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鎮是我國侗族人口最為集中的鄉鎮,肇興侗寨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還是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后棲息地,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肇興侗寨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為肇興侗寨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肇興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一切圍繞旅游、一切為了旅游”的理念,按照“文化引領、保護優先、傳承優先”原則,推進旅游與工業相結合、旅游與農業相結合、旅游與城鎮相結合,發展旅游工業、旅游農業、旅游城鎮。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優化“一核四區”。重點在環境整治、文化傳承、村落保護、業態培育上提升,將肇興鎮區打造成旅游集散休閑區;重點在游客接待、商業街區、風貌整治上提升,將歸榪打造成旅游服務區;重點在市政服務、生態移民、風情小鎮、養生康體上提升,將井寨打造成社區服務區;重點在農耕文化、生態體驗、休閑樂園上提升,將皮林一帶打造成農耕文化體驗區。堅持“八寨一山”一體化縱深發展,按照差異化定位、個性化體驗的要求,重點在快進慢游、環境治理、村寨梳理、服務提升上下功夫,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提煉文化主題產品,使生態堂安、民俗紀堂、行歌紀倫、民藝廈格、薩歲圣山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從而豐富旅游業態,實現旅游產業率先突破,帶動經濟增長,充分調動和幫助貧困農戶,積極投入到旅游行業中來,通過提供就業機會、旅游服務,農產品和旅游商品銷售,實現旅游產業精準扶貧,貧困農戶增收,達到脫貧致富目標。
一是優化機構設置實行“鎮區合一”的管理體制,管委會和小城鎮黨政班子交叉任職;成立肇興侗寨古民居保護協會,將一些年代悠久、具有侗族建筑特色的民居保護起來,維護和保存肇興侗寨獨特的民族建筑特色。二是加大對鎮區房屋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力度,按照規劃要求指導村鎮建設。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規劃建設的及時下達《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堅持每天聯合景區管委會到現場進行制止、勸阻,并入戶對“兩違”戶進行思想動員,要求停止建設或自行拆除。對已整改消除對規劃實施造成影響的情況,積極對接規劃、國土部門完善相關建房手續。四是加大對房屋風貌的管理力度,對符合規劃,且已建成的房屋,實行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督促其對房屋按照侗族風格進行外包裝,嚴格把握建筑風貌與侗族文化相協調。五是對進入肇興景區的車輛進行嚴格管控,實行“分類、分時”通行管理,避免“車多為患”,確保景區運轉秩序。
肇興景區2013年開工建設以來,共已完成投資4.43億元。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肇興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產業發展、環境提升、風貌打造、路網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整體效果初顯,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備合理,先后完成“八寨一山”道路硬化、肇興主街鋪裝工程、排污工程、三線下地工程、人工湖建設工程、歸榪片區房屋風貌整治工程及肇興至洛香二級路建設工程等45個工程項目,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堅實的基礎。
肇興民族文化濃郁,特色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較大,我鎮牢固樹立“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用旅游彰顯文化內涵”的理念,以肇興景區提升打造和省級示范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在繼續完善肇興大寨核心景區的基礎上向堂安、廈格、紀堂等“八寨一山”開發,擴大景區區域,增多景區景點,為發展旅游創造良好環境,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充實景區文化內涵,全面提升旅游品質。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與上級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加大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扶持力度,特別是為從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人員在扶貧資金方面給予照顧,建立侗族民間傳統工藝傳承示范點,實現民族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雙豐收。
二是豐富民族文化傳承載體。堅持舉辦各種民族文化節日,開展各項民族傳統文化活動,如“泥人節”的斗牛、搶魚、蘆笙表演等活動、“谷雨節”的“丟尤尤”活動、“落年”舉辦的蘆笙節吹蘆笙比賽活動、“抬官人”活動、“三三棋”比賽、祭薩活動等,通過各種傳統民族文化活動和侗族傳統比賽節目,弘揚傳統文化,增進民族感情。
三是營造濃厚民族文化氛圍。大力組建侗族文化文藝表演隊,肇興侗寨有老年學校表演隊、肇興侗寨表演隊、肇興仁義表演隊、肇興少年侗歌表演隊、旅游公司侗族大歌表演隊等文藝表演團隊。
