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要聞
Economy News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重點改革完善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引導省部級科學技術獎高質量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健康發展。
《方案》重點任務包括實行提名制,建立定標定額的評審制度,調整獎勵對象要求,明晰專家評審委員會和政府部門的職責,增強獎勵活動的公開透明度,健全科技獎勵誠信制度,強化獎勵的榮譽性等。并指出,改革現行的由行政部門下達推薦指標、科技人員申請報獎、推薦單位篩選推薦的方式,實行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提名的制度,進一步簡化提名程序。
此外,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以下簡稱三大獎)一、二等獎項目實行按等級標準提名、獨立評審表決的機制,提名者嚴格依據標準條件提名,說明被提名者的貢獻程度及獎項、等級建議。評審專家嚴格遵照評價標準評審,分別對一等獎、二等獎獨立投票表決,一等獎評審落選項目不再降格參評二等獎。根據《方案》,將大幅減少獎勵數量,三大獎總數由不超過400項減少到不超過300項。
6月30日,《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2017)》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現場權威發布。本書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組織全體委員、國內相關領域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同完成。
藍皮書從綜合、領域、專題、區域四個角度,系統梳理了過去一年我國制造業整體推進、十大重點領域突破、重點任務實施、重點區域布局的進展情況,分析了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總結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兩年來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制造強國建設的下一步重點工作和相關政策措施建議,為國家和各地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與企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引。此外,本書附錄列舉了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及俄羅斯、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推動制造業發展的新動態和新舉措,旨在為我國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提供重要借鑒。
據悉,首部《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在2016年成功出版后,得到了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較高認可。《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2017)》可作為各級政府科學務實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權威性、指導性讀本,也可作為企業、科研院所和中介組織參與制造強國建設的參考書。
作為“綠色稅制”的重要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為了保障稅法的實施,6月2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明確寫入部門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機制的單行稅法。條例對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收減免、稅收征管等方面進行了說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中的條款做了具體的規定。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戰略部署和政策規劃,全面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健全科技與標準化互動支撐機制,引導科技、產業等各類資源積極參與技術標準研制與應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立健全新型技術標準體系,促進發展動力轉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制定了《“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到2020年,技術標準創新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技術標準研制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科技創新與標準化協同推進、融合發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技術標準戰略實施更加深入人心,為促進科技與經濟更加緊密結合、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以科技引領技術標準水平提升;加強技術標準研制過程中的科技支撐;推動科技計劃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創新技術標準服務模式。在國家重要政策規劃提出的重點產業和優先發展領域,建設一批領域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著眼于新興和交叉融合領域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對技術標準的需求,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整合標準化資源,打造創新技術和產品標準化、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孵化器,及時制定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技術標準。
培育中國標準國際競爭新優勢。提高我國對國際標準的技術貢獻;鼓勵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業協會(學會)等積極與國際、國外相關組織進行對接,組織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廣泛參與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研制;重要領域國際標準研制:主導或參與信息通信與網絡、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國際標準研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術、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裝備等新興產業領域,冶金、機械、電工、船舶等技術基礎好的傳統產業,以及農林、輕紡、有色金屬、家電、中醫藥、食品及稀土、煤炭、工程建筑等我國優勢特色領域,研制一批包含我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國際標準。
近日,國家煙草專賣局通報了5月份行業卷煙包裝箱循環利用情況。根據通報,5月份,行業商業企業共計向工業企業返還卷煙包裝箱934.68萬只(不含重點品牌非毗鄰省份返還量,下同),同比增加37.01萬只,總體返還比例為92.09%;工業企業使用循環利用包裝箱包裝生產的卷煙總數量為124.31萬箱,完成全年循環利用任務總量的8.88%。青海、遼寧、內蒙古、陜西、天津、甘肅、河北、大連、浙江、安徽、福建、北京等省級商業企業總體返還比例較高,返還率均超過100%;浙江、福建、貴州、河南、安徽、重慶、廣西、江蘇、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中國煙草實業發展中心所屬黑龍江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循環利用任務完成進度較快,單月完成全年任務核定量的10%以上。
近日,經國家發改委批準,三項汽車物流行業標準《汽車售后服務備件倉儲服務規范》(項目編號303-2017-004),《汽車零部件物流KD件包裝和集裝箱裝載作業規范》(項目編號303-2017-005)和《汽車制造零部件物流標簽規范》(項目編號303-2017-006)列入國家發改委《2017年推薦性物流行業標準項目計劃》(發改辦經貿[2017]950號)。
以上三項標準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中物聯汽車物流分會牽頭并組織行業內眾多相關企業共同起草。
其中《汽車售后服務備件倉儲服務規范》標準規定了乘用車備件倉儲服務過程的管理與控制。標準適用于乘用車倉儲服務,其它類別商用車可參照執行。此標準實施有利于為崗位培訓及績效考評提供有效依據,能夠進一步提升備品物流服務品質,填補了國內乘用車備品物流倉儲規范的空白。
《汽車零部件物流KD件包裝和集裝箱裝載作業規范》標準規定了汽車成套散件包裝、發運過程中的操作規范及包裝技術要求。標準適用于汽車在成套散件狀態下各種類零部件的包裝作業過程,其它類如汽車零散備件包裝可參照執行。此標準實施有利于汽車零部件物流包裝標準化,對推動我國汽車物流行業資源共享,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積極的意義。
