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芮
不離不棄譜寫愛的贊歌
姜芮
流長鎮(zhèn)龍泉村龍井組村民張忠學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妻子的事跡,使人感動。希望大家向我們的身邊好人張忠學學習,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傳統(tǒng)美德,在生活中做一個孝老愛親之人。
在七年前,張忠學妻子周啟菊突然重病不起,癱瘓在床。息烽縣流長鎮(zhèn)龍泉村龍井組的張忠學,堅持照顧下肢癱瘓、常年臥床的妻子。七年,他堅守陪伴兌現(xiàn)了婚姻的承諾;七年,他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了“丈夫”二字的內涵;七年,他用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這個54歲的男人,用責任和使命鑄就了普通而不平凡的故事,用堅持和執(zhí)著,抒寫了人間最美的真情。
在息烽縣流長鎮(zhèn)龍泉村有這么一對普通又不平凡的夫妻,丈夫張忠學和妻子周啟菊,1986年經(jīng)人介紹喜結連理,婚后生活雖然清貧,但是感情和睦,育有2女1子,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但命運無常,12年前張忠學在外打工時不慎從二樓墜落,致使右手摔斷,醫(yī)院鑒定為四級殘疾,從此無法再從事體力活。2009年的冬天,災難再次突然而至,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張忠學一家人正圍著火爐在吃飯,妻子周啟菊突然暈倒,被家人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治療。經(jīng)過十幾天的治療后,妻子周啟菊的病情最終得到初步的控制,但下半身卻完全失去了知覺,從此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原本健康的妻子從此下肢癱瘓,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那一刻,張忠學徹底懵了。
此后,張忠學帶著妻子四處求醫(yī),不僅花光了家里12萬多元的積蓄,還欠親戚朋友們8萬多元錢,可惜無功而返,還是沒能讓妻子重新站起來,只是暫時控制了她的病情。
看著突然癱瘓在床的妻子,想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張忠學一遍又一遍,不斷重復地告訴自己:“結了婚就是一輩子的事兒,不能放棄正在生病的妻子,不能拋棄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一定要好好照顧她,一定要好好帶大三個孩子,給孩子們和妻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溫暖的家。”這個信念支撐著張忠學擔起了生活的所有重擔,扛下了家庭的所有責任。
夫妻是彼此的拐杖,一路相扶相伴走向前方;走過溝溝坎坎,跨過小橋河塘;無論荊棘藤蔓,還是虎豹豺狼;有了這支拐杖,人生才能更加完整、更加美麗、更加精彩。
妻子癱瘓后,張忠學還是抱著妻子終有一天會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前前后后,陸陸續(xù)續(xù),他帶著妻子周啟菊走進大大小小的醫(yī)院15次,但是最終,張忠學的希望還是破滅了,妻子被鑒定為二級殘疾,今后將癱瘓在床,終身無法再自己行走,下半輩子只能靠輪椅和拐棍生活。
在妻子下肢癱瘓的七年時間里,對于張忠學一家人來說,日子過得格外的漫長和艱辛。在妻子生病的兩千多個日夜里,張忠學對妻子不離不棄,細心照料,堅持每日為妻子翻身,擦洗身子,換洗干凈衣服。為了減少妻子由于肌肉僵硬和萎縮產(chǎn)生的痛苦,張忠學就跟著電視、跟著書本自學按摩,即使在農(nóng)忙時節(jié),他中途也要抽空回家給妻子做按摩。
從2009年患腦出血,到緊隨其后的后遺癥半身癱瘓,從開始的晴天霹靂到后來的習以為常,張忠學已經(jīng)在悲痛中學會了樂觀面對、泰然處之,他不離不棄在妻子身邊悉心照顧,陪伴著妻子走過了無數(shù)次的難關,渡過無數(shù)次險境。
這幾年,周啟菊被病痛折磨得身體越發(fā)虛弱,需要經(jīng)常躺在床上靜養(yǎng),三個子女已經(jīng)各自成家立業(yè),都主動提出要讓張忠學帶著母親到自己家里住,以便能夠更好地照顧癱瘓的母親,同時也可以減輕父親的擔子。然而,張忠學全都拒絕了,在他看來,孩子們現(xiàn)在工作很忙,生活也不容易,剛剛成家,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不能給孩子們添麻煩,他能夠自己照顧好癱瘓在床的妻子,而且他認為妻子和自己朝夕相處幾十年,生活習慣彼此都很了解了,誰都沒有他照顧得細心、照顧得耐心、照顧得用心。
