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剩產能高燒不退
工信部、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推動生產方式轉變、供給結構優化、過剩產能化解和增長動力培育”作為包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這些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通過轉型發展來解決。
《指導意見》指出低檔次、同質化產品生產企業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無序競爭現象未能得到遏制。說直白一點,就是低端產能過剩,造成惡性競爭。產能過剩尤其是紙箱加工能力過剩是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攔路虎。
我國現代包裝紙箱加工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歷經30多年,已經成為世界上產量領先者,成就顯著,貢獻巨大。但是由于紙箱行業缺失全局性的合理規劃,各自為政,尤其是早期,我上我的,你上你的,有需求就上,有錢賺就上,蜂擁而上;紙箱加工投資和技術門檻都低,比較容易上馬,甚至有個印刷開槽機和釘箱機,買來紙板就開干;由于地區經濟差別,發達地區紙箱廠密度大,產能超出需求,仍然不考慮區域產能壓力,只看到一時一地,盲目擴大規模,追求規模效應;最可怕的是低端產能,重復建設,毫無競爭力,向外轉移都無處可去。產能嚴重過剩造成惡性競爭,行業整體受影響,效益下滑,一些紙箱廠掙扎在生存線,哪有精力談發展!
我們喊了解決產能過剩十多年,但收效并不理想。按照科學、合理、健康發展,盡管紙箱有銷售距離的制約,也需要生產能力相對集中,一些沒有特點沒有優勢的中小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進入集團,淘汰落后產能,發揮科技含量高的優勢產能,為客戶全方位服務。
大家都承認路應該這樣走,《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也這樣強調,但業內人士對于產能過剩仍是憂心重重。
一位紙箱業人士說:文件強調過剩嚴重,但最近很短一段時間就得到一連串紙箱新項目消息,全國各地建設的紙箱生產項目熱度不減。
從紙箱業權威雜志《全球瓦楞工業》月刊的一期上獲知:河北滄州滄東經濟開發區萬盛包裝公司年產瓦楞紙板1.7億平方米項目今年7月建成,總投資3億多元。江西宜春市合鑫紙板印刷公司投資1億多建設紙箱彩印項目。江西吉安市安福工業區的華利包裝公司投資2億建設瓦楞紙箱項目。廣東汕頭廣興隆紙業公司原有2條7層紙板生產線,又擴建新廠區,購進7層和5層紙板生產線各1條以及4色印刷開槽模切機和全自動粘箱機。
更令人吃驚的是,從網上獲悉,6月初,中原某省又上馬了10個新建紙箱項目。這些項目涉及紙箱、紙盒、彩箱以及瓦楞紙的建設,總投資金額為10.8億元,其中有6個項目將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完工。項目包括:
(略去企業名稱)紙箱制作、包裝裝潢印刷品生產項目。總占地32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廠房;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25900萬元。
年產紙質工藝禮品包裝盒100萬件項目。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紙質工藝禮品包裝盒100萬件。投資:200萬元。
年產20萬噸高強瓦楞原紙(二期)項目。建筑面積49608平方米,其中造紙車間、制漿車間、碎漿車間、成品庫、附屬車間,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35000萬元。
年產紙盒2000萬平方米,建設面積3500平方米,辦公面積300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1500萬元
年產100萬個彩箱項目。該項目占地30畝,新建廠房及倉庫23000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45000萬元。
年加工10000個紙箱項目。項目占地10646平方米,廠房面積5000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50萬元。
年產紙箱,紙盒500萬平方米項目。建設面積3500平方米,辦公面積300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投資:1500萬元。
年加工紙制品120萬平方米建設項目。該項目租用原有廠房850平方米,擬建設年加工紙制品120萬平方米生產線。投資:350萬元。
紙箱包裝廠年加工400萬個紙箱項目。租賃利民棉花加工廠廠房,面積786.6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總投資: 200萬元。
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平方米紙箱建設項目。該項目租賃廠房1300平方米,以及工藝技術和主要設備的裝配。總投資:150萬元。
我們不厭其煩地將這些項目仔細羅列,是請大家看清楚,這些大多并非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是低端產能的擴張。此省以紙箱廠眾多著名,為什么又集中新上這些項目呢?可能一時一地有此需求,但投資回報情況如何?這種需求會延續多長時間?還會不會有新需求出現?有沒有競爭對手?本區域內紙箱加工能力是不足還是飽和或過剩?新上項目是否有技術優勢?產能轉移方便嗎?這都需要慎重調研。雖然紙箱是包裝產品中需求量最大的,但是考慮到產能過剩,還是要慎重擴產。如果是在一個省內短時間上這么多項目,省有關機構是不是可以協調一下,避免重復建設和造成新的產能過剩。(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