《汽車制造零部件物流標簽規范》標準參照歐美整車廠提出的全球汽車行業零部件物流運輸標簽標準,規定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汽車制造零部件物流運輸標簽的尺寸、使用方法。標準適用于中國汽車制造行業。此標準實施有利于規范物流運輸過程中的運輸標簽樣式和內容,支持多段運輸,與國際汽車行業標簽接軌,便于包裝器具重用,電子識別和智能物流。
進入6月,京津冀地區藍天變多了,但臭氧濃度上升,多次成為大氣首要污染物。作為PM2.5和臭氧的重要“氣態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控制迫在眉睫。于是,京津冀地區首個統一強制性環保標準,《建筑類涂料與膠黏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簡稱《標準》)正式公布。即從今年9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將統一實施建筑類涂裝環保標準,限制油漆和膠黏劑等VOCs的使用。
環境保護部表示,相對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目前VOCs還是大氣污染治理的“短板”。三地首先從重點領域入手,在全國率先推出區域統一環保標準,將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不排除大范圍推廣的可能。
據統計,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建筑類涂料和膠黏劑使用量快速增長。以建筑類涂料為例,2000年我國建筑涂料產量為56.3萬噸,2015年增加到516萬噸,增長了8倍,年均增速超過15%。其中的溶劑型建筑涂料、膠黏劑含有大量VOCs,已成為城市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據介紹,此次《標準》屬強制性的。未來在京津冀地區生產、銷售的建筑類涂料和膠黏劑不僅VOCs含量要滿足標準要求,包裝標志也要滿足標準要求。也就是說,從今年9月1日起,在京津冀區域內生產、銷售本標準規定的產品,除原有產品說明外,還需在包裝標志上補充標明各種內容,如產品所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施工時需稀釋的產品,必須顯示推薦的稀釋溶劑和稀釋比例。
國家新聞出版及廣電總局批準發布6項印刷領域新聞出版行業標準。該6項行業標準根據總局新聞出版領域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安排,由全國印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70)組織相關專家和單位起草完成。
具體標準包括:
CY/T 9-2017 《電子雕刻凹版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
CY/T 130.2-2017 《綠色印刷 通用技術要求與評價方法 第2部分:凹版印刷》
CY/T 132.2-2017 《綠色印刷 產品合格判定準則第2部分:包裝類印刷品》
CY/T 156-2017 《印刷品裱貼瓦楞紙板過程控制要求及檢驗方法》
CY/T 157-2017 《印刷品外觀質量視覺檢測系統使用要求和檢驗方法》
CY/Z 26-2017 《綠色印刷標準體系表》
以上6項行業標準自2017年9月1日起實施。目前正由相關出版單位編輯出版中。
日前,由吉林省質檢院起草的《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通用技術要求》正式發布,將于8月12日起實施。該標準將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細化分為購物袋、連卷袋、平口袋、提攜袋。
在省發改委及省質監局的指導下,由省質檢院牽頭,成立了《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通用技術要求》地方標準制訂工作組。工作組經過技術查新、調查研究制訂了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通用技術要求(草案),并征求了聚乳酸零售包裝袋生產企業和相關技術專家的意見。起草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檢測、科研、生產企業和用戶等各方面的意見,對征求意見進行認證研究處理,形成標準送審稿,經專家組審議通過。
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綠色環保,又是生物可降解型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的經濟效益可使國內加工企業不再依靠進口,為國家節省大量外匯,也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生產生物降解塑料所需的玉米、秸稈等原材料解決了農業廢棄物問題,帶動了農業的發展,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生物降解塑料零售包裝袋綠色環保,又是生物可降解型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
根據《關于下達2017年第一批包裝行業團體標準制訂計劃的通知》(中國包聯質字[2017]16號)文件要求,由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制品包裝委員會負責起草的《塑料片材生產線——PP、HIPS、PET片材擠出生產線》(項目編號:2017008)團體標準已經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現進入公開征求意見階段。
6月28日,山東省環保廳決定從2017年6月28日至2018年3月31日,開展為期9個月的大氣污染省級督查;四川省從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開展為期10個月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5月25日,廣東省環保廳從2017年6月到2018年2月,開展為期9個月的大氣和水污染專項督查;4月7日,京津冀及周邊28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京津冀及周邊28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據悉,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之后,早在4月7日,環保部就啟動了為期一年,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組成28個督察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城市的強化督查。按照安排,每個督查組8人,對“2+26”城市開展駐點督查,兩周輪換一次,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4月21日,第二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全面展開。5月9日,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環保部于派出10個巡查組,對北京、石家莊、廊坊、保定等10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項巡查。5月19日,環境保護部派出第三輪6個巡查組,對北京、石家莊、濟南、鄭州等23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周的巡查工作。
自2008年國務院發布限塑令,至今已經9年多,而甘肅省白銀市目前除超市外,其他的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仍然在免費提供塑料袋。近日,白銀市政府發布《白銀市限塑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到2018年,全面禁絕銷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
嚴格塑料袋市場準入和有償使用。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年消費量大,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過量使用和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容易破損,重復利用率低,大多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
白銀市將嚴格市場準入,在全市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同時,建立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引導群眾合理使用、節約使用塑料袋,形成有償使用塑料袋的市場環境。在全市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使用塑料袋集中的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袋價款,不得無償提供或將塑料袋價款隱含在商品總價內合并收取。
《方案》明確,到2018年,白銀市將全面禁絕銷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全面杜絕經營者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袋,全市塑料袋超市商場使用量、集貿市場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減少60%以上、30%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立塑料袋銷售市場準入制度和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袋的長效監管機制,全市塑料袋超市商場使用量、集貿市場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減少70%以上、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