以肇興侗寨環境衛生整治為重點積極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提高全鎮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一是加強寨內街道整治,街面實行傳統青石鋪裝或傳統鵝卵石鋪裝工程,美化寨內環境,清除了衛生死角。二是實施河道治理工程,清除河道內沉積淤泥,改善城鎮水域質量。三是鋪設排污管道,建成日處理能力500噸污水處理站一座及配套管網10.22千米,污水收集率達90%,增強排污能力。四是完善垃圾收集運輸系統,垃圾車2輛,垃圾箱150個,建設村寨垃圾焚燒池等。五是成立寨內環衛隊伍,保證衛生整潔。
一是積極加強與各大媒體、旅行社對接,邀請國內外旅行社、媒體、劇組等到肇興踩線考察、拍攝取景。三是到上海、廣州、深圳、貴陽、凱里等城市舉行肇興景區旅游推介會。四是辦好第六屆黎平·中國侗文化旅游節之鼓樓歌海及祭薩活動,加大宣傳肇興侗族文化力度。五是積極鼓勵鄰近村寨舉辦民俗節慶活動,讓游客能夠深度體驗參與其中,并充分展示侗族地區特色文化的豐富多彩。
過去的幾年,肇興通過大力推動景區建設,發展鄉村旅游,豐富了旅游業態,實現旅游產業率先突破,促進百姓富裕,實現旅游產業精準扶貧。“十二五”期間,我鎮共有1464戶6333人實現脫貧,2015年實現了減貧摘帽,三個貧困村出列。2015年景區總收入925萬,其中門票收入781萬元,比2014年翻一番;全鎮旅游接待人數達110.2萬人次,同比增長50%,旅游綜合收入達1.6億元,同比增長61%。旅游業的興起帶動了鄉村業態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酒店、賓館88家,特色民居接待140家,飯店46家,旅行社6家,民族表演隊6個,電商1家,刺繡、靛染作坊289家,微型企業15家,快遞物流和個體客運110余個,解決就近就業1000余人,其中解決貧困人口就業632人,人均年收入2萬余元。
肇興鎮旅游事業近年來取得了迅猛發展,成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為了持續加大旅游產業發展,持續為當地旅游扶貧、精準扶貧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實踐中要加大工作力度,補齊短板,助推發展。
肇興侗文化旅游景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距離黎平飛機場50公里,距廈蓉高速、黎洛高速從江東站僅3公里,距貴廣高鐵從江站僅2公里,隨著廈蓉高速黎平水口至桂林段的貫通,鄉村旅游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但發展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肇興鎮總體建設用地規模小,用地緊張,部分項目建設用地指標難以落實,項目建設推進困難。二是鎮財政財力薄弱,景區建設負債重,矛盾多。三是隨著群眾對居住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新建住房對傳統村落的破壞較大,“兩違”工作壓力大,從而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四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五是鄉村旅游業發展才剛起步,特色旅游商品少,還處在粗淺的狀態。
肇興鎮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發展“兩茶一藥一游”大產業為支撐,以大數據、大旅游、大扶貧為路徑,圍繞“八寨一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和侗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牢牢抓住“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節遺產地”這一品牌,大力發展侗民族文化休閑旅游,大力發展以養老養生為支撐的“養”產業,促進鄉村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依托新農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和百里侗寨景區打造,圍繞康體休閑、林區避暑、農耕養心、公寓養老等不同主題體驗,年內創建肇興—堂安沿線油茶農文旅產業園和皮林薰衣草農文旅產業園,圍繞“養、游、醫、健、食、管”,外引內扶,精準招商,培育發展一批經濟實體企業。二是依托山地資源,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產業。引導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大力實施“一村一特一品”策略,每個村都有一個支撐產業,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因素,積極引導群眾勤勞致富,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引進龍頭企業,運用電商發展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來源,推動脫貧產業發展,實現精準脫貧。三是開展一系列加強旅游從業人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旅游從業人員服務管理水平,提高肇興侗文化旅游景區整體對外形象。不斷豐富景區氛圍營造,充分利用民間節慶節點,舉辦系列民俗活動。
要結合現有資源,充分挖掘發展潛力,采取有效手段,進一步加大肇興景區的宣傳營銷和推廣力度。要整合侗文化旅游景區內的管委會、鎮政府、村民委、工商、派出所、交警、供電和肇興旅游發展協會等管理資源和力量,采取嚴管措施,加大景區管理力度,使景區容貌和環境衛生在2016年5月前有明顯改觀。同時,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機制,利用市場的辦法,落實責任,適當投入,推行景區環衛保潔、公共設施,文化資源等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