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2017年第1期“操控收視率”
文中指出,當買賣收視率成為行業潛規則,即便是制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不惜高價購買假收視率數據,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的播出標準,逃脫停播、降價的命運。而收視率作假抬高了制作成本,長此以往,國產電視劇的質量必定受其影響,整個行業籠罩于“用心用力去做戲,不如花錢買收視率”的陰云之中。
目前電視劇收視率造假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必須痛下殺手嚴肅地去面對。想要讓收視率調查真正回歸本位,單單要求調查機構獨立客觀是不夠的,電視業也要正視問題,把腐敗基因從行業肌體中全部剔除,讓“用作品說話”成為唯一的行業標準,業界與觀眾才能重新看到真實可信的電視收視率。
(北京 季卿)
《財經》2017年第1期“IPO再加速”
近來,IPO加速發行受到廣泛關注。分析認為,次新股開板后,需要數倍于融資額的資金去承接,而目前市場沒有增量資金,只能成為多殺多的局面。若監管層能適當控制節奏,給市場以喘息的機會,大盤方能企穩反彈。近期大盤快速殺跌,有望為春節行情砸出黃金坑。
目前,險資舉牌受到嚴格監管、IPO加速等多重因素,使得大盤仍不具備走出趨勢性行情的條件。當前市場情緒雖相對穩定,但投資者信心仍在恢復中。如何把握好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的平衡,關系到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網友 何瑞錦)
《財經》2017年第1期“深圳‘定向賣地新策”
2016年10月深圳樓市政策調控的效果在逐步顯現,而此次政府出讓土地的新規,進一步加強了調控的效果。由于新規下,土地上的建筑產品大致判斷為剛需非投資型住宅,所以,對于整個深圳樓市結構有明顯的調整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競拍形式意義大于現實意義。深圳用行動表明了調控房價的決心,當前也確實達到了限價的目標。不過,未來隨著人才安居房交付數量的增加,關于人才住房的捆綁政策應該會擇機退出。若日后可以通過抽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讓金,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約定下來,再加上財政稅收的配合,最后形成與商品房價格的對沖機制,這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更有益處。
(廣東 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