英軍主力顯然并非他的既有計劃。德軍完全沒有料到會在勒卡托受到阻擊,所以盡管在8月26日那一天至少有9個德國師處在可以打擊英國第2軍的位置上,最終實際參與交戰的就只有2個步兵師和3個下馬步戰的騎兵師而已。
當然,德軍依舊被看作是勒卡托之戰的勝利者,參戰的德國人亦頗為自己打敗了英國人而沾沾自喜。第93步兵團的戰史寫道:“這一天是本團最光榮的日子之一。事實證明,在同一支被普遍認為不可戰勝的軍隊,也即享有盛譽的英國軍隊的正面交鋒中,第93團不僅足以與其匹敵,而且更勝一籌。”
這場短暫而激烈的后衛戰役,是英軍自滑鐵盧戰役以來所經歷過的最大規模交戰,英軍最終沒能守住陣地,且傷亡慘重。第2軍3個師在勒卡托損失了7812人,其中2600人被俘,受創最重的第4師折損了四分之一的力量。德軍的傷亡并無準確數據,不過據信損失人數在3000人左右。
多里安爵士因為做出阻擊的決定而受到了遠征軍司令弗倫奇的嚴厲批評。可是,英軍絕非一無收獲,第2軍的阻擊把疾進中的德軍拖住了整整一天。不要小看這一天,它足以對德軍的右翼大包抄戰略產生深遠影響。按照德軍總參謀部的計劃,要求德軍在開戰后的第40天也即9月11日便完成西線勝利,然后移師東向打敗俄國,這一精確到天的攻略已經在比利時的要塞攻防戰中耗費了額外的時間,現在又要加上勒卡托的一天,點點滴滴的時間損耗加在一起,終將使“施利芬計劃”變得難以實現。僅僅10天后,西線的英法軍隊就在馬恩河轉敗為勝,讓德軍的西線速勝戰略徹底破產。
責任編輯:張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