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凌超
內蒙古稀奧科貯氫合金有限公司
推動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崔凌超
內蒙古稀奧科貯氫合金有限公司
經濟新常態下的國有企業面臨的發展壓力巨大,如果企業“不動安如山”,那么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虧損,只有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創新與轉型,才能實現企業的穩健發展。這要求我們做好企業改革,落實保護知識產權政策,創建創新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實現科學的企業轉型等,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高水平的動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推動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新常態”一詞在西方主要指經濟危機后漫長的恢復期,但中國的“新常態”并非是面對危機的被動增長降速,而是在新的發展階段,針對內外環境和自身條件對發展模式作出的主動戰略性調整。增長率的主動減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條件性特征,它為推動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轉型、經濟驅動力轉換創造條件。結構升級不僅是各產業比例的變化,而且是根據新發展模式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企業需要意識到創新驅動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創新方式,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新的經濟理念是“新常態”的思想保障,“新常態”力圖實現與過去30多年不同的發展模式。
創新來源中內部穩定因素—文化,自主創新理念淡薄,缺乏創新意識,很大程度從根本上影響國有企業創新效率,這也是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表現。當員工從心底自發地想要創新,萌發出對企業文化的高度認同感,那么經營者就會凝聚員工的力量,向企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前進。
創新來源的外部變化來源之一的產業結構同樣影響著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現階段中國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經濟增長的動力更多依靠提升生產率,經濟增長更多要強調質量而不是速度,依靠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升級成為必然趨勢。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自然壟斷性和社會公益性行業,包含例如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僵尸企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處于供給成熟和供給老化階段。
3.1 企業改革是創新發展的首要途徑
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面實現創新發展的首要途徑,也是解決企業面臨問題的重要方式。通過企業改革不僅能實現國有企業的效益導向,還能為國有企業的轉型做鋪墊。當然,當前的國有企業監管機制不合理,通過企業改革有利于完善企業激勵約束機制,從而進行有效地企業創新。一般來說,國有企業改革創新能充分利用好國有企業的資源,明確企業的發展創新目標,有條件的國有企業還能合理融入外部資本,迎接在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挑戰。要著眼市場,構建適應性組織。傳統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層級多,信息流轉速度慢,內耗較大,導致工作效率較低。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無法快速應對做出經營決策。因此,國有企業要針對市場競爭及需求的變化,向國際先進的公司學習,突破條塊化、本位化管理,進行資源整合,優化公司的組織結構,探索適應新形勢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
3.2 國有企業應當尊重知識產權才能實現創新
保護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市場上產品過剩后,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競爭的關鍵。自主產權國有企業應當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促進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充分保護和尊重知識產權,合理調整損害賠償標準,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維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企業創新意識,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創造科學的、公平的市場競爭模式做典范。張海波(2011)結合“波特四因素”模型理論分析廣東省家電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廣東家電明星企業“美的”為案例,指出廣東家電制造業應該朝著技術創新、品牌強化、優化產品、科學戰略與結構等方向進行轉型升級,并總結出轉型升級的漸進式和跨越式這兩條路徑,認為美的的成功,在于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在科研和技術開發,以“技術驅動”轉變增長方式,突破勞動力供給結構限制,突破能源、原材料及零配件等生產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不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影響,重視生產模式等柔性的工藝技術,根據適合模式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3 實現多方信息與資源同步是國有企業轉型的重要秘訣
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實現多方信息與資源同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謂多方信息與資源同步,即實現國有企業多方協調,共同進步。即在多方協調過程中,努力實現企業和市場的信息與資源共享最大化,增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特別是針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行業和領域,實現多方信息與資源共享,確保以核心國有企業為主體,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此同時,多方信息與資源同步能夠實現企業全面推進創新,實現市場收益最大化,保證企業轉型進度與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
3.4 創建創新的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國有企業
從當前來說,我國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仍然是企業人事管理的主導方式。但隨著經濟競爭加強,國有企業的高層競爭也逐漸加強,創新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是國有企業的必須要求。創建一支創新的職業經理人團隊,需要針對不同類別國有企業,按照其目標和功能定位,分類別、分層次、分步驟地推進職業經理人市場化,培養職業經理人的創新意識。當然,以上是筆者根據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國有企業創新與轉型提出的必要措施,還有很多有效地具體辦法需要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本企業的發展進行針對性落實,進行更加深入的、科學的探索。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黨對國家經濟發展的科學總結,提出了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是科學的發展之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做好國有企業的創新與轉型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從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問題出發,論述國有企業創新與轉型的必要性,希望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具有實效性的幫助。
[1]孫芳.資源型地區國有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6,(35):124-125.
[2]黃華.“新常態”與國有文化企業競爭力的提升[J].新疆社科論壇,2016,(02):80-83.
[3]余崇昆.新常態下的國有企業創新與轉型的必要性及措施研究[J].建筑知識,2016,(0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