三個子女都要照顧自己的小家,不能經(jīng)?;貋韼椭鷱堉覍W照顧母親周啟菊。給妻子擦身、翻身、喂飯、喂水、上廁所、換洗衣服等工作就全部落到了張忠學一個人身上,這些事情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成為每日必做的事情,只要察覺到妻子一個難受的表情,他便會立即起身耐心詢問,幫助妻子調整好身體姿勢,緩解身體不適。張忠學擔心妻子長期臥病在床,很少與他人交流,內心會變得孤獨、寂寞,所以只要他一回家,不管是在做家務,還是在家休息,他都會不停地和妻子聊天,講述一天所發(fā)生的事情,給她講村子里、寨子里有趣的事,講鄰里之間的瑣事,講上山干農(nóng)活的事,講子女們的近況……他就這樣,每日都會陪妻子聊天,哄她開心,盡管妻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說不清楚話了,但頭腦還清醒,還能夠用眼神和微笑回應張忠學,每當他看到妻子朝他點頭或是微笑時,張忠學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妻子的治療已經(jīng)用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到現(xiàn)在都還欠親戚朋友們5萬多元錢。平時除了照顧妻子,張忠學還要忙著耕種家里的2.3畝土地,農(nóng)閑的時候還要到附近打點小零工,維持著整個家庭的開支。張忠學說:“我想趁現(xiàn)在還能夠動,多掙點錢,準備慢慢把欠親戚朋友的錢都還清,一直欠著別人的錢總不好,同時還要留點錢以防妻子病情有所變化,這樣心里才能踏實,才能安心?!?/p>
在村里評定低保戶時,村支兩委和村民代表們首先就考慮到張忠學家庭的特殊情況,一致投票同意將張忠學夫妻兩人評為低保戶,但張忠學卻只同意讓妻子一個人評為低保戶。但他認為自己是一名老共產(chǎn)黨員,并且現(xiàn)在自己也還有勞動能力,兒女們也已經(jīng)漸漸長大、成家立業(yè),他能夠靠自己雙手來照顧妻子和他的這個小家,不需要占一個低保戶的名額,應該把這個名額讓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村民。
就這樣,張忠學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的感人事跡在流長鎮(zhèn)廣為流傳。他的事跡被流長鎮(zhèn)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了解后,在2016年2月份新年來臨之際,流長鎮(zhèn)工作人員走訪慰問了張忠學一家,送去了慰問金600元及糧油等生活用品,并耐心詢問其近期生產(chǎn)生活情況,以便今后在政策的允許下給予其幫助,并囑咐他要繼續(xù)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tài),不僅要照顧好臥病在床的妻子,同時還要注意保重身體。
張忠學說只要他還能動,就一定會把下肢癱瘓的妻子照顧好?!拔椰F(xiàn)在除了右手不太靈活外,身體還算硬朗,還能照顧她,當年在我遭遇不幸的時候,她沒有離我而去,現(xiàn)在我也不會放棄她離她而去,只要我的身體狀況允許,我就是她的拐杖,我在一天,就照顧她一天。在未來的日子里,如果有時間,手里富余,我會在她的身體狀況允許的條件下,帶她一起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畢竟她嫁給我這么多年,還沒有出去旅游過,也許我們走得不遠,但我們彼此珍惜在一起的日子?!?/p>
時間和困難是驗證感情的煉金石,轉眼間張忠學和周啟菊已經(jīng)相互扶持走過三十年。也許他們的遭遇是不幸的,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彼此相扶到老,不離不棄。張忠學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人間真情,簡簡單單四個字,“不離不棄”。
張忠學的感人事跡傳遍了全村、全鄉(xiāng),并且成為2016年流長鎮(zhèn)積德榜上榜人物。應該讓更多的人知曉她的感人事跡,讓更多的人向他學習對癱瘓妻子那種“不離不棄”的精神,讓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中國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感動著、感染著我們。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事感染身邊人,折射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有義務傳承這種美德,滲透進自己的工作中、生活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息烽縣流長鎮(zhèn)政府)
責任編輯:謝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