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勝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作用
陸 勝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當前,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進的新課程改革無疑是我國時下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主題。這些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的變化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及其課型結構必然會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但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數學課堂上:有些教師還是停留在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上,教學內容相對狹窄,偏深,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獨立探索和獲取知識的機會和能力,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1 典型性
根舍因“范例教學法”認為:“范例性是就教育者傳授的角度來說,教給學生經過精選的基本性、基礎性的知識,務必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知識。它是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全室;是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可以看到全貌。”問題情境必須有反映數學概念、規律的教學價值,不是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信手拈來作為情境使用,問題情境通過分析必須最能揭示數學概念或規律,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具有范例性、典型性,以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2 量力性
墨子曰:“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水平,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智力發展水平。情境的設計要符合教育測量中的難度測量公式即難度(W表示課內學生總數,P為答對通過的人數)。若難度為零,全體學生都能答,則達不到目的;若難度為1,全體學生都不能回答,引不起興趣,無論哪一種都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熱情。設計問題情境,要鉆研教材,研究學生,注重學情,因材施教,量力而為,使難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3.1 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并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在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應與學生已有的數學認識發展水平相適應。
比如,在上二分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不妨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某年夏天,由于一場暴雨襲擊,導致我市南郊部分地區斷電,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經電力搶修中心初步測試,確定是位于南郊的兩個變電站之間的高壓電線發生故障,如果你是維修線路的工人師傅,怎樣才能迅速查出故障發生的確切位置?我們發現,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把抽象的思想方法蘊含在形象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對二分法的逼近思想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探究作思想方法上的鋪墊。
3.2 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設置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設置問題情境,進而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數學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運用數學開放題來設置問題情境的類型很多,例如:
問題:某中學搞綠化,要在一塊矩形空地上建花壇,現征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方案成軸對稱(可以用圓、正方形或其它圖形組成),如何設計?(這是一道結論開放題)
但在開放題的選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1 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
4.2 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圍繞過程與方法,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2.1 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為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預留發展的空間
一位教育家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币虼私處熢趧撛O問題情境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去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并不急于給學生答案,也不急于讓部分理解力強的同學馬上作出回答,而是進一步啟發、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探索,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推導結論竟然和數學家發現的規律相同,他們激動,他們高興,這種情緒鼓勵著他們每一節課都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了自我體驗、自我發現、自我創新并深感成功的喜悅樂趣。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奧秘的興趣和學習欲望。
4.2.2 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缎戮幐咧袛祵W教學大綱》中首次明確提出:為了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必修課的內容中安排“研究性課題”??梢哉f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創設實踐活動來創設情境,使學生從實踐中體驗數學,體驗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應變能力,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它能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和美的享受。而問題情境的創設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要講究藝術和策略。
古語云:“學起源思,思起源疑”。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意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探求的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一步走向知識的殿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張奠宙等.數學教育研究導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1
[2]鄭毓信.問題解決與數學教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