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云
海南締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地域性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內,某一場地因為受其所在的地域的自然條件和地域文化、歷史背景等等因素的特定關聯而表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特征。地域性不僅僅揭示場地本身的自然特征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特性,而且考慮社會、經濟、歷史等人文因素,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強調場地的文化特殊性。景觀的地域性本身就是自然、地理、文化、歷史、風俗在某一地區空間形態上的反映。此外,除了外在的相對于其他區域的多元化差異性,地域性還具有內在趨同性。只有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具有相同性質的部分才能成為一塊地域,才具備與其他地域相比較的物質基礎。
在景觀設計領域,設計師在后現代主義建筑和藝術的影響下開始反對千篇一律的設計模式,反對對傳統文化和美學的漠視,反對缺少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設計方案。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文化的趨同性越來越顯著,這對于促進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國家的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泯滅了地域文化的個性,造成了景觀的均質化越來越嚴重。
將鄉土景觀元素進行歸納分類,便于鄉土景觀元素的提取與應用。鄉土景觀元素的類型總體分為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兩大類。物質形態又可分為天然的鄉土景觀元素和人工的鄉土景觀元素。天然的鄉土景觀元素一般是指未受人影響的景觀,嚴格意義上的“天然景觀”很難獲取,更不易判定,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被等實體元素。人工景觀是由人類活動直接建造的、完全不同于自然基質的景觀類型。人工的鄉土景觀元素是當地人從事生產生活活動的產物,如鄉土建筑、民間村落、鄉村田野、生產工具、生活器皿、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是在地域性景觀設計范疇中比較容易利用的鄉土元素。非物質形態的鄉土景觀元素可分為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紀念性事件等。
鄉土的建筑、材料、色彩、器具和工藝等眾多實體元素皆是組成景觀的材料。其中,一類是所謂自然環境的天相和地相兩大要素形成的自然鄉土景觀。由于在自然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它們隨周圍環境條件變化較大,具有不同程度的順從性,時代愈久遠其具有的鄉土味愈濃。如:在瓊海龍江鎮濱灘村萬泉河畔的江畔村落景觀,河流、碼頭、河畔村莊整齊的房屋等構成地方特有的景觀。美麗鄉村景觀的營造過程中將一幅幅畫面融入景墻,彩繪,村莊標識的設計中,為鄉土景觀增添了美感,凝造了濃濃鄉土情。
另一類是指一些人們日常使用的實物和工藝制成品,它們經過傳統方式制作成,被當地人用在工作、生活多方面,具有豐富的涵意及歷史意義。比如,瓊海民居矮墻中常用的青磚,成排成列形成一種特有的秩序美感;門前的竹架瓜棚,堆在院落的陶罐等器物。
在鄉土景觀的打造中綠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海南地區氣候溫潤,適合植物的生長,因而植物常年油綠青蔥,植物品種的選擇上具有多樣性。為體現鄉土文化,營造豐富的景觀色彩,植物品種的選擇上偏向與選擇開花植物,如黃槐、鳳凰木、洋紫荊、火焰木、美麗異木棉等。從另一個利民惠民性去思考,常選用熱帶果樹作為主要喬木樹種。在瓊海龍江鎮的美麗鄉村項目上,多選用的樹種有:菠蘿蜜樹、椰子樹、芒果樹、黃皮樹等果樹喬木,不僅改善村莊環境,打造具有特色的鄉土景觀,而且使景觀具有可持續的效益性。
鄉土景觀的灌木及地被植物,因具有難以管理養護到位等原因,灌木則在種植的數量上進行控制和減少,品種選用彩葉或開花植物較多,如變葉木、三角梅、龍船花等,而地被草坪則選用耐陰耐澇的大葉油草本地品種,該類植物在鄉土原野景觀中也較為常見。
地域文化是一個寬泛的范圍,包括了民俗、鄉風、田園意境等老百姓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生活、勞動緊密相連,反映百姓生活的豐富場景,具有一定的表現性和渲染色彩。
鄉土景觀營造中,引用民俗文化、民間傳統及節慶氣氛和場景,鄉村的耕男織女、傳統節慶的熱鬧場面以傳統戲曲和神話的形式,塑造出來,并成為一幅幅有情節的畫面。
鄉土景觀元素源于本土,早已適應當地環境,根植于當地人思想意識中。特色的地域性景觀與當地文化、風土人情、旅游項目等相結合,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創造經濟價值。
不同地域的鄉土景觀元素各不相同,它所具有的文化符號有著很強的識別性、地方特色和民族生活氣息,既對當地人具有親和力和認同感又對外來人群具有新鮮感,又是地域特色的展現。鄉土景觀元素的使用還能加深對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和民間風俗的了解,增強景觀的可識別性,減少景觀同質化現象。
鄉土建筑、鄉土景觀及鄉土生活已成了人們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無論是物質層面的實體元素還是非物質層面的事件性元素,這些鄉土建筑、地方習俗、民族風俗都反映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鄉土風情、風貌,是現代社會認識歷史發展和形成價值判斷的窗口。在地域性景觀設計中,發掘和提取地域特色的鄉土景觀元素,將鄉土風情、民俗生活、地域文化恰當地應用,對傳承地域文脈、保護和恢復鄉土景觀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也為地域性景觀的再創性設計提供保證。
[1]曹瑞祺.淺談鄉土景觀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5(21):63.
[2]蘇東升,潘百紅.鄉土景觀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1(0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