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鴻
陜西華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強化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
趙世鴻
陜西華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在民營企業的管理中,內部審計主要應該從設置合理的機構模式創新監督平臺、延伸內部審計的廣度和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素質建設三個方面予以強化。
民企審計;現狀;對策
[1]劉曉明,刁娟 .加強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對策研究 [J].會計之友,2014(10).
[2]余曉丹.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3)
[3]夏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J].會計師,2014(14)
[4]蔣一帆.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8)
民營企業管理需要在當前環境下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于是,強化企內部審計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中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歷史比較短暫,多數的民營企業是從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發展而來,內部控制體系尚乏系統性和科學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生產及發展。第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欠缺,獨立性不足。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設計之初,照搬西方企業或者國有企業,卻忽略了思考民營企業自身的內在特征,使得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形式過于多樣化,難以有效的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難以有效的履行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民營企業審計工作一定要保證獨立性,在管理權利的設置上不能均衡分配,相關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與企業的一系列高級會議隔絕,不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不清楚本企業管理存在的需要內部監督的問題節點。在實際的工作中,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中經常會受到企業負責人的干擾,內部審計工作同樣受到經理層、董事會的制約,審計工作進展艱辛,使其客觀公正性難以保證。第二,內部審計的審計范圍局限,審計工作規范性不足。西方內部審計已從最初的財務審計轉向管理審計,而我國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仍停留在最初的查錯防弊、核實財務數據真實性、審核財產完整性,很少考慮到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對象仍停留在相關基礎財務信息之上,例如財務報表、賬簿等。因此企業的管理當局做出的評價和建議就有失偏頗、不夠全面,顯然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大多數民營企業尤其是未具備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小規模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其工作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內部審計的工作程序仍欠標準化,主要審計工作由企業領導人裁決。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專門制定的審計工作計劃和通知書,相關的審計工作底稿欠缺或者不規范等現象,直接使得審計的風險防范作用大打折扣,造成審計質量低下的后果。第三,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欠佳。隨著民營企業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也要求得到相應的提升。鑒于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在通曉自身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具備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知識。目前,民營企業在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工作范圍廣,業務重,且人員偏少,外出脫崗進修的機會較少,由于缺乏適時的系統專業培訓造成其知識更新緩慢,不能掌握新的理財手段和觀念,審計的基本技能不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使得審計的監督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有些民營企業處于削減成本的考慮,企業審計部門與工作相匹配的高素質人才缺乏,相關工作人員多由本企業其他部門調入,不具備與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正是由于民營企業對審計人員素質提升的不重視,民企審計人員素質欠佳,其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不能創造出其應有的工作績效。
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企業最基礎性的工作,也是企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有效管理工具,對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促進企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強化內部審計是當前民營企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一,設置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模式,創新監督平臺。要想保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首先應保證相關人員擁有足夠的權力,只有引起企業高層領導的足夠重視才能使得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民營企業需考慮本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與外界經濟環境相結合,創造出適合本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合理的內部審計模式。對于大中型民營企業,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地區的經驗,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質量,不受管理當局的限制,真正建立健全獨立垂直的內部審計管理體系,使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其他經營部門,審計預算、人員薪酬、主要負責人任免由高層決定。從組織地位方面保障內部審計人員獨立、自由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不是像現在只設置內部審計主管一職或者審計在財務總監領導下開展工作。保證了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也就保證了審計工作的效率。第二,延伸內部審計的廣度。民營企業應該延伸內部審計的廣度,拓寬內部審計的范圍,從以往的僅進行事后內部審計延伸到事前內部審計以及事后內部審計。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企業的經營自主權較高,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經濟增長高質量的同時,必須將企業的管理經營行為與內部審計進行結合。西方的內部審計已不僅限于財務方向的審計,其工作重心也在不斷地向高效的管理審計發展,這點非常值得我國民營企業借鑒學習。企業要想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離不開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第三,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素質建設。內部審計人員要順應形勢,轉變理念,只有具備了更高的專業素質才能面對新興市場環境下的各種挑戰,進而把握發展機遇。內部審計人員的構成面臨多元化發展,不僅要擁有完備的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更要熟練掌握其他各相關領域的知識技能。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在選擇聘用內部審計人員時就需要有全面的考量,比如業務素質、具有相關或類似工作經驗和公司治理方面知識等;與此同時企業也應重視相應的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設置必要的監察、績效考評、獎懲制度,并鼓勵相關內部審計人員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水平,打造學習型團隊,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第四,規范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過程,對審計項目的立項、審計工作方案的制定、審計收集證據、審計資料的管理和審計報告的得出結論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管理,有效地控制民營企業內部的審計質量。