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斐然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策略研究
包斐然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當今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金融經濟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然而由于新技術以及新體系的運用,也使得金融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尚存在諸多的風險問題。本文對當前金融經濟產生的風險類別進行了劃分,并結合新時代金融經濟的特點提出了有效的金融風險防范策略,希望能對我國金融的安全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金融經濟;發展風險;防范策略
金融是一種價值流動、資金交易的經濟活動,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全世界都將其置于戰略位置,并且其地位不可動搖。作為每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金融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明顯。如果金融經濟存在風險,那么國民經濟將受到巨大沖擊。因而,如何規避金融風險已經成為所有金融經濟工作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圍繞金融經濟的風險開展分析,進而提出防范風險的有效策略,以供其他金融經濟工作者參考。
1.1 利率變化產生的風險
利率風險通常情況下是由宏觀環境變化導致的,宏觀環境包括國際經濟環境、國內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軍事環境等方面。因為宏觀環境的不定向波動導致銀行利率水平難以保持相對平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當事人帶來相應的風險,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動搖根本。在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經濟與銀行利息率正相關,金融經濟的價值隨著銀行利息率的升高而升高,隨著銀行利息率的降低而降低。
1.2 匯率不統一產生的風險
匯率風險常常產生于國與國之間的金融經濟交易活動中,若是進行金融經濟活動的兩國之間存在較大的經濟實力差距,其經濟發展情況不對等,那么其匯率兌換比例也完全不同。所以,兌換比例的差異導致匯率風險的產生。相較于類似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受兩國或多國之間貨幣變動的波及和影響,在單一國家貨幣變動中并不存在,而利率風險則僅存在于國內經濟市場貨幣變動的過程中。
1.3 金融機構辦理貸款產生風險
在為企事業單位辦理貸款的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未對貸款的單位和企業進行條件審核,未對其資產進行評價和估量,就草率的判定是否為其辦理貸款,進而從根本上產生了風險。另外,部分金融機構管理人員受人情觀念的影響,為熟人或相關單位辦理貸款,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風險。
1.4 新型金融業務特點帶來的經濟風險
首先,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首的新型科學家似乎體系的發展與應用,加速了金融產品的快速更新,出現了混業化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現象,使金融體系越來越脆弱。其次,新時代金融使得信息傳遞速度與資產分配速度提高,從而使著補救機會減少。最后,新型金融屬于青年人的活躍領域,許多機構仍然處在快速拓展階段,工作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技術和素質卻參差不齊,造成了一些潛在風險
2.1 構建完善的金融發展戰略
建立金融發展戰略,可以端正社會各方各面對金融的認知,從而使戰略力量達成一致。建立相關發展戰略有利于金融行業各種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為較為混亂的金融指出了發展道路,可以使從業人員調節自己的心態意識,嚴于自律。
2.2 加大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
為了達到金融經濟風險優化控制的目的,促進金融經濟向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相關部門就應該加大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促使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中獲得充分完善和發展。同時,應實現信貸活動的優質化和高效化,為優化控制金融經濟風險奠定基礎。例如,建立并完善金融風險評估機制,并嚴格落實相應的制度,依照相關標準規范活動操作,另外,還應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金融經濟活動,使交易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對于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而言,應對其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審查和實時監督,強化對工作人員的引導和輔助,促使其照章辦事,規范行為,從而降低金融經濟風險的發生機率。
2.3 加大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
針對某些金融經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金融管制部門應對其進行嚴厲打擊和查辦,督促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日常工作。一旦發現金融機構或個人的經濟行為存在違法違規的情況,金融管制部門應聯合其他部門共同對其進行查辦,若是發現其行為已構成犯罪,那么管制部門應將案件遞交到司法部門,勒令其立即停止違法活動及接受相應的處罰。對于金融經濟活動,不僅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還需要從道德教育方面著手,進而避免惡意資本流失現象的發生。
2.4 強化技術風險防范
首先,從監督主體看,其主體是根據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中較為成熟的風險預防手段,提出了響應新時代金融需求的相關風險防治辦法。其次,從新時代金融機構層面看,必須要切合技術風險監督管理的規定,并充分考慮到除生產環節之外的風險。金融機構要樹立起和監督管理制度相應的風險預防體系,嚴格執行防護與監管程序,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能得到有效控制與處理。
2.5 強化投資人員風險教育
目前我國新時代金融體系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許多投資人容易忽略其潛在的風險。因此,必須加強對投資人的風險防范教育。首先,新型金融供給者要對投資人員明示存在的風險,不能夸大預計效益或進行虛假信息傳播。其次,有關機構和監管部門要適時敲響警鐘,向公眾展示典型風險案例,引起投資人的注意。最后,還要加強金融相關知識的推廣力度,擴大推廣范圍,使著更多投資人明確金融風險的產生因素,以避免部分投資人誤入歧途。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金融經濟正在趨向于多元化以及網絡化方向發展,并且這種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為確保新時代金融體系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就應高度重視有關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規避和預防,針對新型金融的特點、風險來采取對應的有效方法,在確保金融經濟正常運作的基礎上,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經濟利益。
[1]周浩明.金融危機下民營企業并購的風險及其防范策略探析[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2)
[2]黃贊平.企業金融經濟效益及其風險防范策略研究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28)
[3]于希文,姜曉凡.淺談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認識與思考[J].知識經濟.2017(04)
包斐然,出生年月:1995,06,23,性別: 女,民族:蒙古,籍貫:吉林省白城市,職務:學生,學歷:本科,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