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民
河南省內黃縣統計局
統計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統計數據質量十分關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為我們提高數據質量的真實性提供了行動指南。國家、省、市、縣就全力推動《意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推動改革創新,著力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準確性,進行了各種安排部署和具體貫徹落實,彰顯了我們堅定不移提高數據質量的信心和決心?,F就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探討分析:
要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就必須了解什么是統計誤差及統計數據誤差形成的因素。統計誤差,即反映某客觀現象的一個量在測量、計算或觀察過程中由于某些錯誤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變化偏離標準值或規定值的數量。統計誤差主要包括:
(一)按產生統計誤差的性質來分有:空間誤差、時間誤差、方法誤差和人為誤差四種。
空間誤差是指統計調查范圍所產生的誤差,包括重漏統計調查單位,跨區域統計等;時間誤差是指統計調查對象因時期或時點界定不準確所產生的誤差。方法誤差是因使用特定的統計調查方法所產生的誤差。人為誤差是指在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匯總和推算等過程中因人為過錯產生的誤差。
(二)統計誤差按工作環節來分有:源頭誤差、中間環節誤差和最終誤差三種.源頭誤差是指起報單位或申報者所產生的誤差;中間環節誤差是指統計調查數據在逐級上報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包括加工整理、匯總和推算等環節;最終誤差是指下級各基層數據匯總數或規范的方法得到的推算數與最終使用數之間的差異值.按工作環節劃分的統計誤差類別是相對的,中間環節誤差在不同的場合有可能是源頭誤差,也可能是最終誤差.源頭誤差在有些場合也叫調查誤差,或叫登記誤差。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主觀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可以通過法制手段和體制改革來解決,客觀原因只有不斷改進統計方法和制度來完成,下面就實際工作中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一)統計基層基礎薄弱,影響源頭數據質量。一是統計力量弱與統計任務重的矛盾?;鶎咏y計工作日益繁雜,報表過多、指標過細、普查頻繁、工作量大,業務要求高,基層統計條件差,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在客觀因素上影響了源頭數據的可靠性。二是由于統計人員待遇偏低。繁重的工作任務再加上工作待遇問題,使一些基層工作人員不愿意從事統計工作,有些新來的統計人員由于專業不對口,對統計業務知識知之甚少,對統計指標解釋不能認真學習。這既影響了基層數據的連貫性,又嚴重影響了源頭數據的可靠性。
(二)基層統計人員配備較弱,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一是統計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編制較少,但是各項工作職能并沒有因此減少;二是由于基層統計工作繁瑣、責任多,統計工作人員流動較快,而統計工作相對專業,新人很難順利上手,這就導致統計交接工作脫節,統計數據報送時間和報送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三)統計臺帳有待健全。有些企業由于領導的不重視或者人員素質問題導致財務制度不健全,有些雖然建立了統計臺賬,但財務核算等原始資料不完整、不準確,造成統計數據核算依據不足。從而達到躲避上報統計報表的目的,直接造成統計數據的失真。
(四)基層統計數據管控體系不健全。數據生產是統計數據質量保障的關鍵環節,在“一套表”聯網直報的大背景下,專業人員開始忽視統計原始資料的積累和統計臺賬的建立,對數據的源頭缺少了解和把控,而數據的源頭恰好是了解和把握經濟發展狀況的最好素材,更是保障數據質量的最初關口。在數據評估環節,各專業人員對數據的基礎性,比對性,邏輯性和匹配性的審核只是停留在自己專業的公式審核,缺乏對自己專業的數據縱向橫向深度對比和探究,缺乏與部門和企業的溝通交流,缺乏與部門會商聯席。
針對統計數據質量存在問題以及目前統計工作情況,要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必須努力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提高對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基層統計工作保障機制,努力改善基層工作條件,逐步加大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力度。積極協調地方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與編制、財政、人事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系,確保統計隊伍的相對穩定,進一步規范統計行為,努力形成推進基層基礎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統計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統計數據不準確、不真實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各級統計部門應切實加強統計業務知識培訓。認真做好統計人員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目標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理論水平、職業道德。
(三)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統計管理。統計人員恪守職業道德,強化責任意識,是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也是確保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前提。要加強對企業及基層統計臺賬的指導和檢查,指導企業按照要求,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建立和填寫臺賬,要將企業是否建立統計臺賬或臺賬是否完整、填寫是否準確,作為評價區縣數據質量和統計基礎工作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夯實統計基層基礎,提升源頭數據質量。
(四)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統計違法案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統計法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統計執法,要求執法人員按照“雙隨機”原則,加大對統計違法行為的不定期檢查和跟蹤檢查,加大對遲報和漏報單位(企業)的檢查力度,并把統計工作中各種弄虛作假和違反“四條紅線”的行為作為執法檢查重點。
[1]淺析關于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若干問題《消費導刊》,2016年 楊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