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平
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探討
康 平
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些都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表現在我國的建筑越來越密集,建筑的面積也越來越大,但是建筑面積的擴大,再加上外在的氣溫等影響,導致建筑裂縫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從而導致我國建筑工程的質量需要更加的加以重視。因此,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就必須對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施工予以高度地重視,通過一定的建筑施工技術提高我國建筑行業工程的質量,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提供給居民舒適的居住環境。
建筑施工;后澆帶;施工技術
建筑施工的施工技術很多,后澆帶技術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施工人員對于后澆帶技術的重視程度,施工技術要點的實施程度決定了建筑項目能否順利地、高質量地交付使用。
(1)處置溫度變化引發的收縮裂縫。外部環境溫度經常發生變化,建筑結構受其影響而出現收縮膨脹。已完工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一般由于工程持續時間長,都會跨越冬夏季,施工完成后季節更替,溫度提高,混凝土的內部產生溫度應力與對外擴張的擠壓力。如果這些力大于規定最高限制范圍,就自然會產生裂縫。提前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有利于事前安排預留后澆帶位置,當混凝土內部產生收縮變形基本穩定后,就可以開展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施工,以達到減少溫度應力對結構產生影響的目的。
(2)處置裙房結構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較好處置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裙房結構問題。在高層建筑和裙房結構中,合理設置后澆帶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整個設計當中,它們是一個整體,但是建筑地基的重力會對其產生影響。所以,可以使用沉降量求得兩者分別的澆筑時間。無論裙房結構是尚未定型亦或是已定型,都要在設計后澆帶前,測算沉降度,當然這些工作主要由設計人員來完成。通常情況下,在主樓施工與裙房施工結束后,再行后澆帶的澆筑施工。
其一,在建筑施工中,出現大面積混凝土施工情況時,應用后澆帶技術的收縮功能,能夠預防因為溫度變化而導致的混凝土開裂。具體來說,每隔三、四十米設置寬約900毫米的施工縫,縫內使用鋼筋進行搭接、加彎。通過后澆帶技術,實現混凝土的自由收縮,減少收縮應力。將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控制在抵抗溫度應力上,防止因溫度引起的裂縫現象;其二,在混凝土進行新的澆筑時,由于熱脹冷縮而引起的裂縫,使用后澆帶技術,可以妥善解決硬結收縮的情況,一般在施工后期一個月到兩個月內,就可以完成施工。后澆帶技術很好地解決了新澆混凝土結構,因為溫度的變化而出現的裂縫問題;其三,裙房與主樓發生沉降時,由于沉降不均勻,會給整個施工建筑帶來沉降差的問題。使用后澆帶技術,可以將裙房與主樓分成若干個部分進行設計和施工,從而將施工沉降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用混凝土對連接部分進行澆灌。針對受力不同的部分,要根據建筑設計來進行荷載和校核,完成整體建筑結構的受力之后,對后期的沉降差引起的內力進行考慮。實踐證實,應用后澆帶技術,可以有效解決荷載以及沉降問題。
3.1 科學設置后澆帶施工的寬度和間距
在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時,需要在施工的前期對建筑結構劃分成若干個單元進行施工,但這種施工并不是隨意劃分的,需要對整個建筑及各個單元進行詳細的數值計算,然后本著保持建筑結構完整性的原則,及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割,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具體的寬度和間距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計算的,后澆帶應當從受力影響不明顯的位置經過(例如梁、板三分之一跨度的地方,連梁跨中間位置),無需在同個截面上,可以彎曲前行,只要把房屋分為兩部分就可以了。普通的后澆帶寬度是70~100cm,并且后澆帶處的鋼筋不宜斷開,但對于房屋架構跨度過大,主受力鋼筋一定要實施切割處置的,應當在后續后澆帶作業中實施焊接作業;后澆帶的間距一般為30m,保留時間為40天,至少應為28天,在施工時圖紙沒有規定的可依據實際狀況自主設計。
3.2 后澆混凝土澆筑技術
房屋建筑中,不同類型的后澆帶其混凝土澆筑的時間不同,對于收縮型后澆帶,其混凝土的澆筑要根據后澆帶兩側已澆筑完成的混凝土的收縮情況而定,通常情況為已澆筑混凝土完成后42天-62天;溫度后澆帶的澆筑通常選在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不宜在溫度較高的季節澆筑;沉降后澆帶的澆筑通常是在主體結構封頂后,結構沉降穩定后澆筑。后澆帶在澆筑前應對后澆帶鋼筋采取一定的除銹措施,并將鋼筋用水潤濕,后澆帶兩側混凝土剔鑿清理干凈后需用水充分潤濕,同時需要將后澆帶內的積水清理干凈。后澆帶所采用的混凝土通常比結構高一個強度等級并且無收縮性,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脹水泥配制,也能夠采用普通水泥添加具有膨脹作用的外加劑配制,后澆帶混凝土的配合比需精心調制,通過試驗來確定,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及時進行養護。
3.3 做好后澆帶保護措施
后澆帶區域的周邊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后澆帶的兩側設置臨時擋水墻,擋水墻的高度需要高于底板的高度,并且在后澆帶的區域頂部進行遮蓋,四周用臨時欄桿或物體進行圍護,防止垃圾雜物掉入后澆帶中,造成難以清理的后果。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發展進步,建筑范圍不斷擴大。但在日常生活也經常見到,建筑物表面出現裂縫的狀況,這些裂縫或是由于天氣,或是由于施工人員粗心施工而導致的。這些裂縫在一開始的時候,或許不會產生多大的危害,但是長此以往,不僅對建筑的外觀產生影響,甚至會出現漏雨等現象。所以,要在施工的前期、施工后期對這些裂縫進行處理。在施工前期,應該清除后澆帶上的浮漿等物質,一般會采用高壓水槍來進行清理工作,最后用自吸泵將廢水清理出后澆帶,以提高建筑的質量,使后澆帶處的混凝土更加具有粘性。后澆帶工作要能夠安全、穩固地進行,工作人員嚴格地按照設計圖紙、方案進行施工,以避免出現建筑表面滲水的現象。
[1]姜正渤.簡析現代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及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9):13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