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 嵩 2.馬藝銘 3.安秀英
1.山東財富縱橫置業有限公司 2.濟南東創置業有限公司 3.山東東城置業有限公司
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應用的思考
1.張 嵩 2.馬藝銘 3.安秀英
1.山東財富縱橫置業有限公司 2.濟南東創置業有限公司 3.山東東城置業有限公司
我國古代選用木材作為建筑材料,在這種背景下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建筑體系,在結構和美學上有著很高的成就。隨著科技的發展,木與石、木與混凝土、木與金屬的創新結合方式成為可能,這種創新結合也將促進現代建筑的發展,尤其在近年提出的生態建筑學方面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和空間。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應用。
傳統建筑文化;建筑設計;應用
傳統建筑文化在布局和思想上都擁有著非常多豐富的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添加進傳統建筑文化的理念可以保證建筑能夠和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體現出區域的適應性、整合延續性、禮樂性,并且還可以使建筑的外觀充滿藝術性,能夠間接的提高建筑的整體文化水平。其中區域的適應性主要指的是建筑應該符合傳統造物設計的要求,以保持社會協調穩定為主要目標;整合延續性要求不僅僅只是在建筑中體現出來的傳統建筑文化氛圍,還要將文化和建筑自身完整的融合在一起;禮樂性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是一種象征,對于促進中國社會發展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建筑物設計的快速發展。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現代建筑所表現出來的傳統建筑文化,對于其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1 傳統符號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所謂符號即是用一種明確的信息單元來表達一些概念和具體事物內涵。建筑中的傳統符號則是通過一種高度概括和提煉的方法,以某一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圖案或造型來強調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真正尊重傳統的建筑并不是簡單的復古,更不是傳統符號的簡單疊加和堆砌,而是恰當地把握傳統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與內涵。
2.2 傳統形制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形制,常指器物或建筑物的構造和形狀,即形式上的模式。建筑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要從整體上體現民族特性,就需將傳統形制通過各種原型進行演化、拼貼、從而疊合成具有時代精神、又兼顧傳統形制的新建筑,對傳統的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形式的表層結構上,而要通過多方面感悟、從深層結構來表達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構建新的建筑形式。
形制,常指器物或建筑物的構造和形狀,即形式上的模式。建筑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要從整體上體現民族特性,就需將傳統形制通過各種原型進行演化、拼貼、從而疊合成具有時代精神、又兼顧傳統形制的新建筑,對傳統的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形式的表層結構上,而要通過多方面感悟、從深層結構來表達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構建新的建筑形式。
中國古代建筑有著豐富的群體布局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成就杰出,將這一傳統風格發揚光大,具有重要的意義戴念慈先生主持設計的曲阜聞里賓舍與孔府、孔廟建筑融為一體,有著一致的傳統形制是體現傳統建筑群體形制的一個成功實例。曲阜孔廟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在整個建筑群中應占主導地位,其周圍建筑應在形制上與之協調統一。而聞里賓舍作為規模較大的新建建筑,正是在這一點上達到了與孔廟的完美呼應。整個賓館只有兩層,形制上借鑒傳統的群體院落組合,采用多進院落布局,建筑錯落有致,空間輾轉豐富、軸線主次分明。中軸線突出,左右不完全對稱卻又不失均衡,院落庭院式布局較為自由,卻有主次軸線貫穿,使疏密結合、多向進深的建筑群,在軸線的導向下,體現出豐富而有序的群體風格。
3.1 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建筑設計的思想融合
當前,房屋的縱向發展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木結構時期,高層建筑的建設具有很大的難度。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引入,則使高層建筑的建設速度和建設高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低層或多層建筑不能實現的功能,由于高層建筑的建設而成為可能。高層建筑的市場效果更佳,更適應現代化的需求。雖然現代建筑的功能不斷健全和完善,但是在建筑風格上,很多建筑都難有特色,因此不妨借鑒傳統建筑元素,給城市面貌注入新的元素,使其與當地的地域特色有機結合。
3.2 中國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建筑更加崇尚自然,主張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點在現代建筑中也得以體現。這其中,以我國的園林藝術為代表,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理念在園林藝術中獲得很好的運用。中國古典園林是基于大自然自身元素的改造,不破壞自然生態和景觀,是自然式建筑風格的杰出代表。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刻不容緩的問題,在這一形勢下,更加有必要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筑藝術的精華,以建設的生態問題和居民設計為核心,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的優秀設計思想,將現代技術手段和傳統建筑裝飾語言有機結合,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中國建筑裝飾的蓬勃發展。
3.3 現代商業街的仿傳統建造分析
現代商業街在仿傳統設計上主要采用兩種設計方法:一是整體拆除舊建筑,重新定位新建筑的時代風格。設計風格更容易確定,設計難度大大降低,但是并不利于城市延續與可持續發展。另外一種是,在保留原建筑風格和布局的基礎上,對建筑局部外觀予以改造,目前這種方式大多用于旅游景區。
總之,中國傳統建筑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在世界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城鎮發展,中國建筑物進入爆發性增長時期,到處都在建設。然而各大城市建筑物出現了千城一面,盲目跟風,毫無地方特色可言的問題。建筑如果沒有文化特色,缺少民族風格,那么建筑將失去靈魂,而中華文化也將缺少建筑這一表現形式。因此中國傳統建筑理念作為我國文化瑰寶理應得到繼承和發展,結合現代建筑設計理念將中華民族傳統建筑理念發揚傳承下去尤為重要。
[1]崔路遙.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11):78-79.
[2]張帆.談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4,(2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